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祖国荡漾在学生的心里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第一课时《大好河山任我游》。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的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可以说他们的知识面很广泛,见的世面也很多,但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只是零零散散的,非常浅显的内容。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本主题涉及有关祖国的地形地貌、政区等地理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较枯燥,而且学生由于学习地理的经验欠缺,空间思维能力也很缺乏。
  3.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的地理概况,并能在地图上进行查找。
  4.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讨论,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入调查,让学生讲练结合,对于难点要借助教学手段不断巩固。
  5.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雄伟壮丽,增加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能力:养成看地图的良好习惯,尝试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知识: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界等。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能在地图中进行相应的查找。
  6.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地形图等图文资料。教学准备:各地旅游景点的照片、图片或相关纪念品。
  学生准备:收集祖国概况的相关资料。
  7.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猜想想,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有河有海没有水,有城有镇没人住,有路有道没有车,有山有岭不长树。(谜底:地图)
  (2)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3)课件播放音乐视频,了解祖国的秀丽风光。
  设计意图:谜语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用游戏开课,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快速地引入课堂。
  活动二:自读自悟,初步感知
  (1)先提出问题:我们的祖国有多大呢?有谁能告诉我?学生凭已有的生活经验回答。
  (2)再自由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祖国之大。学生交流反馈。
  (3)体验祖国之美:①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体会陆地面积之大;②课件播放音乐视频,了解国界线、海岸线之长;③课件播放音乐视频,了解祖国海域之阔。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体现祖国之大的相关信息?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看图学文、参与计算,从具体的数字中感知祖国之大,从而让祖国广阔的地域、广袤的海域及丰富的资源在学生脑海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活动三:找找看看,加深了解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指导学生看图并思考。
  (1)看一看:①这是一张什么地图?②从地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③我国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2)找一找: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3)填一填:课本P109留白,全班反馈并课件播放图片欣赏。
  小结: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岭、雄伟广阔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起伏和缓的丘陵。
  设计思路:通过看、找、填,让学生在头脑里对祖国的地形地貌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8.板书设计
  祖国广阔的土地(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雄伟的长城;长江,黄河。
  9.反思
  (1)主要收获:谜语导入、视频音乐激趣,为开课定好基调;欣赏风景、体验音乐,激发爱国热情。
  (2)主要问题:一是在时间和内容把握上不够准确。为了节约时间,怕时间不够用,在教学过程中减省了部分环节,出现了时间宽松的现象。二是老师在环节与环节间过渡衔接上不够自然,有乱、断的现象。三是学生在认识、理解祖国疆域之大的过程中不够深刻,部分学生停留在看图片、听音乐、学动画的表面状态,没有用心去感悟祖国的美丽和辽阔。四是板书有些随意,不够规范。
  (3)改进措施:一是调整内容,把握时间,做到时间、内容的统一和课堂的饱和;二是老师进一步熟悉教学设计内容与环节,做到教学过程顺畅、自然;三是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探究、体验、感悟祖国之大,增强爱国热情;四是让规范板书成为一种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晏子使楚》是北师大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尊严》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故事组成,三个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  学生对《晏子使楚》这一历史故事很有兴趣。文章中的思辩之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本课的学习光是兴趣是不够的,学生感兴趣的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如何很好地使学生
摘 要: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本单位,离开词语探究文本,语文阅读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追求阅读教学的创新与精彩,先得让词语教学变得精彩起来。本文从朗读品味,让词语“现”出来;联系生活,让词语“实”起来;换词比较,让词语“神”起来;运用表达,让词语“化”下来这四个方面对中高年级词语教学进行了探讨。关键词:词语教学;精彩;理解;感悟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有言:“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语言
教学,是永恒的话题,是耳熟能详的词语。经过这次《折线统计图》的研修,我们对“教学如水”这一提法有了一些感悟。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教学则是由教和学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  教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备好课首先要钻研教材。我们备课组的所有成员,潜心研读文本,对教材形成了整体着眼,切实把握知识结构的认识。  《折线统计图》是小学数学统计图表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同时信息技术也必然会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势必充分掌握信息技术这门重要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指导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教师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学生的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逐步得到了人们的公认。  目前,农村幼儿教育还停留在“保姆”或“小学化”教育阶段,因此,改变农村幼儿园教育形式是当务之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实施教科研,是改变农村幼儿园教育形式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而教科研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来说既是
在两次不同的活动中,笔者先后执教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一课,由于对学生经验的不同估计与把握,设计了不同的教学路径,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将两次上课的经历与感悟进行整理,与同行交流,并予以指正。  一、首次尝试:热闹顺畅,自鸣得意  笔者参加市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首次执教《认识负数》。解读教材,发现课本提供的两道例题,分别呈现了“温度计中的负数”和“银行存折中的负数”两个生活情景,属
摘 要:“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经历、感受和体会运用优化思想。本文以四年级数学广角“烙饼问题”一课为研究素材,基于学生学情,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分散难点、逐步感悟“优化”的过程、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价值。关键词:优化思想;渗透;烙饼问题 ;应用  所谓“优化”思想,就是在有限或无限种可行方案(决策)中挑选最优的方案(决策)的思想。“优化思想”在小学数学
春风送暖日,扬帆奋进时,历来备受社会关注的中考又悄然临近。回顾历届中考语文复习备考,我们的领悟是:深入浅出但求点石成金,厚积薄发始得化蛹为蝶。  一、研考纲,析考题,把脉定向  (1)考纲上墙,瞄准方向。我们在各班开设了“中考信息栏”,将考纲粘贴在专栏里,将关键词句用红线浓墨重彩加以突显,并引导学生逐条学习各考项。开展“相约考纲前”学习反思活动,时常提醒学生有空就来“赴约”,并和考纲深度交流:这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在中学信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通过积极的探索,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1.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生思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们对事物充满了想象,在探究新知识时能有效调取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经
《荀子·儒效》中有这样一句话:“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这里所倡导的就是要重视个体的体验。《辞海》里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体验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体验能促进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体验是打开学生习作的通道,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只有在体验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一、阅读体验,习得语言  1.找准课内外的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