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第一课时《大好河山任我游》。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的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可以说他们的知识面很广泛,见的世面也很多,但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只是零零散散的,非常浅显的内容。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本主题涉及有关祖国的地形地貌、政区等地理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较枯燥,而且学生由于学习地理的经验欠缺,空间思维能力也很缺乏。
3.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的地理概况,并能在地图上进行查找。
4.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讨论,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入调查,让学生讲练结合,对于难点要借助教学手段不断巩固。
5.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雄伟壮丽,增加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能力:养成看地图的良好习惯,尝试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知识: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界等。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能在地图中进行相应的查找。
6.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地形图等图文资料。教学准备:各地旅游景点的照片、图片或相关纪念品。
学生准备:收集祖国概况的相关资料。
7.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猜想想,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有河有海没有水,有城有镇没人住,有路有道没有车,有山有岭不长树。(谜底:地图)
(2)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3)课件播放音乐视频,了解祖国的秀丽风光。
设计意图:谜语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用游戏开课,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快速地引入课堂。
活动二:自读自悟,初步感知
(1)先提出问题:我们的祖国有多大呢?有谁能告诉我?学生凭已有的生活经验回答。
(2)再自由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祖国之大。学生交流反馈。
(3)体验祖国之美:①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体会陆地面积之大;②课件播放音乐视频,了解国界线、海岸线之长;③课件播放音乐视频,了解祖国海域之阔。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体现祖国之大的相关信息?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看图学文、参与计算,从具体的数字中感知祖国之大,从而让祖国广阔的地域、广袤的海域及丰富的资源在学生脑海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活动三:找找看看,加深了解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指导学生看图并思考。
(1)看一看:①这是一张什么地图?②从地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③我国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2)找一找: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3)填一填:课本P109留白,全班反馈并课件播放图片欣赏。
小结: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岭、雄伟广阔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起伏和缓的丘陵。
设计思路:通过看、找、填,让学生在头脑里对祖国的地形地貌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8.板书设计
祖国广阔的土地(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雄伟的长城;长江,黄河。
9.反思
(1)主要收获:谜语导入、视频音乐激趣,为开课定好基调;欣赏风景、体验音乐,激发爱国热情。
(2)主要问题:一是在时间和内容把握上不够准确。为了节约时间,怕时间不够用,在教学过程中减省了部分环节,出现了时间宽松的现象。二是老师在环节与环节间过渡衔接上不够自然,有乱、断的现象。三是学生在认识、理解祖国疆域之大的过程中不够深刻,部分学生停留在看图片、听音乐、学动画的表面状态,没有用心去感悟祖国的美丽和辽阔。四是板书有些随意,不够规范。
(3)改进措施:一是调整内容,把握时间,做到时间、内容的统一和课堂的饱和;二是老师进一步熟悉教学设计内容与环节,做到教学过程顺畅、自然;三是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探究、体验、感悟祖国之大,增强爱国热情;四是让规范板书成为一种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中心小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第一课时《大好河山任我游》。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的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可以说他们的知识面很广泛,见的世面也很多,但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只是零零散散的,非常浅显的内容。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本主题涉及有关祖国的地形地貌、政区等地理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较枯燥,而且学生由于学习地理的经验欠缺,空间思维能力也很缺乏。
3.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的地理概况,并能在地图上进行查找。
4.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讨论,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入调查,让学生讲练结合,对于难点要借助教学手段不断巩固。
5.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雄伟壮丽,增加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能力:养成看地图的良好习惯,尝试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知识: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界等。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能在地图中进行相应的查找。
6.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地形图等图文资料。教学准备:各地旅游景点的照片、图片或相关纪念品。
学生准备:收集祖国概况的相关资料。
7.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猜想想,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有河有海没有水,有城有镇没人住,有路有道没有车,有山有岭不长树。(谜底:地图)
(2)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3)课件播放音乐视频,了解祖国的秀丽风光。
设计意图:谜语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用游戏开课,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快速地引入课堂。
活动二:自读自悟,初步感知
(1)先提出问题:我们的祖国有多大呢?有谁能告诉我?学生凭已有的生活经验回答。
(2)再自由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祖国之大。学生交流反馈。
(3)体验祖国之美:①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体会陆地面积之大;②课件播放音乐视频,了解国界线、海岸线之长;③课件播放音乐视频,了解祖国海域之阔。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体现祖国之大的相关信息?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看图学文、参与计算,从具体的数字中感知祖国之大,从而让祖国广阔的地域、广袤的海域及丰富的资源在学生脑海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活动三:找找看看,加深了解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指导学生看图并思考。
(1)看一看:①这是一张什么地图?②从地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③我国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2)找一找: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3)填一填:课本P109留白,全班反馈并课件播放图片欣赏。
小结: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岭、雄伟广阔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起伏和缓的丘陵。
设计思路:通过看、找、填,让学生在头脑里对祖国的地形地貌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8.板书设计
祖国广阔的土地(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雄伟的长城;长江,黄河。
9.反思
(1)主要收获:谜语导入、视频音乐激趣,为开课定好基调;欣赏风景、体验音乐,激发爱国热情。
(2)主要问题:一是在时间和内容把握上不够准确。为了节约时间,怕时间不够用,在教学过程中减省了部分环节,出现了时间宽松的现象。二是老师在环节与环节间过渡衔接上不够自然,有乱、断的现象。三是学生在认识、理解祖国疆域之大的过程中不够深刻,部分学生停留在看图片、听音乐、学动画的表面状态,没有用心去感悟祖国的美丽和辽阔。四是板书有些随意,不够规范。
(3)改进措施:一是调整内容,把握时间,做到时间、内容的统一和课堂的饱和;二是老师进一步熟悉教学设计内容与环节,做到教学过程顺畅、自然;三是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探究、体验、感悟祖国之大,增强爱国热情;四是让规范板书成为一种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