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每册都专门设置了一至两次的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那么活动中该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背景下,能学会数学地思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数学”,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呢?
【关键词】整合; 探索; 过程; 体验; 情境;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69-02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新增的重要学习领域。作为沟通生活和数学的桥梁,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必须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数学”。如何上好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数学实践活动课该以什么样的模式呈现?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在关注和探索着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课的实施。下面就来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和思考,结合《幸福超市》来说一说我对这节实践和综合应用课的几点认识。首先,让我们来看几个教学片断。
(一)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逛超市吗?在南康有哪些大型超市?
生:宝林大厦,万客隆,坚强量贩
师:你在超市里买过什么?花了多少钱?
生:……
(二)取名字
師:如果老师也想开一个超市,我来当经理,你觉得我应该准备些什么?
生:货物,价钱
师:你能给老师的超市取一个又响亮,又特别的名字吗?
生:开心超市……
师:好,老师的超市就定为“幸福超市“吧。
(三)分类
老师把货物放在展示台上。
师:看到这么说商品,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乱七八糟
师: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让我的员工给这些商品分好类,摆整齐
师:分小组讨论怎样摆才合理?
然后老师点名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时学生踊跃发言,也有学生说错的,在发现错误和纠正的冲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四)购物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买东西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去自己想去的专柜…要排队…不要找错了钱…
师:买完后跟同桌说一说你买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你是怎么付的,找回的钱对不对。
在学生拿着“人民币”去买东西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时,能看到有很多人还没买的时候在思考该找回多少钱的情形,也看到有买完后拿着找回的零钱边走边想的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考习惯在这一刻完全体现出来了。
一、关注整合,重视探索,让学生脑动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新课标》虽然已把实践与综合应用列为一个学习领域,并在新课程中应用实施。对学生我们认为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事例,以整合性的内容为媒介,以探索性的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同时加强数学各部分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李晓慧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的《幸福超市》一课,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学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并能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在这节课当中,有这几个环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给超市取名字。给超市取名字,要求又响亮,又特别,这就在语文学科里就能体现出来,给超市取这样一个名字,语感要强,词汇要丰富,有学生说叫“开心超市”,有学生说叫“美丽超市”,有学生说叫“幸福超市”,其实每个名字在学生心目当中都是最响亮,最特别的,教师设计的这个环节,充分把学生平时的语文积累调动起来了。(2)给“超市”的物品分类。怎样给这些商品分类才能做到既整齐,又科学呢?这就涉及到管理学的范畴。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光靠原有的日常积累可能不够,这就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去探索分类的基本规则,在错误和纠正的碰撞中,加深对科学分类的理解。(3)购物。模拟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去“超市”买东西,不但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日常购物的经验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实践表明,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要给学生提供进行探索、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活动的经验和一些探索的方法,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其他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二、 关注过程,重视体验,让学生手动
与其他领域相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实现“做数学”。曾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听到过,过眼云烟;我看到过,历历在目;我做到了,铭记在心;我体验过,沦肌浃髓。”这里所指的体验由学生置身与自己喜爱的、能充分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情境、活动而激起心理感受,是一种内心产生的,发自肺腑的情绪感受。
学生的活动是以自身的需求而展开的,思考怎样才能将商品摆放的科学合理,正确分类,是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关键。在想与摆的过程中,在拿“人民币”买东西的过程中,摆的方法和计算法则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和感受出发去参与,体验多角度的验证策略和过程,特别是体验到了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成功的快乐。学生一旦经历了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就能强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用这种强有力且令人愉悦的情绪体验,来对自己进行自我肯定,自我机激励,会产生再次体验成功的愿望,这种情绪循环往复,就为自主实践活动不断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关注情境,重视应用 ,让学生心动
丰富的生活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又是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然而,传统的数学课程不大注意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的联系,对数学的应用强调不够,或者说对数学应用的处理留有比较明显的人为痕迹,造成学生“数学是数学,生活是生活”二者毫无关联的认识误区。像李晓慧老师这节课就精心设计情境,吸引学生投入。
(一)创设情境
1、把教室布置成小朋友们比较熟悉的小超市的样子。
2、出示令郎满目的商品,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给物品分类
3、整理好物品贴上价格标签
4、选出售货员。
(二)活动示范
师:你喜欢什么商品?要多少钱?要怎么付钱?
(四)开始活动(由于受场地和商品数的限制,活动时教学生排好队而且每人最多只能买1件商品)
活动要求:
(1)买东西时,如果碰到找零的,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找得对不对。
(2)顾客要算一算自己花了多少钱,售货员和经理要数一数一共卖了多少钱。
(3)遵守纪律,做文明购物的小朋友。
(五)活动汇报
师:你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六)活动总结
师: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怎么买东西了,我以后能一个人帮妈妈到超市买东西了,
我学会了算一算…
师:这节课大部分小朋友能用上我们学过的知识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其实呀生活当中碰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希望小朋友们能多动脑筋,好好的把我们学到的知识本领在生活中用起来。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兴趣非常高,在购物过程中学生既加深认识了人民币,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的换算,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呢?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或能激发其探索欲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实践、探索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总之,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整合性、可操作性等;实践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其探索性、体验性、情境性等。我们应加强活动研究,拓展实践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整合; 探索; 过程; 体验; 情境;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69-02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新增的重要学习领域。作为沟通生活和数学的桥梁,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必须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数学”。如何上好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数学实践活动课该以什么样的模式呈现?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在关注和探索着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课的实施。下面就来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和思考,结合《幸福超市》来说一说我对这节实践和综合应用课的几点认识。首先,让我们来看几个教学片断。
(一)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逛超市吗?在南康有哪些大型超市?
生:宝林大厦,万客隆,坚强量贩
师:你在超市里买过什么?花了多少钱?
生:……
(二)取名字
師:如果老师也想开一个超市,我来当经理,你觉得我应该准备些什么?
生:货物,价钱
师:你能给老师的超市取一个又响亮,又特别的名字吗?
生:开心超市……
师:好,老师的超市就定为“幸福超市“吧。
(三)分类
老师把货物放在展示台上。
师:看到这么说商品,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乱七八糟
师: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让我的员工给这些商品分好类,摆整齐
师:分小组讨论怎样摆才合理?
然后老师点名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时学生踊跃发言,也有学生说错的,在发现错误和纠正的冲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四)购物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买东西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去自己想去的专柜…要排队…不要找错了钱…
师:买完后跟同桌说一说你买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你是怎么付的,找回的钱对不对。
在学生拿着“人民币”去买东西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时,能看到有很多人还没买的时候在思考该找回多少钱的情形,也看到有买完后拿着找回的零钱边走边想的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考习惯在这一刻完全体现出来了。
一、关注整合,重视探索,让学生脑动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新课标》虽然已把实践与综合应用列为一个学习领域,并在新课程中应用实施。对学生我们认为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事例,以整合性的内容为媒介,以探索性的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同时加强数学各部分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李晓慧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的《幸福超市》一课,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学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并能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在这节课当中,有这几个环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给超市取名字。给超市取名字,要求又响亮,又特别,这就在语文学科里就能体现出来,给超市取这样一个名字,语感要强,词汇要丰富,有学生说叫“开心超市”,有学生说叫“美丽超市”,有学生说叫“幸福超市”,其实每个名字在学生心目当中都是最响亮,最特别的,教师设计的这个环节,充分把学生平时的语文积累调动起来了。(2)给“超市”的物品分类。怎样给这些商品分类才能做到既整齐,又科学呢?这就涉及到管理学的范畴。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光靠原有的日常积累可能不够,这就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去探索分类的基本规则,在错误和纠正的碰撞中,加深对科学分类的理解。(3)购物。模拟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去“超市”买东西,不但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日常购物的经验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实践表明,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要给学生提供进行探索、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活动的经验和一些探索的方法,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其他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二、 关注过程,重视体验,让学生手动
与其他领域相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实现“做数学”。曾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听到过,过眼云烟;我看到过,历历在目;我做到了,铭记在心;我体验过,沦肌浃髓。”这里所指的体验由学生置身与自己喜爱的、能充分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情境、活动而激起心理感受,是一种内心产生的,发自肺腑的情绪感受。
学生的活动是以自身的需求而展开的,思考怎样才能将商品摆放的科学合理,正确分类,是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关键。在想与摆的过程中,在拿“人民币”买东西的过程中,摆的方法和计算法则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和感受出发去参与,体验多角度的验证策略和过程,特别是体验到了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成功的快乐。学生一旦经历了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就能强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用这种强有力且令人愉悦的情绪体验,来对自己进行自我肯定,自我机激励,会产生再次体验成功的愿望,这种情绪循环往复,就为自主实践活动不断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关注情境,重视应用 ,让学生心动
丰富的生活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又是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然而,传统的数学课程不大注意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的联系,对数学的应用强调不够,或者说对数学应用的处理留有比较明显的人为痕迹,造成学生“数学是数学,生活是生活”二者毫无关联的认识误区。像李晓慧老师这节课就精心设计情境,吸引学生投入。
(一)创设情境
1、把教室布置成小朋友们比较熟悉的小超市的样子。
2、出示令郎满目的商品,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给物品分类
3、整理好物品贴上价格标签
4、选出售货员。
(二)活动示范
师:你喜欢什么商品?要多少钱?要怎么付钱?
(四)开始活动(由于受场地和商品数的限制,活动时教学生排好队而且每人最多只能买1件商品)
活动要求:
(1)买东西时,如果碰到找零的,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找得对不对。
(2)顾客要算一算自己花了多少钱,售货员和经理要数一数一共卖了多少钱。
(3)遵守纪律,做文明购物的小朋友。
(五)活动汇报
师:你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六)活动总结
师: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怎么买东西了,我以后能一个人帮妈妈到超市买东西了,
我学会了算一算…
师:这节课大部分小朋友能用上我们学过的知识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其实呀生活当中碰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希望小朋友们能多动脑筋,好好的把我们学到的知识本领在生活中用起来。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兴趣非常高,在购物过程中学生既加深认识了人民币,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的换算,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呢?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或能激发其探索欲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实践、探索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总之,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整合性、可操作性等;实践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其探索性、体验性、情境性等。我们应加强活动研究,拓展实践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