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ayu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并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各方面工作的要求,强调了我们国家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要求,表明了我们党对加强文化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也表明了党和国家不断努力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进文化;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一直都重视文化的发展,重视用先进文化来武装全党、引领社会,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中华民族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创造出了博大精深的、优秀的华夏文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中华名族进步的精神力量以及重要保证和支持,不仅开辟了中华文化走向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推动了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作用,对它的认识程度也越来越深。对于“文化强国战略”这个问题的提出并不是一举成功的,相反,它是我们党在经历了几十多年的辛苦探索,不断深化对文化的认识后,才最终形成和提出的。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对于文化事业发展的任务以及部署,这是我们国家的文化体制改革步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
  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拥有全局性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具体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它的战略地位,在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这一问题上,提出了重要的指示和要求。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对目前形势的分析,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国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会上提到,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对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行高度的培养,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仅要做到文化自觉,更要做到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而奋斗。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规律,也体现了在先进文化发展这一问题上,党的执政能力作用的发挥,更彰显了中共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时代条件下,作出的满足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要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深刻认识文化的作用和地位,使我们更加自觉地自发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前进。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全国人民面前许下的承诺。从党的十八大为起,我们国家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让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提高,而且要让人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丰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增强文化软实力。亿万中华儿女不懈追求的光荣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重要的精神支撑是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我们党是一个有着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于文化建设,历来都高度重视。坚持文化的前进方向、团结奋斗力量,用先进的文化来引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以新的文化视觉、新的文化成果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不管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还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改革发展都要加快步伐,时刻牢记文化建设的任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途径
  为了文化的发展,为了提高我们国家的实力,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带领下,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实践,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促使文化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实现这样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必须选择科学的文化发展途径。
  1.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关键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最关键的一点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要使文化生产力得到不断的解放和发展,使文化体制不断得到深化和改革,不仅要创造学术民主,还要发扬艺术民主,激发全民族的活力,确保人民的基本的文化权益,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让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各民族文化之间,应形成各具特色、和而不同、互融共存、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增强,将为文化强国提供强劲的原动力,使文化持续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2.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系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对于文化强国的建立,不仅仅是要坚持正确的道路,要知道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迎接新的挑战。
  3.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必须提高党的领导能力
  对于文化强国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是前提,要提高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引领能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文化才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并与之相协调,使人民的精神文明需求得到体现。作为执政党,如果不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就不能领导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党。所以,为了文化的发展,必须提高党的引领能力,以此来保证文化强国的建设。
  四、结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强国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在各个方面都不能松懈,面对的挑战还很多。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化素质,鼓励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投身文化建设上来,学习和借鉴那些优秀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凤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3月,第36卷,第2期。
  [2] 刘文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内涵探析》,《兰州学刊》,2013年6月。
  [3] 陈文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文化发展的新贡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年2月,第1期。
  [4] 冯颜利、林彦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下)》,《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年3月,第1期。
其他文献
史载,宋太祖赵匡胤半夜起来,突然很想吃羊肝,可是犹豫了老半天,始终不肯下令。随从问他:“皇上,您有什么事就尽管吩咐,我们一定照办!”太祖回答:“我若说了,每日必有一只羊被杀!”   在《清朝野史大观》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轶事: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但到外地巡视,绝口不谈自己的爱好。一下属知其爱好后,献一宋拓名碑帖,冯志圻原封不动退还。有人劝他:“何不启封一赏?”他说:“这种著名古物
担任《人民日报》代总编辑  奉命进驻人民日报社夺权的陈伯达实际上抵达了政治生涯高峰———任职中央文革小组组长,排名位居江青和张春桥之前。而陈的资格远胜此二人,早在延安时期就担任毛泽东的秘书,被称为“革命理论家”。  在解放战争中,唐平铸是刘邓大军主力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的宣传部长,进军西南时任师政委(师长尤太忠)。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他从西南军区调解放军总政治部,是《解放军报》的创办人之一,担任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即开始了社会公共生活,经过千万年的衍生和发展,各社会群体均形成了自我特定的公共秩序规范体系,表现人类特有的德性与理性之美,维系着社会的和谐
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
比较离子色谱法与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酸雨中的阳离子的结果的异同.方法在闵行区采集一份雨水样本,分别用两种方法检测钠、钾、镁、钙四种离子.离子色谱法做平行四样,火焰原子
研究所的历史和研究方向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成立于1 95 6年 ,其前身是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 (1 92 5~ 1 948年 )。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是从事
由于国际直接投资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且其能促进国际贸易,转移先进技术,引入管理经验,刺激经济发展,故受到很多国家的欢迎.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因素之
去年11月12日,欧洲航天局操作的一艘小型飞船在10年飞行5亿英里之后,第一次在彗星着陆。在彗星67P上着陆是目前正在实施的“罗塞塔”计划的一部分。现在为什么要说起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