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改革中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2005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终身学习;创新意识;有秩序的课堂活动;新颖别致;新课程;勤反思;勤动手;师生关系
  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又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学就要面向每一名学生,要让每一名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有价值的文化知识,这些知识来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者每一位教师心里都很清楚,同样一班学生某某老师教的时候成绩很差,但是到另外一位老师来教时成绩有可能会从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来源于这位教师的精彩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怎样使课堂教学变得既精彩又高效呢?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有以下几类简单的看法: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让自己富足地走向新课程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是科技知识的引路人、是学生模仿的榜样. 一位知識丰富、多才多艺的老师,很容易让学生尊敬和崇拜,学生也会打心眼里服气,那么上他的课时,学生也会有“我一定用心听”的信念,课堂问题就好办了,老师说的话学生只要认真听,布置的作业学生也就会努力完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很快掌握知识点,课堂效率会明显提高,一节课下来省时省力,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丰富的专业知识,靠自己平时的苦练苦看苦学而得到,上课时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互动,从与学生的交往中获取所感所悟所思所得,能和学生一起进步,也会感到充实和幸福. 在课后,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收取各种教育信息,使自己变得多才多艺,文化知识丰富起来,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二、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要让每名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 ”新形势下的人才要具有创新意识,要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发现教材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创设有趣有序的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有趣的教学活动能吸引人,新颖别致,渲染课堂效果,促进教学目标实现. 在讲“对称图形”这节课时,课前我安排学生收集图片:蝴蝶、房子、小松树、妈妈和奶奶的剪纸,并学会一些剪纸方法,在课堂上展示,先把蝴蝶、房子、小松树折叠一下,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发现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并且有一条折痕,我直接告诉他们,那是对称轴,并且明确对称轴的定义,然后让学生展示剪纸,说明是按什么原理剪的,小组互动,学折学剪,学生们争当小组的设计师,利用对称轴的原理,剪了很多剪纸,贴在窗户玻璃上,整个教室被装扮得喜气洋洋,十分好看,教学目标达到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勤反思、勤动手,把它和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讲完一节课,总有一些得失和感想,把这些得失用课后反思的形式及时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教学中的参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在讲圆周长这节课时,由于课改后的教材要求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学有所用,今年在讲这节课时,就用去年的教学反思,去年导课时,我用的临场发挥的观察法,旧知迁移法.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桌的形状,如果给桌面镶边,就是求长方形的周边,而本节课是让我们给两个圆镜镶边,就是求圆镜的周边长,从而建立圆周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圆镜的周长大. 引出新课内容,在探究新知识去年的教学反思是这样写的:“由于我高估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能力,没有过多地强调和引导,学生在测量时手忙脚乱,而且用的时间较长,测量结果也很不精确,达不到教师期待的结果,也无法总结,这节课很失败,也很无奈,只好下去再改写教案,重新巩固一下. ”所以,今年我在教课中,特别注意这一节,在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个环节时,先让学生讨论周长和直径的测量方法,并给每个小组都规定了实物,比如:第一小组量五角硬币,第二小组量一元硬币,第三小组量透明胶布卷,等等. 并把自己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多量几次比一比,取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然后分小组合作,教师积极指导,小组展开比赛,看哪个小组量得最快,算得最快. 并把测量和讲算的结果填在老师提前画在黑板上的方框内,结果第一小组测量结果没有带单位,同学们及时指正. 我进一步问:“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有单位吗?学生如果不清楚,教师加以指导说明是倍数关系,没有单位. 由于有去年的反思为铺垫,今年这节课我讲得很顺心,效果也很好,如果没有去年的反思,学生究竟有什么样的情况也许我会忘记,也就没有今年这节完整和省心的课,这说明反思能服务于教学,一定会提高课堂效果,我相信很多老师都与我有同感.
  五、搞好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究竟怎样才算搞好呢?有人认为严师出高徒,只有严格了,怕老师,学生才能听话,不敢违反纪律,才能认真完成作业,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成材的例子也很多,但现在的新课程要求不是这样,那么,不让老师特别严厉,又让学生听话,该怎么办呢?我在前年接触了一个年级,纪律特别差,五年级时老师气得不进班,班里有四五名“双差生”(语数成绩都是个位数),平时也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并且在学校在班上拉帮结派,把班级搞得乌烟瘴气,我接到新班,第一个想法是用最短的时间制服他们,首先先树立自己的形象,认真备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自己的课讲得生动有趣,观察他们的听课情况,如果感觉所提问题这几名学生会,尽量提问他们几个.
  总之,我们还在新课程教改中实验探索,这几点只是我个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的几点尝试. 我相信,今后还有很多策略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存在数学基础薄弱、数学思维发展缓慢的缺点,因此,他们在高等数学学习中会遇到更多的障碍和困难,加之很多高职院校教学理念落后,教师不懂得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导致了高职院校的高数课堂一直死气沉沉.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障碍进行分析,探讨了解决障碍和困难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高等数学;障碍分析;教学对策  一、高职院校在高等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障碍
当代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心脏和学生的第二课堂,应该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图书馆如何应对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谈了自己
【摘要】 在新课改下,如何真正使数学教育做得以人为本,体现新课程理念,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坚持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活动化、教学要求层次化和评价多元化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零距离;生活;活动;层次;多元  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课堂教学依然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中,最迫切和重要的是教学
【摘要】 本文通过“师生互动”环节来阐述如何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要有效,必须通过“师生互动”环节来实现,在实现过程中要注意民主平等,要转变教师角色,并且学会倾听学生,从而使数学课堂更精彩,更有效.  【关键词】 有效;互动;数学;课堂  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它包括“有效预设”、“有效准备”、“有效组织”、“有效引导”、“有效提问”、
当前高校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教职工思想活跃,人才竞争激烈,利益的再分配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文章从怎样探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如何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