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语气副词语义指向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blecle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书研究是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基础性工程,研究各历史层面有代表性的文献语言面貌,有着重要意义。[1]笔者在通读《浮生六记》全书的基础上,对语气副词进行了分类,并具体探讨了每一类语气副词的语义指向问题。
  关键词:浮生六记;语气副词;语义指向
  一、《浮生六记》语气副词分类
  语气副词作为副词的一种,不同于其他副词的是,它在状语的位置上表示一种特定的语气,表达说话人话语的真实态度。[2笔者通读《浮生六记》全书后,对本书中出现的语气副词主做了五种分类,下面分别说明。
  (一)表肯定、强调
  1.便
  “便”表示对某种事态或者情况的肯定,修饰动词性结结构。共出现5次。
  (1)若留枝盘如宝塔,扎枝曲如蚯蚓者,便成匠气矣。
  (2)“女子无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
  2.乃
  “乃”表示对事物或某种原因的肯定,修饰名词性短语或者动词性短语,共出现24次。
  (1)余笑曰:“初不料陈淑珍乃李青莲知己。”
  (2)“佛手乃香中君子。
  3.即
  “即”表示事实正是如此,修饰动词、动词性结构和小句,共出现12次。
  (1)我与汝父同往,数日即归。
  (2)鸿即毅然呼余为弟,倾心相交。
  4.必
  “必”表示说话者对某一命题必然性的肯定,修饰VP、AP和小句。共出现31次。
  (1)每年春日,必挈芸芸拜扫。
  (2)芸曰:“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
  5.犹
  “犹”表示对比较中的两件事的后者予以强调,修饰形容詞和动词性结构。共出现26次。
  (1)十九日北风更烈,雪势犹浓。
  (2)严君怒犹未息,兄宜仍往扬州。
  6.诚
  “诚”强调事情的确凿性,可以修饰形容词、动词结构。共出现3次。
  (1)芸曰:“格律严谨,词旨老当,诚如杜所独擅”
  (2)唯唯可爱,朴诚可爱。
  7.实
  “实”表示某种事实和情况真实性的肯定,修饰主谓结构、动词性结构和小句。共出现5次。
  (1)实彼此卸责之计也。
  (2)此实小奴丧良,乘危窃逃。
  8.果
  “果”强调事实与所料情况相符,修饰动词性结构和小句。共出现11次。
  (1)两人痴情,果邀神鉴耶?
  (2)君果关切,伴我何如?
  9.固
  “固”强调事实理应如此,或表示客观情况的确凿无疑,修饰形容词和动词结构。共出现10次。
  (1)得卿同行固妙,但无可托词耳。
  (2)酒菜固便矣,茶乏烹具。
  10.才
  “才”表示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然后怎么样,修饰动词性结构。共出现1次。
  如:神仙几世才能修到?
  11.确
  “确”表示对某种情况或事实的肯定。修饰形容词及短语。共出现1次。
  如:载花小影,神情确肖。
  12.亦
  “亦”表示对某种事物、事态或性质的强调,修饰形容词、动词结构和主谓结构。共出现8次
  (1)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
  (2)不觉炮门之或高或下,亦物理之不可测者。
  (二)表推测
  1.或
  “或”表示对某种情况或事态的推度,修饰动词性结构、主谓结构和小句。共出现4次
  (1)终身不见不闻,或可修真养静。
  (2)或不在琴而在此乎?
  2.盖
  “盖”表示对某种事物或事态带有推测性的判断,可修饰主谓结构和小句。共出现14次。
  (1)盖芸与同绣日,曾有疾病相扶之誓也。
  (2)墙外忽有步语声,盖土人赶集经此也。
  3.殆
  “殆”表示对事态的可能性推测,修饰动词性结构和主谓结构,句末常带有语气词“耶。共出现2次。
  (1)殆亦言其冷落耶?
  (2)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
  4.恐
  “恐”表示对某种情况或者事实的推测,修饰动词性结构和主谓结构。共出现6次
  (1)古文全在识高气雅,女子学之恐难入彀。
  (2)恐卿鬓斑之日,步履已艰。
  (三)表反诘
  1.何/何必
  “何”“何必”表示对某种事实情况给出疑问和劝阻的语气,共出现12次“何必”出现1次
  (1)卿何远君子,而亲小人?
  (2)何回来之速也?
  2.岂
  “岂”表示反诘时,句末常有“哉”、“耶”、“乎”等语气词与之呼应,修饰动词结构、主谓结构和小句。共出现10次
  (1)既已分毫不取,岂自己行囊亦舍去耶?
  (2)岂汉时之水竟与峰齐耶?
  3.其
  “其”表示詰问,与岂相近,但语气较缓,修饰VP。共出现3次
  如:卿与“白”字何其有缘耶?
  4.焉
  “焉”表示反问语气,常出现于句首,后面跟动词性结构。共出现2次
  (1)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
  (2)密来密去,焉得知之。”
  5.乌
  “乌”表示反问语气,与“焉”类似。修饰动词性结构,共出现2次。
  (1)若非商家,乌能如是?   (2)若为神,乌能享此?
  (四)表意外
  “竟”表示意外语气,可以修饰动词性结构、主谓结构。共出现4次。
  (1)赖神默佑,竟得无恙。
  (2)一灵缥缈,竟尔长逝!
  (五)表侥幸
  “幸”表示因为某种原因,而避免了一些不利的情况出现。可修饰动词性结构,出现2次。
  (1)质钗典服,幸赖辛劳。
  (2)幸得青君孙女信也。
  由此可见,《浮生六记》中的语气副词以表示肯定/强调的种类居多,表示意外和侥幸的语气副词最少。这一特点不仅是清朝中期的语气副词使用的面貌,也是语气副词使用情况的一种从古至今的延续。
  二、《浮生六记》语气副词的语义指向
  陆俭明在《关于语义指向分析》一书中指出,副词的语义指向问题颇有价值。作为副词的一种,语气副词所表达的是说话人对话语的一种态度或意见,笔者将《浮生六记》中的语气副词分為五小类,并按照小类分别探讨它们的语义指向。
  (一)指向其后的动词及动词性短语
  表肯定和强调、表推测、表反诘、表意外、表侥幸语气词都是指向其后的动词性结构。如:
  ①如每年春日,必挈芸芸拜扫
  ②两人痴情,果邀神鉴耶?
  (二)指向其后的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
  肯定和强调语气词中的“犹”“固”“确”“亦”可以指向其后的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其他语气副词则不可。
  如:酒菜固便矣,茶乏烹具。
  杨补凡为余夫妇写载花小影,神情确肖。
  (三)指向其后的名词及名词性短语
  语气副词修饰名词及名词性结构的情况偏少,主要集中在表示肯定和强调的语气副词中的“乃”。
  如:余笑曰:“初不料陈淑珍乃李青莲知己。”
  (四)指向其后的主谓结构
  指向主谓结构的情况主要有表示肯定、强调的语气副词“实”“亦”,反诘语气副词中的“岂”,以及所有表示推测的语气副词。
  如:此实小奴丧良,乘危窃逃。
  由此我们得知,语气副词以后指为主,主要指向其后的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其次是指向形容词及其短语,指向名词及名词性短语的情况最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浮生六记》作为一部清朝著作,其语气副词使用更加普遍且种类繁多,这也体现了清代語言使用情况与其政治、经济发展的繁荣紧密相连,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尽管这一时期语气副词的语义指向成分复杂,但指前指后固定,特点显著。
  【参考文献】
  [1]刘光明.《颜氏家训》语法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沈复.浮生六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龚仁.古代汉语语法精华[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
  [4]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5]秋兰.《老残游记》副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4.
  作者简介:孙艺轩(1992-),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文学硕士,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其他文献
任何一门语言在发展形成的过程中,都会被烙上历史文化的印记,日本语言也不例外。日本独特的历史背景导致日本语言委婉暧昧、模糊、省略,经常需要交流者透过字面意思寻找真正意思
我早年在北京读书时已知道府前街的首善医院,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香港认识了方絪学长,她是我北京贝满女中及燕京大学的学长,又知悉她的尊翁方石珊医生是前北京首善医院院长,提倡中国公共卫生不遗余力的先驱。近年在《林巧稚》一书内读到1953年中国医学代表团由团长方石珊率领去欧洲参加世界著名医学会议事,林巧稚是我国知名的妇科权威,为此引起我对方医生的兴趣。几次与方絪学长长谈,她讲了些当年的家事,并提议说如果要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当前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对于自己健康的管理,各种疾病也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控制,但是加速的社会生活使得一些疾病的发病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科学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而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教育教学而言,随着网络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随之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在其呈现方式,而且有关表演中的内涵、形式同样产生了变化,因此,本文以播音主持专业在新媒体发展趋势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研究,通过对新媒体下播音主持专业的变化,进而更有效的促进今后的教学发展,为播音主持专业未来的演变指明方向。  关键词
蔡元培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兴趣,受到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中所述其师徐时栋观点的启发。蔡元培开始作《红楼梦》疏证,是于1898年之前。他在是年日记中曾有如下记述:“前
1.多吃时令蔬莱和水果。12月吃春笋、3月吃草莓会造成高速公路上的运输卡车拥堵。2.给孩子读本故事书。这会使你们更亲近,并促进孩子的想像力。此外,这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开发
以司法审查为重要特征之一的美国宪政体制,在相当程度上为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争取公正平等的机会。根据1791年批准的美国宪法第六条修正案,刑事被告在法庭受审时,有权请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