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祛风解痉平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风痰哮证26例疗效观察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32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祛风解痉平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风痰哮证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4 月—2015 年4月在本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 例,治疗组用祛风解痉平喘方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常规西药治疗,对比2组病人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为84.60%,对照组为65.39%,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祛风解痉平喘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风痰哮证,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祛风解痉平喘方;支气管哮喘;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2-0067-0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于过敏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支气管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并伴有哮鸣音,持续时间可长可短,自行缓解或者治疗后缓解。好发于青少年及老慢支患者,冬春季节多发,复发率高,属于祖国医学“哮证”的范畴。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风痰哮型哮喘患者呈现增多趋势,笔者自拟祛风解痉平喘方结合常规西医疗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4月—2015年4月在本科门诊就诊的52例支气管哮喘风痰哮证患者,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55.23岁,病程2~35 a。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风痰哮型哮证辨证要点:参照《中医内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哮证篇风痰哮证要点确定。(1)喉中痰涎壅盛,声如锯,咯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2)喘急胸满,或胸部憋塞,但坐不得卧。(3)常发病迅速,发前自觉鼻、咽、眼、耳發痒,喷嚏,流涕,随之迅速发作。(4)舌苔厚浊,脉滑实。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茶碱缓释片(0.1 g×24粒,广东环球制药)治疗,每次1粒,每12 h 1次;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50 μg+250 μg)×60吸,英国葛兰素],每次1吸,每日2次。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自拟祛风解痉平喘方治疗。药用:炙麻黄、炙僵蚕、净蝉衣、紫苏子、广地龙、石菖蒲、五味子、光杏仁、射干、桔梗各10 g,葶苈子(包煎)15 g,白芍20 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100 mL,每日2次。
  2组病例治疗均以1月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统计疗效。
  1.4统计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部哮鸣音消失或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第1秒用力呼吸容量(FEVl)测定值增加25%~35%,或治疗后FEVl达到预计值的60%~79%;好转: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肺部哮鸣音较前减少,FEVl测定值增加15%~24%;无效:症状和FEVl测定值无改善甚至加重。
  2.2治疗结果见表1
  3讨论
  中医学认为哮喘发病概由于肺原有宿痰,又遇感受外邪、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疲劳过度或病后体虚,以致痰阻气道,肺失宣降,引动伏痰,痰气相搏,而致哮鸣有声[1]。从上所述可以发现“痰”是该病重要的病理因素;而同时“风”为六淫之首,是促发本病的重要病因。在临床上将哮证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缓解期的治疗是中医中药的优势所在,通过健脾益肺补肾等法,往往可以使患者减少复发,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而在发作期又按促发病邪的不同分为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四型。而笔者在临床发现无明显寒热偏向的风痰哮症患者有明显增多趋势。风痰哮证患者治疗的重点在于祛风解痉,通窍降气,豁痰平喘,根本在于“祛风”和“豁痰”2方面。
  自拟祛风解痉平喘方紧紧抓住“祛风”和“豁痰”2个基本要旨,方中麻黄祛风宣肺平喘,配伍地龙息风止痉平喘,两者一温一寒,一宣一降;苏子具有一定的祛风功能,同时可以加强麻黄的升降相协的作用;蝉蜕、僵蚕能祛风解痉,同时现代医学还发现其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射干、桔梗、杏仁具有宣降祛痰之功;石菖蒲芳香而散,白芍、五味子、葶苈子善于敛降肺气,四药合用可以宣降相合,开合有度。以上诸药相伍,发挥祛风解痉、通窍降气、豁痰平喘之功效。
  支气管哮喘风痰哮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其病情来势迅速,历代医家认为其病机为风盛痰阻、气道挛急[2]。本自拟方强调祛风豁痰与解痉的关系为祛风豁痰是治本之法,是治疗的根本。通过祛风豁痰,使得表邪达外,肺气清肃得行,气道畅通,络通而喘自平息。
  通过上述研究证明祛风解痉平喘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于改善支气管哮喘风痰哮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治标方面都优于单独使用西药组,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史仁华,王世军,姬广臣.支气管哮喘辨证分型类方药统治方平喘汤证[J].百病中医特效丛书支气管哮喘,2006,12(2):125-126.
  [2]张峻斌.治支气管哮喘四方[J].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当代妙方,2006,12(1):38-41.
  (收稿日期:2016-08-29)
其他文献
著名温病学家杨进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杨进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和中医教育近40年,学验俱丰。笔者跟随老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老师治疗心脾两虚所致失眠的经验介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全科医学的发生发展,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持续深化, 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增设全科医学专业已势在必行.文章探讨了我国医疗卫生改革
“中心极限定理” 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该定理内容抽象, 形式复杂, 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roblem-based
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立身之本,更是推动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新常态,探索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显得尤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西药(草酸铂、氟尿嘧啶、羟基喜树碱等)动脉置管化疗与中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患者34例。结果:缓解率(PR+CR)35.29%,有效率
新时代“三全育人”的新模式,对高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和科研均是高校教师的重要工作,但从没有将其与基层管理相结合。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专任教师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