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粽子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84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玄英畅月时,天气渐渐变凉,日近岁末后,空气中便到处弥漫着年的气息。
  每年这时,我总会去外婆家小住几日,而外婆总会到门口笑盈盈地迎接我,然后包上几捆我最喜欢吃的粽子。
  粽子里有属于外婆的独特的味道。
  外婆包的粽子一端方大,一端尖小,外婆說我刚学话时口齿不清,总是戏称它为“钉子”。每次吃粽子时,只要我拉开包裹在外的粽叶,就会显露出一粒粒金黄的糯米,粽叶上带着浓郁清香的汤汁流下来,令人垂涎欲滴。因为刚出锅,所以还热气腾腾的,咬一口,软软的糯米中夹杂着醇厚的肉香,在嘴里隐隐约约,而那抹淡淡的粽香也氤氲在唇齿间,只一口就大为满足。这软软的又略带韧性的粽子味道,就像外婆的爱,虽然偶有严肃,却总是亲切。
  小时候,只要嚷着吃粽子,外婆便会搬个小椅子到阳台上,叮嘱我好生坐着。不一会儿,她便端着一个小碗出来,粽子已被剥去叶子,静静地躺在碗底,因为怕我烫着,所以外婆总是把粽子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糯米香气四溢,嚼劲十足。我贪婪地吃着,外婆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总会憨憨笑着,让我慢慢吃,别噎住。就这样,这份味道陪伴着我走过了孩提时代,长成了少年。
  韶华易逝,人亦然。外婆的头发已从橄榄般的黑色变得银丝可见,一双老花眼也雾里看花,可她依然记得我何时会来,记着我爱吃粽子。她仍用原来常用的原料包着粽子,那粒粒晶莹饱满的糯米里含着她含饴弄孙的爱。我也学着,偶尔做一餐早饭、一份茶点,搬两条椅子到阳台上,和外婆同吃。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可我与外婆都吃得津津有味,在一起共享天伦。
  陶庵说:“越中清馋无过其者,喜啖方物。”大鱼大肉,玉盘珍馐 ,在油花、香气中迷失了本真,其实只要普普通通一箪食、一瓢饮,便能从其中感到人情温暖。
  两只鸭子挨着芦苇,在芦苇的影子里游来游去,孩童静静地坐在那里想着。他想着外婆那熟悉的面孔,那亲切的话语,那温柔的手掌。他想成为火,照亮外婆的双眼;他想成为雨,滋润外婆龟裂的手;他想变作风,陪伴在外婆身边。
  时光的脚步渐行渐远,亲切的呼唤清晰依然。走过了岁月,千回百转;无尽的思念,一生相伴。
  我拿起一个粽子,愿那味道静好,愿我的外婆身体永远康健。
  ‖浙江省新昌县城关中学‖指导教师:张晗
  让作者念念不忘的外婆的粽子里,有属于外婆的独特味道——糯米中夹杂着醇厚的肉香,软软的又略带韧性的粽子,就像外婆的爱,虽然偶有严肃,却总是亲切。外婆的爱细心而持久:作者小时候,外婆怕烫着他,总是把粽子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再吃;作者长大后,年迈的外婆仍用原来常用的原料,为他包最爱吃的粽子……
  天伦之乐,因了外婆的粽子,醇香而持久,外婆的粽子里面,满满的都是爱的味道!
  【适用文题】爱的味道;滋味绵长;温暖的记忆……(平子)
其他文献
文言故事一  李存审戒子  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诸子皆诺。  (选自《资治通鉴·五代纪》)  【故事大意】  李存审出身贫穷卑贱,他曾经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里,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九死一生的情况
谨希望在以后的初四生活里,我们都能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穿越季节轮回,在无声中不颓废,不失色,一生花开成景,花落成诗。  ——题记  “初四毕业班”,一个充满压力却具有神圣意义的词。它带来的不仅是重如山的压力,也有一些在困境中奋力拼搏 、在绝境中拼命寻找的意义。  初四的教室大多处于一楼或二楼,窗下树影婆娑,花繁叶茂。校园里也是花草葱茏,绿意盎然。我常站在窗边,伸手抚摸它们纤细的枝干来放松身心。  
梦想,是晨星的光芒;初心,是抵达的力量。  ——题记  寻梦路上执着的心  有人说,如果你想让水手造一艘船,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大海的渴望。当大家还沉浸在七年级的新奇时,我早已造好自己的大船,只等扬帆远航了。驶向哪里?嘘!那所大学可是我不愿说出的秘密。  午夜的护眼灯与星光应和着,我揉着酸胀的眼睛,乜斜一眼温软的床铺,好想把自己扔到床上啊!可是未名湖的碧波瞬间在我的心田荡漾,一股激情如潮水般涌来。
宽阔碧绿的草坪中,坐落着一些二层小楼。草坪与草坪之间,是低矮的花篱,把这个家居和另一个家居区别开来。花篱是由许多细密的花树构成,绿色叶片中绽放着细碎的白色小花,映衬着宁静与安逸。过往行人的目光,可以毫无阻隔地穿过花篱,看到小楼的别致,还有晴明下悠悠晃动着的秋千。  缘于文雅,花篱的美感极大地凸显,它超越了实用。我们欣赏它的美好,也许它的本意,作为墙的使用初衷已经消失,现在纯是一种象征了。  “高筑
偶然间,一片榆钱似翻飞的蝴蝶般飞落到了我的面前。我伸手接住它,抬起头,望了望那一树嫩绿,又低下头,紧紧地攥住了榆钱,生怕它又溜走消失不见。  榆钱是一串一串长在树上的,有些像古时候被穿成一串的铜钱。抓住一枝,一捋就是一大把。它中间有些凸起,样子像团扇。它是可以吃的,放进口中,细细地品,甜甜的,有青草味。  记得儿时每到这个时候,总要同小区里的小伙伴们一起摘榆钱。我们的个子都不高,总是踮着脚,双手吃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21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  (1)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__。将军角弓不得控,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将太学生优越的求学条件与自己的情况对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青春之姿在青春一角盈盈绽放,当莘莘学子于彼时共沐暖阳,中国,正以一双温暖而有力的大手刻下彪炳史冊的专属印记,也正呼唤我们,为之平添一抹青春之气。  中国,从远方走来,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千载风雨,锦绣华裳。从孔孟之道到大国工匠,从诗词歌赋到舌尖味道,古老而沧桑的中国,已为世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人们记住的不止那时的富庶繁华,亦有山河破碎残影下的奴颜卑骨,与腐朽愚昧的三纲五常。于是,一缕缕青
【模拟金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明灯”一词的解释是:比喻指引人们朝光明正确方向前进的人或事物。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明灯”的指引,这盏明灯,或许是亲人、师长、朋友,也或许是一本书、一种美德、一个梦想……  請以“心中的那盏明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导引】  “心中的那盏明灯”是个比喻类的题目,材料先解释了“明灯”的比喻意,所以写作的时候一定要从
“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照例是周末的早读时间,我读着读着,突然心生疑惑,回头朝一直陪着我早读的爷爷房间走过去。  “爷爷,咱家有人当过志愿军吗?”  “1950 年啊!那时爷爷才出生呢!不過听你太爷爷说过,你凤年大伯去过朝鲜,当过志愿军,并且还立了大功,当时我们庄上就两个人,其中一个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啊!现在已年近九旬的凤年大伯是志愿军!我竟从不知道。  小
底色,多么厚重的两个字。底色,可以是淡泊宁静的,而那种宁静,有一种不可言说的隽永,是我一直在追求着的。  我是一个坐不住的男孩儿。在别人的眼里,我总是在跑、在跳,鲜有安静下来读书或是休息的时候。我自己也认为若是真的被逼着坐下来熬时间,必定百爪挠心、苦不堪言。  开始练毛笔字时,我十分急躁——不需要什么砚台,随手抄起一只碗,将老师统一购买的“红星”牌墨液胡乱倒上那么几滴,也不用酝酿情绪,提笔就来,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