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文化思想及其贡献

来源 :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初期,邓小平对教育事业、新闻工作、城市知识分子问题等都发表过重要谈话和指示,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的某些特点,也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他对中外文化的态度,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支持,对文革“左”的文化理论路线的批判,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界定,对新时期党的各项文化政策的把握,为文化领域的拨乱反正和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解放,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保证。邓小平的文化思想在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历程中具有突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Deng Xiaoping made important talks and instructions on education, journalism and urban intellectuals, embodying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democratic cultural system and building socialist culture. After the mid-1970s, his attitude toward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his support for the discussion on the standard of truth, the criticism of the cultural theory line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definition of class attribute of intellectuals, The grasping of the cultural policy provid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ideological basis and theoretical guarantee for the smooth dismantling of the cultural field and the spiritual liber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intellectuals. Deng Xiaoping’s cultural thoughts have a prominent role of ideological emancip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ideology and culture.
其他文献
为庆祝我党成立90周年,全国掀起了红歌传唱热潮,人人学唱会唱红歌俨然成为这一时代的新特征.红歌激人奋进的独特艺术魅力,以及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人民群众争相竟唱红
“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是毛泽东在抗战期间首次提出的,并以此为基点,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
全民教育思想是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它主张教育对象的全民化,追求教育平等、机会均等和教育民主化。40多年前,世界各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宣告:“人人享有受教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国家观也是建立在他所处的具体的历史环境、历史事件之上形成的。马克思国家观由青年黑格尔式的理性国家观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观
井冈山斗争时期,条件极为艰苦,战争环境极为恶劣,工农红军的构成较为复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针对红军队伍的具体情况,结合当时党和工农红军的主要任务,有的放矢
改造科学的数学为教育任务的数学,让学生把抽象的、逻辑思维极强的、学不会的数学,通过"数与形结合"的脚手 架,变得简洁、朴实、丰富.有了数与形的沟通,学生头脑中的空间形式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党的十七大以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提出的新要求是“先富共富”理论的实际运用和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应该把公安机关警察英语培训提升到工作日程上来,并且针对公安工作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
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是大学生体育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准备活动的质量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体育课的整体质量。文中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对大学生体育
"比德"是中国人重要的审美情趣,它是人的伦理本质的感性外化,它通过移自身情感于自然之物,使物带有人的性格品质和精神内涵."比德"在中国有悠久的思想渊源,在中国的文学及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