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时期校园文学的言语特色与问题探究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sk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学作为文学的一部分,是引用校园生活作为创作文学作品的题材的总称,包含专业与业余作家的全部校园文学作品。事实上,校园文学与其他的创作文学相同,语言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当代大学生是校园文学的作者,多半以乡愁及爱情作为创作题材,并将网络创作视为时尚,但文学社团已难以充当高校校园文化的主办角色,社会带来校园创作者的文学空间较为有限,且商业化的炒作及包装也对校园文学的创作造成不利影响,对此,在语文教育的课改时期,国家应高度重视高校校园文学的语言特色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促使新世纪的高校校园文学得以顺利发展。本文简单表述了校园文学的界定,对课改时期校园文学的语言特色及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校园文学 语言特色 问题研究 课改时期
  引 言
  校园文学体现了“学生发现与成长”的时代主题,其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团结合作、敢于创新及主动探究等精神的关键手段。新时期的校园文学即便存在一些为之担心的难题,但参加社会变革的动力及其对将来生活的美好追求仍是当前的前沿,有效指引着高校学生不断思考的价值人生。由于言语作为文学的关键要素,因此,研究高校的校园文学必定与语言存在密切联系。新时期的社会更为开放、文明,人们自由言论的空间较大,加上语言丰富多彩的表现,要求对课改时期高校校园文学的语言特色及问题进行研究,以便逐步规范、美化高校校园文学的语言形式,推进我国高校校园文学的健康发展。
  1.当代校园文学的界定
  校园文学作为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称之为“校园文学”的原因在于:其主要通过在校生创作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生活,或者和校园存在直接关系的生活的富有人文及青春气息的文学作品。虽无人知晓“校园文学”是从何时产生,但事实上已具有较为久远的发展历史。校园文学作为文学的一部分,是引用校园生活作为创作文学作品的题材的总称,具有狭义及广义区分。其中狭义上的校园文学,是指高校校园中各种文学社团的成员作品,具体指在校大学生的文学创作。而广义上的校园文学,主要包含专业与业余作家的全部校园文学作品。
  2.课改时期高校校园文学的语言特色
  2.1充满乡愁及爱情色彩的文学特点
  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学作品,大多以乡愁及爱情作为写作的主题,文中充满了思念家乡以及爱情的美好情怀,特别是以爱情散文、爱情诗为代表。而在现今的高校校园文学创作中,进行爱情表述时,并非表述爱情及友情的纯洁,而是陶醉于性爱、滥交等方面,主要以调玩作为乐趣[1]。文中讲到多数大学生肆无忌惮的玩弄爱情,将“性”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多数散文、诗歌等创作由于仅描写纯洁的爱情,进而被视为平庸的作品。另外,部分高校校园文学创作以乡愁为主题,主要表述作者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到外地就读的心境。原因在于以往作者身处父母身旁,犹如雏鸟一般,得到父母的庇护及养育。突然离开父母,生活于另一个环境中,难免心中存有失落及牵挂。因此,对于普通的大学生而言,其内心深处的孤独、迷茫与无奈更为突出,尤其是农村的孩子,远离家乡到大城市就读,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文化差异,促使其的内心更加伤感、落寞。
  2.2受到社会影响的行话及外来语言
  首先,行话本来就是各行业在自身的专业区域内通用的语言,但基于其具有通俗和形象之分,进而在广泛流传于社会中,成为社会上较为流行的语言。比如体育行业的“红牌”,教育行业的“下课”,娱乐行业的“休闲”,商界行业的“极品”以及餐饮行业的“生猛”等词语,均能在不同的行业灵活运用,反而增添了一种全新的乐趣。此外,在高校校园文学创作中也能经常见到这些词语,例如“我们班的辅导员虽是一位刚毕业不久的漂亮女生,但管理起来,的确生猛”。又如,“坐在我对面的女生竟是一位极品美女”等等。其次,所谓的外来语言,是指利用意译、音译或者直接借助外语的形式而成的语言,并且英语占绝大多数。比如意译的语言有:手机、电子邮件以及电脑等;音译语言包括:Talk Show(脱口秀)、DINK(丁克)、Haker(黑客)、E-mail)伊妹儿等;而直接借用的语言有:WTO 、NBA等。这些外来语言均被大学生广泛使用,不仅用于口语交际,而且还用于校园文学创作中,进而逐渐丰富高校校园文学的语言的文库[2]。
  2.3校园文学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网络化的逐渐发展而成,其是一种区别于以往平面介质的语言形式。由于网络语言拥有特殊的生动、简洁特征,从一开始便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及青睐,进而加快其的发展速度。按照形式分类,网络语言主要包括数字语言、英文缩写、拼音缩写、汉字重组等,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网络语言。在这些网络语言中,极为生动简洁的部分被社会吸收,成为现今社会的流行语言、公共语言。高校学生是十分关注新鲜事物的群体,喜欢沉陷于网络中,同样受到网路语言的影响。在高校校园文学创作中,时常发现“菜鸟”、“94”、“美媚”、“BT”、“88”等相关的网络语言,比如,某创作者在表述自身的朋友爱好上网时,便使用这种的网络语言:我真佩服小明对P4的狂热劲,像他这种‘菜鸟’,也想修成e网的‘大虾’?”
  3.课改时期校园文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1追赶暴力、低俗的流行语言
  高校大学生正值精力充沛的阶段,对于潮流的语言具有强烈兴趣。不管这些语言如何低俗、暴力,只要能体现自身的与众不同及潮流,均能一律接受。而此类低俗、暴力的语言通常来源于黑网络及黑社会,在高校校园的文学创作中偶有发现。如,某作者的创作《校园的战争》中便出现这些语言:“龟孙,你刁(不听话),老子扁(打)死你”。此类语言中装满了暴力,是典型的暴力、低俗语言[3]。此外,校园文学创作中的网络词语,也是一种低俗的语言。由于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是其交友谈心的最好平台,在给学生带来网友的同时,也出现暴力低俗的语言。如骂人笨为““猪脑子”,骂人犯贱为“死人妖”以及”遭雷劈”、“滚蛋”等,这些词语均充满了低俗与暴力的色彩,其出现在校园内的原因在于创作者缺少一定的网络免疫力及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   3.2由传承失位产生的“违法语言”
  校园文学的语言与其他文化相同,均需传承才能发展,需要吸收古今语言的成果,才能不断向前发展。良好校园文学创作令人惊叹的原因,就是吸取古今语言的精华。但基于部分文学作者的文笔不佳,功底较差,未能充分吸取古今语言的精华,进而在语言表达上出现显著的语法错误。如《挫折》这一校园文学创作中写到:我们历尽艰辛参与学校的歌手大赛,但却只得倒数第2的名次,真是差强人意。”显而易见,“差强人意”这一词语运用有误。另外,将广告词误用成文学成语,也是一种成语使用不当的表现。如将“百衣百顺”作为成衣业的广告语使用。或将“礼值气壮”这一酒业的广告语作为“理直气壮”使用等。这些语言的使用不规范,原因在于文学作者的功底不足,屡次出现重复啰嗦、搭配错误、用词不当等语病。
  3.3商业化的炒作及包装对校园文学创作的不利影响
  即便高校校园的文学创作散发着学生的活力及智慧,但部分创作显著受到流行艺术,尤其是受到言情小说、流行歌曲的影响,充满了惆怅的矫揉造作,且多数创作的语言趋于雷同,存在“失语症”的现象。人们在阅读这些校园文学创作时,多半看到的是“月亮、光芒、伊人、眼泪以及玫瑰的身影意象”,此类词语具有显著的唯美色彩,造成校园文学过于柔美,缺乏相应的刚强[4]。因此,对于高校校园文学创作的作者,应积极主动的对待生活,了解及观察社会,逐步迈出“象牙塔”。其次,商业化的炒作及包装,也给高校校园的文学作品带来不利影响。如郭敬明作品《爱与痛的边缘》、韩寒作品《三重门》等,这些仅是部分具有写作专长的学生才能体现,并非完全属于高校校园文学的功劳。此外,也是媒体与书商为谋取共同利益才走向读者,甚至部分家长还亲自参加此类商业化的活动,为谋取利益公然喊出其的价值。对于这一校园文学创作的炒作现象足以令人深思。因此,学校应正确指导这些具有写作专长的学生,禁止将学生的文学创作和素质教育相对立,以免高校校园的文学创作成为一种“追名逐利”的途径,难以实现提高学生素质及文学修养的目的。
  3.4校园文学的创作者应积极与社会沟通
  对于高校校园文学的作者而言,应敞开心扉,努力克服孤芳自赏、闭门造车的情结,逐渐构建校园文学创作人员的“精神家园”,积极和社会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推进校园文学的爱好者和社会上各诗人、作家的沟通交流。比如,可邀请社会上的部分诗人、作家以及相关文学报刊的编辑,以加强指导校园文学爱好者的创作。除此之外,也可举办相应的校内或者校外交际的文学创作活动,争取将高校校园文学的创作者与爱好写作校园文学的其他人士集中在一起,本着实事求是的交流原则,以真诚的态度,认真分析及探究当代高校校园文学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加以推动课改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学的发展。
  3.5社会应给予高校校园文学高度的重视及支持
  对于高校校园文学,社会应给予支持及认可,即便校园文学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艺术及思想方面存有先天不足,但却充满希望及活力。为此,社会应给予高度重视,尽量指导高校校园文学的创作者,给其较多的发表机会。例如《美文》、《诗刊》、《海峡》等“校园版”的期刊[5]。或者由漓江的出版社出版的年度“最佳大学生作品”等。又如,由长江出版社出版的《白桦林·校园文学精品文摘》,花城出版社推出的《民办大学生》等校园文学创作。另外,各文本编辑也均发表自身对高校校园文学的几点看法,甚至《文艺报》还刊出记者对《青年文学》、《诗刊》等文学刊物的专题采访,一同研究高校校园文学作品的有关问题等等。这些现象均表明了文艺界及出版界对高校校园文学的热爱,充分调动各高校爱好校园文学作者的写作积极性。
  结束语
  展望这几年来的高校校园文学创作,多数创作人员还在努力克服局限于校园的缺陷,其大胆的将目光转向变化莫测的外界环境,勇敢的将灵魂的根须伸向社会文化的敏感神经,因而,其创作题材显著拓宽。部分校园文学创作者初步重视环境保护,并在文学创作中加以思考人和自然和谐共处及发展的对策,甚至少数校园文学创作还涉及到社会腐败现象和世界和平的问题。少数作者能将文笔伸进历史深处,探讨历史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体现了创作者对社会的广泛重视,以及对前途的热切追求,也从中体现了本国知识人才对社会古老的人文精神颇为关注。
  参考文献:
  [1]刘上江 在阳光下成长——评深圳校园文学[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06):12-15
  [2]於可训 周舒艺 校园文学活动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0(04):25-27
  [3]段双全 试论课改背景下校园文学语言特色及问题[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02):56-57
  [4]郝韶瑛 新课标背景下校园文学的发展与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45-47
  [5]蔡鑫波 关于“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思考”的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 2010(04):58-59
其他文献
摘要:先秦时期的儒家人格教育思想主要是由以孔子、孟子和荀子等人阐发和构造的一系列人格教育思想的综合,其中包括公而忘私的整体主义精神,追求人际和谐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修身为本的道德精神。本文将探讨先秦的人格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德育教育和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儒家 人格教育 启示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许多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在当今世界中,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
肺动脉栓塞(PE)的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位居第3位,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病.PE病人中以晕厥为主要首发症状者占10%,因此对于原因不明的晕厥的病人应警惕PE的可能.本文报道以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