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自主设计探究性实验——基于Tracker、Python软件的落体球碰撞能量损失率实验优化

来源 :物理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ma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地取材进行居家自主设计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形式.本文在计及空气阻力情况下,利用Tracker、Python软件获取落体球运动过程中不同高度H及时间t参数,通过编程拟合获得空气阻尼系数k,进而探究落体球碰撞能量损失率.结果 表明这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更准确的落体球碰撞能量损失率.
其他文献
大概念是近几年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文献阅读,使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大概念与物理学科结合的相关主题及具体研究内容,发现大多数关于中学物理大概念的研究都是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逆向教学设计、深度学习及学习进阶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在国内外对大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有关物理学科大概念的概念界定、特征分析、筛选标准,列举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从文献梳理过程中发现:中学物理大概念研究存在实证研究较少,研究内容较狭窄,基于大概念教学的评价研究欠缺等问题.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创新实验更是凝聚了教师的经验和智慧,用好创新实验,可以助力物理课堂.常见的创新实验大体可分为两类:对原有实验的改进和新开发实验.前者一般能提升原实验的效果,如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可观性和成功率等,后者一般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扫清学生思维障碍而服务.本文将结合3个原创开发的具体案例,对两类创新实验分别阐述介绍.
创设问题情境形成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非常有意义.本文介绍了问题情境与高阶思维培养的实践模型.以“速度”为案例设计了问题情境在发展高级思维能力过程中需要经历认知冲突、境理相错、反视评价和应用创造4个进阶过程.
我国南方丘陵山地地区的原始稻种种类是“旱稻”还是“水稻”,一直备受争议.水稻和旱稻是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的不同生态型,如何区分史前遗址中两者遗存是解决该争议的关键.植硅体分析方法可有效区分野生稻和栽培稻,在研究水稻驯化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因此旱稻植硅体形态大小和组合变化与水稻可能存在差异.本文对水稻与旱稻的植硅体形态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两种水稻型所含植硅体形态相似,但旱稻哑铃型和刺棒型植硅体百分含量高于水稻,水稻扇型植硅体百分含量较高,且水稻扇型、哑铃型植硅体个体更大.
将物理“疑难”演示实验或“复杂”演示实验进行“可视化”的开发,可以提高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效果,为物理知识的探究或概念形成提供关键的证据,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建构物理知识.从“色差法、数字法、影像法、介质法”等6个方面结合具体的物理实验进行“可视化”的实践,并从失真性、依赖性、定势性3个方面对物理实验“可视化”进行反思,期待更加丰富的教学可视化应用模式和场景,并希望更多一线教师关注物理实验“可视化”的研究与实践.
质疑创新是科学思维中较高层次的核心素养之一.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对探究实验的方法及策略的质疑创新,其中在电表改装仪表中培养学生质疑创新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以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物理试卷中第29题第(2)小题中自制模拟电子体温计的案例为基础,通过定量计算并结合图像,对电压表改装成电子体温计的科学性进行质疑,并提出电表改装仪表的原则.
实验教学在提升物理核心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利用物理光学知识的趣味物理实验,结合光学中光的反射和衍射原理,分析了生活中常用手机屏幕的类型、像素排列形状和大小,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