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思锐见 辩就真知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辩答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以提高学生思辨、表达、审美能力为目的,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围绕特定的论题辩疑问难,让学生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体现的是一种互动、自主、开放、建构和合作的教学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思考判断以及技能表达等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勇于探索,不愿接受既定的结论,独立思考和评判的愿望不断增强。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运用辩答式教学,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辩题,最有说服力、感染力的例证,使学生辩有兴趣、辩有快乐、辩有收获,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品德课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乐园。下面以《守卫国土 赢在未来》(本课是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飞向明天》第一课《祖国属于我们》的拓展课)一课为例,来谈如何在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辩答式教学。
  一、精选话题,激发兴趣
  “选”,就是结合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辩答的主题,注意难易适中,让学生感觉有值得讨论和辩驳之处,促使双方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有一种立即投入到辩论中交锋的冲动和欲望。
  辩答作为教学的手段之一,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师在选择辩题时就必须考虑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要考虑有争议的话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学生的争论,使真理越辩越明,从而找到最理想的答案。另外,教师要选择知识性强的话题。因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活动课程,一些理论性强的知识点学生不太容易理解,那么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话题,引领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辩答争论,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达成对难点的突破,对问题的解决。
  例如,浙教版六下品德第一单元《我们爱和平》的教学目标为:“体会和平的美好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热爱和平。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热爱蓬勃发展的伟大祖国。养成关心时事、关注世界和平的良好习惯。”教师将近段时间国内外发生的冲突事件,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内心对相关事件的所想、所感,师生之间达成了良好的默契。于是,教师结合教材目标以及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了“小小钓鱼岛,千万中国心”这一辩题。
  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一辩题非常感兴趣,在得到辩题后的第二天,学生手里拿着一叠叠收集的资料,神采飞扬,尽是兴奋和期待。《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一旦设计的辩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在课堂辩答的过程中则容易产生心灵的碰撞,从而达到课堂辩答的效果。
  二、合理引导,深入讨论
  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究的过程。教师引导持相同观点的学生成为合作小组,课前通过上网、查找书籍和学生讨论等方式寻找辩论材料,要求用事实说明道理。在寻找、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深入思考自己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引导学生归纳问题,引出主辩题。
  例如,教师在教学《守卫国土 赢在未来》一课时提问:这半年以来,哪些国家和中国之间发生的大事引起了你的关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学生呈现、汇报自己搜集到的相关新闻。教师适时展示了一位学生搜集的关于钓鱼岛争端相关新闻。
  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受到日本巡逻船冲撞。日本海上保安厅抓扣这艘中国渔船的船员。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2012年9月16日,日本将钓鱼岛争端提交联合国 ,争取美越菲支持。
  2012年9月21日晚,日本部分保安官和警察官登上钓鱼岛,准备对付有可能登陆该岛船只。
  2012年12月24日,日本再次出动战斗机拦截中国海监飞机,这是日本三天内两次出动战机。而当天日本表示将设立钓鱼岛专属部队,应对中国海监船以及中国飞机对钓鱼岛海域的常态化巡逻。
  随后教师请学生针对日本政府近年来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组合后,纷纷开展了讨论,之后分别派出代表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引用了相关的事实材料:学生的智慧在唇枪舌剑、妙语连珠中绽放;学生的才艺在旁征博引、各抒己见中展现;学生的自我在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中提升……
  以上辩答环节中,教师在课始先设计了“哪些国家和中国之间发生的大事引起了你的关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这样一个能触动学生心弦的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设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讨论活动”中,之后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自然引出了“钓鱼岛本来就属于我们中国”这个主辩题。
  三、适时调控,有效辩答
  在品社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组织学生就某个主题、某个话题进行探讨,此时学生常常持有自己的见解,学生有分歧争议时,教师不能“一言统天下”,而要因势利导,善于做一个“挑拨者”,善于“激化”分歧,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
  例如,在教学《守卫国土 赢在未来》一课时,教师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
  全国各地在钓鱼岛争端后爆发了抵制日货活动,在我们身边也出现了这样一些类似的活动。(课件播放全国以及身边的抵制日货、砸日系车、游行等新闻图片)你赞同吗?
  一问激起千层浪,短暂的沉默之后,学生们的争辩声不绝于耳,教师不急于阻止他们。在“同意”与“反对”之间,学生们很快分成了两派。
  教师:对于“到底是应该抵制还是不应该抵制”这个问题,大家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在难说清楚孰是孰非。今天,我们就抵制日货和不抵制日货辩题展开辩论,好不好?“好!”学生群情激奋。
  此时,教师稍加分拨,理清阵营,点染激化,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就开始了。   正方:抵制日货是爱国的表现,中日自近代以来争端不断,新仇旧恨让两国关系处于火山休眠状态,对日本的恨已经深入中国人的骨髓,我们不应该忍气吞声,每个人的力量很小,但十三亿中国人的力量很大,我们抵制日货就是为了向日本表达我们的不满……
  反方:正方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抵制一个国家的产品是弱国对强国的做法,美国研究人员说:抵制日货是中国民族自我意识的崛起,但同时也放大了中国弱小的声音,我们不难对一个国家不满就抵制它的产品。如果今日与日本不和就抵制日货,明天与美国不和就抵制美货,这样的话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们岂不是回到了闭关锁国的时代?……
  唇枪舌战了好几个来回,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学生渐渐地把探寻的目光投向了教师,教师卖了卖关子:“抵制日货就是爱国行为吗?不抵制日货就不爱国吗?”
  ……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学会倾听。这种倾听是一种反审性倾听,通过教师的反应,诸如描述、澄清性盘问等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特别是在言语与非言语活动中所暗含的意义。教师要结合这些信息,加以调控,不要让辩答变成无意义的争吵,也不能为节约时间,就草草收场,而应该注意掌控辩答的风向标,不急于抛出自己的观点,但要会“煽风点火”,促进辩论的深入展开。
  四、明析观点,提升感悟
  一般来说,在辩论中通过学生所摆的一件件鲜活的事例,使观点越辩越明,而这个观点也逐步为学生所感悟。新观点与头脑中的观念发生联系时,就获得了心理意义,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心理品质。这就是辩答的领悟过程。
  当学生就“抵制日货”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后,教师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适时组织了这么一个环节:让我们简单汇报一下课前调查:家中日货知多少。
  学生交流和汇报:家中日本制造的物品有汽车、电子产品、洗衣机、空调,甚至是日系的化妆品、动画片……生活中随处可见,确实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一次抛出这个问题:到底该不该抵制日货?
  教师通过总结,引领学生悟出事理,观点也渐渐明朗起来:是否抵制日货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我们应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言语交锋间,提高了感悟水平,发挥了智慧潜能,展现了独特个性。学生不断修正、提升自己的感悟,让自己的感悟由片面走向全面,由肤浅走向深刻,从而激发了更强烈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呈现、撞击,从而对辩题产生了新的感悟。
  “敏思锐见,辩就真知”。小学品社教学中学生的辩答活动,并非一定要得出对或错、胜或负的结果,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在辩答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思考与辨析。故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关注的焦点指向于思考与辨析过程的逐层深入与层层递进,拥有严谨的思辨思维和辩证的思辨取向,如若坚持不懈,其必将成为品德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浙江省龙游县教研室 324400)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在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版本的英语教材。面对教材多样化的现象,其带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其中比较受教师关注的就是中小学英语教材衔接问题。以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内容为例,可以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文本对比分析,从而为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
作为传统的海军强国,沙俄为打造大型主力舰,可谓不遗余力。在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中,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继承了前辈的丰富遗产,其中就包括为数众多的巨型战列舰。然而,由于诸多原因,苏联在建国后,一直将绝大部分的宝贵资源用于打造陆军和空军,对海军的发展和建设,却漠不关心。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后,红色帝国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终于幡然醒悟,决定建立一支实力不俗的远洋海军。  当时,正值苏德关系蜜月期,苏联的如意算盘
【摘 要】自2013年以来,微课程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热词,这几年更是持续火爆。微课程火爆背后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微视频质量不高、任务单设计不精、教师不敢放手、缺少整合意识等,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用好微课程教学,需要教师从视频有效度、任务有精度、学习要适度、拓展有厚度四方面把好“度”,来充分发挥其功效,使学生想学、乐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程 个性化学习 效果
2020年7月2日,伊朗纳坦兹核设施一处在建厂房起火。虽然伊朗方面宣称大火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和核泄露污染,但事故原因迟迟没有公布。联想到近期伊朗境内不明爆炸、大火等事故接连不断,外界纷纷猜测与伊朗核武器发展密切相关的纳坦兹核设施遭到了外界攻击。那么,此次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慢慢来看。事件回顾  纳坦兹核设施主要用来浓缩铀原料,这对伊朗核武器和核能工业发展至关重要。这个设施不但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叶澜  精彩的预设使课堂更有生命活力,动态的生成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挑战。长久以来笔者都在思考: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如何相融共济?如何让精彩预设和动态生成在英语课堂中激情相舞?笔者一直在努力地探索实践着。下面以笔者送教下乡的一堂课(教学内容——PEP Book 3 My Frien
编者按:2019年8月12日,在土耳其刚刚接收第一批S-400防空导弹系统之后1个月,土耳其《叶尼萨法克报》称土耳其欲购两个大队的俄制苏-35战机。11月18日,俄罗斯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局长德米特里·舒加耶夫称,俄罗斯正在研究向土耳其出售苏-35的问题。俄军事专家伊利亚·博隆斯基撰文,剖析了土耳其欲购苏-35背后的动机,及其发展走向。缘何欲购苏-35  20侣年底,土耳其境内外媒体,对俄土两国领导
珠海航展亮相  2018年11月,第十二届珠海航展装备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湖南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展出的一款8.6毫米高精度狙击步枪无疑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因为,它采用了高精度狙击步枪中罕见的8.6毫米口径。8.6毫米口径区别于传统口径,与国外的.338英寸拉普阿-马格努姆子弹属于同一类别。1983年由美国研究学会根据美国海军陆战队提出的需求通过精密计算开发的。据资料显示,.338英寸拉普阿-
《小学综合实践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但审视当下的实践活动课堂,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活动时间的限制,教师在活动开展上往往“捉襟见肘”,探究目的不明确,探究过程蜻蜓点水,学生的实际能力得不到锻炼。而我校作为以丰子恺命名的漫画学校,十多年来,一直围绕丰子恺漫画这一主题,开展童心教学活动。学生们
教科版教材“地球与宇宙”部分内容的教学,除了小学科学教师受到有关“地球与宇宙”的知识储备的挑战之外,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探究活动——模拟实验的有效组织也是一个值得破解的疑难问题。笔者认为,该疑难问题破解的着眼点应该是正确认识“地球与宇宙”教学中的模拟实验;而着力点应该是运用建模思想,有效组织“地球与宇宙”教学中的模拟实验。  一、 “地球与宇宙”教学中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是指在科学研究中,由于受客观
三八式步枪  1904~1905年,日本和俄罗斯在中国东北进行了一场利益争夺战,当时日本军队用的三十年式步枪遇上风雪尘沙后,卡壳等故障频发。此役后,提高步枪防尘性能被日军提上了议事日程。小仓兵工厂的友坂成章(1852~1915)和南部麟次郎(1869~1949)参照德国M1898步枪,进行了如下改进:汲取了德国M1898步枪闭锁机构的精华,将两件组成的机体改为一体化,简单且易于加工;加了罩在枪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