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弹子镇大众村小、弹子初中、弹子学校任教,担任过学校团支部书记、学校办公室主任、副校长,2011年7月通过校长公选走上校长岗位,2014年10月受组织安排到重庆市万州区三正初级中学任职。十多年来,笔者坚定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坚守着最初的教育理想,一路走来,谈不上有多少当校长的经验,有的只是几年来当校长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放下校长身段,做师生好伙伴
2011年,32岁的笔者由于学校“牛奶事件”走上了校长的岗位,当时学校教师心散,群众不认可,学生纷纷要求转学。如何扭转局面,如何赢得师生的认可,是笔者上任的首要难题。没经验,没资历,阅历也不深,笔者唯有的只是一腔热情。于是,笔者深入教师办公室征求教师意见,深入教室了解学生心声,与班子、教师工作在一起,与学生一起互动,在文体活动中与师生一起同乐,逐渐赢得了师生的认可。
2014年10月,组织安排笔者到三正初中任职,起初笔者内心满是忐忑,才任职万州西部边陲学校三年校长,能胜任吗?能让师生信服吗?来到三正初中,老师们有怀疑的眼光,有好奇的眼光,甚至还有挑逗的话语“一个峡马石山那边过来的年轻校长,行不行?”面对种种质疑,笔者还是延续了原来的作风,和行政班子座谈,与教师个别交谈,向教职工发放问卷调查,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原来老师进入校长办公室要经过两道门才能见着校长,于是笔者主动把办公室移出来,让老师可以更方便地见到校长,使教师消除距离感,而且笔者反复强调“老师们只要有什么想法、建议、困难,校长办公室的门永远为大家敞开着”,于是,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来到办公室与笔者进行交流。同时,笔者还逐一深入到12个班级的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互动交流,对学生进行励志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笔者每到一个班都强调一点,“校长只是我的职位,我更多的是老师,如果我的某一句话或某一观点能让大家有启发,你一定记得颜老师,不一定记得颜校长哦。”从此,校内、校外,听见更多的是学生打招呼“颜老师好”,也有少部分同学说“校长好”,笔者马上提醒“不对哟”,学生马上醒悟“哦,老师好”。
对学生而言,《学记》讲“亲其师,信其道”,老师把学生当朋友,学生会把老师当良师益友;对教师而言,信其人,才会随其道,把同事当伙伴,才可能一道同行,不偏离主道。
校长率先垂范,带领师生同干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作为校长,没特权,没特殊,为师生服好务就是校长的本职工作。
三正初中学生在笔者任职之前没有早跑活动,不少学生早自习上课了,才从寝室出来,老师也从来不督促,熟视无睹。基于此,笔者买来口哨,分别给两位生活老师,吩咐他们一到起床钟响,立即吹响急促的哨音,笔者在操场也吹着口哨,让学生先集合,然后带着学生一起跑步。渐渐地,老师到位成为了常态,学生锻炼成为了自觉。笔者始终认为,老师们在战斗,校长也要和老师们一起。在此理念的引导下,笔者做到了早上和老师一起起床,晚上师生入睡了,笔者才离开办公室回寝室。与此同时,笔者主动深入课堂听课、上课、探讨教学教研,学校的教研氛围逐渐浓厚起来了;课后与学生一起打篮球、排球,踢足球,学生逐渐活跃起来了;在首届正能量歌曲演唱赛中,与教师、同学同上舞台,纵情歌唱,展示了师生共同的自信。
《论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学校的校长,就是要与师生一起流汗,同苦共甘。
发挥团队力量,打造共同理想
在与三正初中全体职工的见面会上,笔者强调: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有无穷的;不要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而是大家要有着共同的理想,并坚持努力。
为了凝聚团队的力量,2015年元旦前学校举办了教职工趣味运动会,运动会以教研组为单位参赛,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共设了6个项目:乒乓球定点投篮、赶篮球接力跑、心心相印(两人背夹球接力)、5人6脚向前冲、夹乒乓球接力、三分钟跳长绳等。定点投篮要的是手眼的配合,接力跑考的是体力和速度,5人6脚体验的是团队的默契配合……大家齐聚操场,热情高涨,一展所长,体验着运动的快乐与团队的和谐,加油声、呐喊声、欢笑声,声声不绝。
2015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一起突发事件见证了学校团队协作的力量。一个八年级的学生,因为父母的矛盾纠纷问题,一时走向极端,买了百草枯农药,喝下准备自杀。班主任老师发现该名学生没到校,立即联系家长,但联系不上,马上向学校保卫科报告,保卫科得到这一消息,立即向学校分管安全领导汇报,同时,学校及时组织老师到学生家中了解情况。一场生死大救援展开了,学校一行人到达该生家门口后喊不应,于是当即启动应急预案,有的报警,有的联系120,有的联系开锁匠,有的主动撬开防盗窗进入室内救人。最先进入室内的老师把孩子救出,让其呕吐一滩,这时警察和120抢救车都已到位,班主任立即跟随120急救车将该名学生送往三峡儿童医院抢救。在路上,班主任终于打通了在周家坝打工的父母的电话,告知后让他们在医院等候。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孩子最终获救了。
团队协作的力量,给了孩子生的希望,更让大家看到的学校发展的希望。
巧用校长影响,助推师生成长
校长的成功,不在于校长自身有多大成就,而在于帮助了多少教师成功和培育多少孩子成长。教育的最高境界其实是一种影响。
第一是行为的影响。校长的行为习惯影响着教师的行为习惯,教师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
第二是学识、专业影响。笔者用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通过精心准备,为全体教职工举办了题为《提升教师专业魅力,争做学生喜爱之师》的专题讲座,从“学生喜爱的教师魅力十点”入手,提出教师要尽量在视觉上让学生养眼、在听觉上要让学生入耳,情绪上要多喜少忧,需求上要做到尊重、关注学生,方法上做到出新出奇;教师要用行为影响学生,用机智化解尴尬,用幽默营造氛围。笔者还通过“四专”为老师们阐述了如何塑造教师专业魅力,其一是专业标准要把握,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其二是专业心态要阳光,不盲目攀比,蹲着看学生,乐着做同事,笑着做教师;其三是专业理念要合拍,要深信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走出自己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孩子一起走向他想去的世界,有效课堂是让学生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其四是专业发展要跟进,倡导教师通过广阅读、勤写作、多互助,实现专业成长。在此之后,有一位老师主动找到笔者,说到:“参加工作后,一直停滞了阅读,听了您的讲座后又开启了阅读模式。”如今,这位教师已经顺利通过进城考调,进入了城区一所高完中。
第三是资源影响。为了树立学生榜样的作用,让学生身边的榜样影响学生,学校通过综合评比,评出了“自立自强,乐观向上”好榜样、“文明有礼,尊师守纪”好榜样、“热爱学习,自觉积极”好榜样、“善于管理,奉献自己”好榜样、“乐于助人,正直做人”好榜样等,笔者隆重地为5个好榜样颁发了荣誉证书。其中“自立自强,乐观向上”好榜样钟小艳同学,以“身残志坚抗骨癌,励志勤学展风采”的精神打动了笔者,笔者特地联系了万州电视台记者和三峡都市报记者,对其进行专题报道。面对镜头和记者,她侃侃而谈,充满自信。也希望通过报道,社会和爱心人士能给予她更多的关爱。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笔者回顾了几年的校长工作,也有一些做的不妥的事情。
比如,在弹子学校任职期间,学校新修了食堂后,原来的厨房设备全部改成了电气化设备,为了应急停电问题,学校购置了一台大功率的柴油发电机,当时没有合适的地方安装,于是就安装在了教师宿舍下的一个空屋。平时基本用不到,只是偶尔停电才用。起初对于白天停电后发电的油烟和震动,教师虽有些小意见,但还能忍受。有一次早上5点多停电了,食堂要准备学生的早餐,不得不启动发动机发电,震动声和呛鼻的油烟让老师们无法睡眠,纷纷打电话向笔者抱怨。接到电话后,笔者也无法入睡,一直也在想办法解决。一位平时脾气很好的老师,一早就到笔者办公室,进来就大发雷霆,说什么“要不要我们老师活了”。由于发愁当时没有更好的办法,笔者火气一下也上来了,就大声呵斥道:“谁不让谁活了?问题解决也需过程啊,不用这样咄咄逼人啊。”回想当时,笔者的态度也确实不好,没能倾听教师的诉求。作为校长应该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解教师之所难,应该胸怀宽广,不与教师斗气。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未来,笔者会一直坚守自己的教育梦想,一路前行,在前进的道路上多些担当,用心、用情、用智,努力办师生幸福的学校,办群众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三正初级中学 )
放下校长身段,做师生好伙伴
2011年,32岁的笔者由于学校“牛奶事件”走上了校长的岗位,当时学校教师心散,群众不认可,学生纷纷要求转学。如何扭转局面,如何赢得师生的认可,是笔者上任的首要难题。没经验,没资历,阅历也不深,笔者唯有的只是一腔热情。于是,笔者深入教师办公室征求教师意见,深入教室了解学生心声,与班子、教师工作在一起,与学生一起互动,在文体活动中与师生一起同乐,逐渐赢得了师生的认可。
2014年10月,组织安排笔者到三正初中任职,起初笔者内心满是忐忑,才任职万州西部边陲学校三年校长,能胜任吗?能让师生信服吗?来到三正初中,老师们有怀疑的眼光,有好奇的眼光,甚至还有挑逗的话语“一个峡马石山那边过来的年轻校长,行不行?”面对种种质疑,笔者还是延续了原来的作风,和行政班子座谈,与教师个别交谈,向教职工发放问卷调查,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原来老师进入校长办公室要经过两道门才能见着校长,于是笔者主动把办公室移出来,让老师可以更方便地见到校长,使教师消除距离感,而且笔者反复强调“老师们只要有什么想法、建议、困难,校长办公室的门永远为大家敞开着”,于是,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来到办公室与笔者进行交流。同时,笔者还逐一深入到12个班级的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互动交流,对学生进行励志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笔者每到一个班都强调一点,“校长只是我的职位,我更多的是老师,如果我的某一句话或某一观点能让大家有启发,你一定记得颜老师,不一定记得颜校长哦。”从此,校内、校外,听见更多的是学生打招呼“颜老师好”,也有少部分同学说“校长好”,笔者马上提醒“不对哟”,学生马上醒悟“哦,老师好”。
对学生而言,《学记》讲“亲其师,信其道”,老师把学生当朋友,学生会把老师当良师益友;对教师而言,信其人,才会随其道,把同事当伙伴,才可能一道同行,不偏离主道。
校长率先垂范,带领师生同干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作为校长,没特权,没特殊,为师生服好务就是校长的本职工作。
三正初中学生在笔者任职之前没有早跑活动,不少学生早自习上课了,才从寝室出来,老师也从来不督促,熟视无睹。基于此,笔者买来口哨,分别给两位生活老师,吩咐他们一到起床钟响,立即吹响急促的哨音,笔者在操场也吹着口哨,让学生先集合,然后带着学生一起跑步。渐渐地,老师到位成为了常态,学生锻炼成为了自觉。笔者始终认为,老师们在战斗,校长也要和老师们一起。在此理念的引导下,笔者做到了早上和老师一起起床,晚上师生入睡了,笔者才离开办公室回寝室。与此同时,笔者主动深入课堂听课、上课、探讨教学教研,学校的教研氛围逐渐浓厚起来了;课后与学生一起打篮球、排球,踢足球,学生逐渐活跃起来了;在首届正能量歌曲演唱赛中,与教师、同学同上舞台,纵情歌唱,展示了师生共同的自信。
《论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学校的校长,就是要与师生一起流汗,同苦共甘。
发挥团队力量,打造共同理想
在与三正初中全体职工的见面会上,笔者强调: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有无穷的;不要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而是大家要有着共同的理想,并坚持努力。
为了凝聚团队的力量,2015年元旦前学校举办了教职工趣味运动会,运动会以教研组为单位参赛,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共设了6个项目:乒乓球定点投篮、赶篮球接力跑、心心相印(两人背夹球接力)、5人6脚向前冲、夹乒乓球接力、三分钟跳长绳等。定点投篮要的是手眼的配合,接力跑考的是体力和速度,5人6脚体验的是团队的默契配合……大家齐聚操场,热情高涨,一展所长,体验着运动的快乐与团队的和谐,加油声、呐喊声、欢笑声,声声不绝。
2015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一起突发事件见证了学校团队协作的力量。一个八年级的学生,因为父母的矛盾纠纷问题,一时走向极端,买了百草枯农药,喝下准备自杀。班主任老师发现该名学生没到校,立即联系家长,但联系不上,马上向学校保卫科报告,保卫科得到这一消息,立即向学校分管安全领导汇报,同时,学校及时组织老师到学生家中了解情况。一场生死大救援展开了,学校一行人到达该生家门口后喊不应,于是当即启动应急预案,有的报警,有的联系120,有的联系开锁匠,有的主动撬开防盗窗进入室内救人。最先进入室内的老师把孩子救出,让其呕吐一滩,这时警察和120抢救车都已到位,班主任立即跟随120急救车将该名学生送往三峡儿童医院抢救。在路上,班主任终于打通了在周家坝打工的父母的电话,告知后让他们在医院等候。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孩子最终获救了。
团队协作的力量,给了孩子生的希望,更让大家看到的学校发展的希望。
巧用校长影响,助推师生成长
校长的成功,不在于校长自身有多大成就,而在于帮助了多少教师成功和培育多少孩子成长。教育的最高境界其实是一种影响。
第一是行为的影响。校长的行为习惯影响着教师的行为习惯,教师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
第二是学识、专业影响。笔者用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通过精心准备,为全体教职工举办了题为《提升教师专业魅力,争做学生喜爱之师》的专题讲座,从“学生喜爱的教师魅力十点”入手,提出教师要尽量在视觉上让学生养眼、在听觉上要让学生入耳,情绪上要多喜少忧,需求上要做到尊重、关注学生,方法上做到出新出奇;教师要用行为影响学生,用机智化解尴尬,用幽默营造氛围。笔者还通过“四专”为老师们阐述了如何塑造教师专业魅力,其一是专业标准要把握,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其二是专业心态要阳光,不盲目攀比,蹲着看学生,乐着做同事,笑着做教师;其三是专业理念要合拍,要深信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走出自己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孩子一起走向他想去的世界,有效课堂是让学生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其四是专业发展要跟进,倡导教师通过广阅读、勤写作、多互助,实现专业成长。在此之后,有一位老师主动找到笔者,说到:“参加工作后,一直停滞了阅读,听了您的讲座后又开启了阅读模式。”如今,这位教师已经顺利通过进城考调,进入了城区一所高完中。
第三是资源影响。为了树立学生榜样的作用,让学生身边的榜样影响学生,学校通过综合评比,评出了“自立自强,乐观向上”好榜样、“文明有礼,尊师守纪”好榜样、“热爱学习,自觉积极”好榜样、“善于管理,奉献自己”好榜样、“乐于助人,正直做人”好榜样等,笔者隆重地为5个好榜样颁发了荣誉证书。其中“自立自强,乐观向上”好榜样钟小艳同学,以“身残志坚抗骨癌,励志勤学展风采”的精神打动了笔者,笔者特地联系了万州电视台记者和三峡都市报记者,对其进行专题报道。面对镜头和记者,她侃侃而谈,充满自信。也希望通过报道,社会和爱心人士能给予她更多的关爱。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笔者回顾了几年的校长工作,也有一些做的不妥的事情。
比如,在弹子学校任职期间,学校新修了食堂后,原来的厨房设备全部改成了电气化设备,为了应急停电问题,学校购置了一台大功率的柴油发电机,当时没有合适的地方安装,于是就安装在了教师宿舍下的一个空屋。平时基本用不到,只是偶尔停电才用。起初对于白天停电后发电的油烟和震动,教师虽有些小意见,但还能忍受。有一次早上5点多停电了,食堂要准备学生的早餐,不得不启动发动机发电,震动声和呛鼻的油烟让老师们无法睡眠,纷纷打电话向笔者抱怨。接到电话后,笔者也无法入睡,一直也在想办法解决。一位平时脾气很好的老师,一早就到笔者办公室,进来就大发雷霆,说什么“要不要我们老师活了”。由于发愁当时没有更好的办法,笔者火气一下也上来了,就大声呵斥道:“谁不让谁活了?问题解决也需过程啊,不用这样咄咄逼人啊。”回想当时,笔者的态度也确实不好,没能倾听教师的诉求。作为校长应该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解教师之所难,应该胸怀宽广,不与教师斗气。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未来,笔者会一直坚守自己的教育梦想,一路前行,在前进的道路上多些担当,用心、用情、用智,努力办师生幸福的学校,办群众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三正初级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