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为什么不会说“谢谢你”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2008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人的文化,或者说陕西人的性格,有一个深深的默契:“亲不言谢”。
  我们陕西关中方言是没有“谢谢”这两个字的,即没有面对面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用陕西话说:“谢谢你!”生活中对人说“谢谢”,就像唱戏一样。
  用陕西话说“谢谢你!”或者“多谢”,听上去分别如普通话的读音:“歇歇腻”和“朵歇”,很像是秦腔戏里的路遇情节或者才子佳人之间的应答。生活中这么说,显得很滑稽。更主要的,是显得很假。
  陕西人不会说“谢谢你”,当然有表达谢意的方式——
  男女婚嫁,禮成后,有隆重的谢媒仪式,别的桌是九个菜,给媒人席上十个菜,叫“十全”。新郎新娘举着酒杯,斟满,恭恭敬敬走到媒人面前,司仪高声喊:“谢媒哩!”媒人接过酒杯,自饮,也可以请人代饮。三杯过后,分别是新郎新娘的父母代表家人亲友谢媒。最后,媒人打趣儿:“媳妇娶过房,媒人撂过墙!好好过你的日子吧!”
  我父亲懂医,给很多人看过病,每到逢年过节,方圆几十里总有人拿着点心盒子或者烟酒上门来,我们那儿把这叫:看先生。看先生就是谢先生。但谢不说谢,说看。类似还有看匠人——请匠人盖房或者为老人做寿材,亲友要上门看匠人。我妈至今说起同村一个老人曾经在某年的中秋节给我父亲送来一盘包子,赞不绝口:面细、皮儿薄、馅儿讲究、手工漂亮精巧,连灌包子的佐料酸醋辣椒水也带来了,香喷喷的,令她多年不能忘。看先生的来了,坐在那儿喝水聊天,几个小时或半天,不说一个谢字,甚至也不提我父亲曾经为他们家谁看病这件事儿,彼此却都清楚明白。
  别人帮了忙,家里老人提醒:“你到谁那儿去坐一下嘛!”坐一下,即去感谢感谢他,看看他。
  不了解这个情况的人、没有在陕西那个环境里生活并了解这种性格的人,跟陕西人交往,很容易生出误会来。很多陕西人走出陕西到外地混,往往就因为这个,不容易混出名堂。当然,这些说的都是大概,不是绝对的,陕西人里面也有口蜜会说的,也有很会说话、很会舔肥沟子捋瘦球的。
  幸亏有了普通话,才使陕西人跟外界交往有了表达谢意的通用语言,普通话的“谢”字,发仄声,用劲儿,往下砸,很适合陕西人。
  现在受新文化影响,城市人也已经开始用陕西话面对面、我对你、你对我直接说“谢谢”,但都不自觉地加一个类似叮嘱式的附加音,如“谢谢你哦!”或者“谢了哦!””
  跟我同在一栋楼上班的陕西小伙儿李剑南,是个体育记者,也写电影评论,文章写得很好,很有灵气,有一回我上电梯碰见他,说:“剑南,看了你最近写的几篇文章,很好啊!”剑南原本是背靠着电梯角站着的,听了我的话,就把身子向后矬去,屁股抵住电梯拐角,双手抓着两边的扶手,一只脚还向后勾去,低下头,又抬起头,眼睛里有一丝羞涩的谢意,冲我简单地笑了一下,口里发出一声类似叹息的声音,又低下头,就那么别别扭扭地上去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陕西人:他首先认为我夸得对,他也觉得自己写得好,我的话他接受,想说谢谢,又不愿意说出口,说出来就生分了。他不愿意虚伪地表示“哪里哪里”之类的敷衍,但他确实谦虚,他的上述肢体动作,完全是一个谦逊姿态的全方位自然显示,但没有说出一个字来。
  陕西人的文化,或者说陕西人的性格,有一个深深的默契:“亲不言谢”。就是说,陕西人面对自己真要感谢的人,从感情上就自然地和你亲近了,甚至就当你是亲人了。越是亲近,就越自觉地不虚狡、不浮飘,不会说客套应酬的话,感情质朴得一下子回归到近乎混沌状态,舌头仿佛变厚了,陕西人说:“嘴翘得不会说。”翘,意思是像木板受了潮,翘得走了形,不听使唤。亲戚本家之间,是绝没有说谢谢的,你对自己的伯叔弟侄、娘婶姐妹、姥舅姑姨等等说谢谢,会把对方吓一跳,或者以为你有啥毛病呢。关系好的同学、朋友,也不言谢,甚至对老师,都不说谢谢。
  “亲不言谢”——判断一个陕西人是不是谢你、感激你,有个简单的办法:看这个人是不是面对你变得比平常笨了。
其他文献
古古和小戈,总算试着交往了。交往了两个月以后,遇上了情人节。  “会收到什么礼物呢?”像所有与交往对象迈向交往以来第一个情人节的女生,古古有一点期待,也有点忐忑。  到了情人节那天,古古拿出她要送给小戈的礼物,是一块表面上细致刻着小戈名字的手表,小戈显然没看过表面竟然可以刻上名字的定制表,露出又惊喜又感动的表情。  轮到小戈拿出礼物了,只见小戈拿出来的,竟然是一个薄薄的信封。  古古有点不安:“他
期刊
刘备绝对是三国中数一数二的励志帝,从一个织席贩履的底层小贩到雄霸一方的诸侯,刘备的一生就是一部奋斗史。  迷茫、焦虑写在当今都市人的脸上,当你感到找不到方向,提不起劲的时候,我希望你看看刘备是怎么从逆境之中熬过来的。    我们都知道刘备虽然有刘皇叔的头衔,但并非出身豪门,相反小时候家境贫寒,过得很苦,父亲早亡,与母亲织席贩履讨生活。出身卑微寒苦并未让刘备就此对人生失去目标,他曾指着一棵大桑树说,
期刊
2017年,中国的商业版图上,很亮眼的一个版块是快递业。根据201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顺丰的王卫身家1476.3亿,居富豪榜第5位:圆通的喻渭蛟、张小娟夫妇身家378.7亿,居富豪榜第33位:韵达的聂腾云夫妇身家374亿,居富豪榜第36位:中通的赖梅松身家215.2亿,居富豪榜第86位;申通的陈德军身家121.8亿,居富豪榜第177位:申通的陈小英身家112.5亿,居富豪榜第202位。  除了顺
期刊
十八年前,我调来三亚工作.第一次走访军民共建点,便来到了西岛.第一次和西岛相见,就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后来,因为工作关系,频频造访西岛.那些过去了的日子,被岁月浇筑成了一
夜里。我妈忽然敲门,伸头进来,问:“饿不饿?”我心领神会:“有点儿。”我妈点头:“那好……加个蛋?”我:“好!”  须臾,厨房浮来浓郁的香气。我和我爸坐上餐桌。又一刻,我妈端了三碗面来,撒了葱花,各摊一个蛋,还数落我们:“就知道你们爷俩半夜要饿肚子……我也只好陪你们吃点……”  久而久之,我也忍不住回我妈一句:“妈,是你自己想吃吧?”  我妈赧颜,道:“我也不是饿,我就是嘴里馋……”  我小时候,
期刊
到南部演讲,一位计程车司机来看我,送我一袋莲雾。他说:“这莲雾不同于一般莲雾,你一定会喜欢的。”“这莲雾有什么不同吗?”我把莲雾拿起来端详,发现它的个儿比一般莲雾小一点,颜色较深,有些接近枣红。“这是林边的莲雾,是我家乡的莲雾呀!”他说。“林边不是生产海鲜吗?什么时候也出产莲雾呢?”我看着眼前这位出身于海边,而在城市里谋生的青年,他还带着极强的纯朴勇毅的乡村气息。青年告诉我,林边的海鲜很有名,但它
期刊
九rn老高参加解放军的第一仗是打沈阳.大金牙受到团长的重视,当上了连长,老高在他手下当战士.老高心里不太高兴,因为没有军装,就发了一个帽子.枪也不昨的,是个洋炮,还给了一
我有位医生朋友,在癌症儿童的病房工作,他说那里的设计很特殊,孩子的病房里有电视、有玩具,却没什么医疗器材,完全看不出是医院。因为得癌症的孩子往往要长期住院治疗,必须让他们觉得是在家里,更不能让他们有恐惧感,所以即使打针、抽血这些例行的工作,都要在病房外另一个房间做,到了时间,才把孩子带过去。  妙的是,刚开始带孩子去的时候,孩子知道要打针了,都会又哭又闹地抗拒,但是如果每天定时做,过不了多久,孩子
期刊
1989年5月,我被任命为临时代办,赴太平洋中部的岛国基里巴斯建立大使馆。  这个国家共有33个小岛。首都塔拉瓦所在的环礁长不过25千米,仅有一条公路。路两旁是零星的小草房和椰子树,树和草房之外是一眼望不尽的太平洋。  受自然条件限制,基里巴斯无法种植任何蔬菜。当地人习惯了生吃鱼虾。我只能入乡随俗,吃生鱼。但餐餐吃、天天吃,没过多久,我就吃腻了。好在塔拉瓦相对繁华,每隔两个月会有一艘来自澳大利亚的
期刊
接纳痛苦,因为痛苦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2016年7月,我被分到本院最为繁忙的ICU时,入职培训学的第一件操作,就是如何绑人。被送进ICU的病人,基本上都是要被绑住手脚的,医学上称之为:保护性约束。绑人的顺序是:先将病人两侧手腕、脚腕仔仔细细裹上一层棉垫,绿色约束带缠上去绕几圈,一头的系带再穿过近侧床沿的防护扶手,调整好距离后,拉紧,系帶子,打结,一气呵成。这看似简单的动作,里头却大有讲究。光是约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