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多数学生把作文当成了一种负担。而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毕业班教学的语文教师,笔者认为,目前搞好小学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加强片段练习井做好作文评改。这样才能多渠道、多侧面、多方式科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 作文教学 兴趣 观察 评改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件令人头痛的苦差事,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是一种折磨,认为学习语文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写作文。因此,在作文课上学生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或无病呻吟的现象比比皆是。《写作大全》令优秀作文选》成了他们创作的“源泉”,抄袭、拼凑、剪辑组合,进入了一种机械操作的作文程序。久而久之,学生陷人迷乱,走向歧途。作文走向了戏弄作文,学生把作文当成了一种负担。在这种情形下,作文是学生心理的反映,作文是学生情感投入的结晶,作文是对学生灵魂的铸造,便一起化为乌有,作文教学陷入了误区。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毕业班教学的语文教师,就应毫不犹豫地全身心投入到作文教学改革中去。笔者认为,目前搞好小学作文教学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写作兴趣
1 出有趣的题目。有趣的作文题目能让小学生兴致勃勃,奋笔疾书,不会再“横眉冷对作文本,俯首咬破钢笔头”。如《他真的变了》《喜事又临门》《三改对联》等。
2 供有趣的材料。学生作文时往往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教师可选择既有时代意义又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要求学生把故事梗概写下来。学生有了新鲜感,作文兴趣便油然而生。
3 串有趣的词语。笔者曾用“笑眯眯、香喷喷、乐滋滋、暖和和、甜丝丝”等几个叠词,让学生串连一段话或一篇文章,字数不限。有了难度但也不乏趣味,学生也来了精神,展开联想,写出不少充满童趣的好文章。
4 填空激趣。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写片断是作文起点的重点。教师写下水文章,有意识地留下空白让学生去填写,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初学作文的畏惧感。
5 批语激趣。文章好歹都是学生劳动的结晶,他们自以为是成功的。教师一要及时批阅;二要尽量找出文章的闪光点进行表扬;然后再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粗野指责,或冷淡偏颇,都会使小作者心灰意冷。
二、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作文材料的另一来源。进行“观察作文”训练会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这种方法由“观察一讲述一写作一提高”四个环节组成。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口述出来,再组织得体的语言写成文章,最后用“作文分组批改法”批改。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景物人手。在作文课上,教师指导全班学生观察同一景物或同一件事情,让学生口述实物的样子或这件事情的经过;接着让学生分析口述优劣的原因,使学生得出“只有观察细致,才能说得具体、生动和形象”的结论。然后再指导学生写作。要求学生实实在在地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写出来,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作文,使学生觉得作文并不难,从而消除学生写作中的心理障碍。时间稍长,学生就不再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以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随时留意进行观察,可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可由单一的人、物到复杂的事件、场面等。
三、加强片断训练
片段训练的内容丰富多彩。从时间来看,可以写四季,也可以写昼夜,可以写童年或少年,也可以写青年或老年等:从空间来看,可以宏观概括写,也可以微观具体写;从对象来看,可以写入,也可以写物,还可以写事等。总的来说,凡属于你所见所闻所感的,无论大小都可以通过你的笔倾吐出来。如秋天到了,可以就校园的一角进行细致的景物描写;课堂上,可以就教师的外貌、语言、神情和行动进行具体的人物描写;文艺晚会上,可以就会场上的热闹场面进行生动的场景描写。如果还想更具体细腻些,可以就单个人的一个细小角度来写,如单写人的眼神或单揣摩人的心理活动或写人的行动;也可以单就一件事的一个小环节来写,如体育场上热闹场面中的一项——拔河比赛。这就如我们的摄影师一样,你的镜头可以对准一棵大树,可以对准一棵树上的一根枝条,也可以只对准树枝上的一片叶子,甚至还可以对准这片叶子上的一条叶脉。
由于片断训练内容丰富,所以我们设计训练题,首先,要注意作文训练的对象、角度,要多样化,要对学生放宽政策,力求角度新颖、思想独特,以便开发学生的记忆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天,而不允许变通。其次,我们还要注意描写要具体,要细腻,不要千篇一律,泛泛而谈。再次,在片断训练中还要注意写作的目的性,要有意识、有选择地来写,必须使指导内容一致,并起到它特定的作用。
四、写好评改批语
吕叔湘先生曾说:“大部分学生拿到作文后,先看给我评了多少分,然后看后头评语,四个字还是八个字,怎么批。完了,抽屉里一放,算了。老师的精批细改完全埋没了,此做徒劳无功。”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教师评语平淡或概念化,评语不一定是针对学生作冷峻的评价,而应该是学生内心情感的理解。例如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出自己怎样收养了一只被别人遗弃了的小猫,表现了一种对孤独可怜的动物的深切同情。我写的评语是:“小猫的遭遇可怜,它在雨里发抖的样子和凄苦的叫声,使我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现在它终于有了一个体贴的朋友。我真为它高兴。”只有这样与学生心心相通的评语,才能拔动学生的心弦,也只有当学生自己所表达的情感为他人所理解时,才能感到自己作文的价值,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如果把作文评语写成法官判决书似的,固然客观、全面,但很少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时甚至会挫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老师应多渠道、多侧面、多方式科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从“面壁十年图破壁”式的“苦写”中解放出来,换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乐写”,从而作文水平“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小学 作文教学 兴趣 观察 评改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件令人头痛的苦差事,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是一种折磨,认为学习语文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写作文。因此,在作文课上学生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或无病呻吟的现象比比皆是。《写作大全》令优秀作文选》成了他们创作的“源泉”,抄袭、拼凑、剪辑组合,进入了一种机械操作的作文程序。久而久之,学生陷人迷乱,走向歧途。作文走向了戏弄作文,学生把作文当成了一种负担。在这种情形下,作文是学生心理的反映,作文是学生情感投入的结晶,作文是对学生灵魂的铸造,便一起化为乌有,作文教学陷入了误区。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毕业班教学的语文教师,就应毫不犹豫地全身心投入到作文教学改革中去。笔者认为,目前搞好小学作文教学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写作兴趣
1 出有趣的题目。有趣的作文题目能让小学生兴致勃勃,奋笔疾书,不会再“横眉冷对作文本,俯首咬破钢笔头”。如《他真的变了》《喜事又临门》《三改对联》等。
2 供有趣的材料。学生作文时往往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教师可选择既有时代意义又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要求学生把故事梗概写下来。学生有了新鲜感,作文兴趣便油然而生。
3 串有趣的词语。笔者曾用“笑眯眯、香喷喷、乐滋滋、暖和和、甜丝丝”等几个叠词,让学生串连一段话或一篇文章,字数不限。有了难度但也不乏趣味,学生也来了精神,展开联想,写出不少充满童趣的好文章。
4 填空激趣。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写片断是作文起点的重点。教师写下水文章,有意识地留下空白让学生去填写,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初学作文的畏惧感。
5 批语激趣。文章好歹都是学生劳动的结晶,他们自以为是成功的。教师一要及时批阅;二要尽量找出文章的闪光点进行表扬;然后再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粗野指责,或冷淡偏颇,都会使小作者心灰意冷。
二、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作文材料的另一来源。进行“观察作文”训练会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这种方法由“观察一讲述一写作一提高”四个环节组成。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口述出来,再组织得体的语言写成文章,最后用“作文分组批改法”批改。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景物人手。在作文课上,教师指导全班学生观察同一景物或同一件事情,让学生口述实物的样子或这件事情的经过;接着让学生分析口述优劣的原因,使学生得出“只有观察细致,才能说得具体、生动和形象”的结论。然后再指导学生写作。要求学生实实在在地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写出来,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作文,使学生觉得作文并不难,从而消除学生写作中的心理障碍。时间稍长,学生就不再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以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随时留意进行观察,可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可由单一的人、物到复杂的事件、场面等。
三、加强片断训练
片段训练的内容丰富多彩。从时间来看,可以写四季,也可以写昼夜,可以写童年或少年,也可以写青年或老年等:从空间来看,可以宏观概括写,也可以微观具体写;从对象来看,可以写入,也可以写物,还可以写事等。总的来说,凡属于你所见所闻所感的,无论大小都可以通过你的笔倾吐出来。如秋天到了,可以就校园的一角进行细致的景物描写;课堂上,可以就教师的外貌、语言、神情和行动进行具体的人物描写;文艺晚会上,可以就会场上的热闹场面进行生动的场景描写。如果还想更具体细腻些,可以就单个人的一个细小角度来写,如单写人的眼神或单揣摩人的心理活动或写人的行动;也可以单就一件事的一个小环节来写,如体育场上热闹场面中的一项——拔河比赛。这就如我们的摄影师一样,你的镜头可以对准一棵大树,可以对准一棵树上的一根枝条,也可以只对准树枝上的一片叶子,甚至还可以对准这片叶子上的一条叶脉。
由于片断训练内容丰富,所以我们设计训练题,首先,要注意作文训练的对象、角度,要多样化,要对学生放宽政策,力求角度新颖、思想独特,以便开发学生的记忆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天,而不允许变通。其次,我们还要注意描写要具体,要细腻,不要千篇一律,泛泛而谈。再次,在片断训练中还要注意写作的目的性,要有意识、有选择地来写,必须使指导内容一致,并起到它特定的作用。
四、写好评改批语
吕叔湘先生曾说:“大部分学生拿到作文后,先看给我评了多少分,然后看后头评语,四个字还是八个字,怎么批。完了,抽屉里一放,算了。老师的精批细改完全埋没了,此做徒劳无功。”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教师评语平淡或概念化,评语不一定是针对学生作冷峻的评价,而应该是学生内心情感的理解。例如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出自己怎样收养了一只被别人遗弃了的小猫,表现了一种对孤独可怜的动物的深切同情。我写的评语是:“小猫的遭遇可怜,它在雨里发抖的样子和凄苦的叫声,使我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现在它终于有了一个体贴的朋友。我真为它高兴。”只有这样与学生心心相通的评语,才能拔动学生的心弦,也只有当学生自己所表达的情感为他人所理解时,才能感到自己作文的价值,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如果把作文评语写成法官判决书似的,固然客观、全面,但很少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时甚至会挫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老师应多渠道、多侧面、多方式科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从“面壁十年图破壁”式的“苦写”中解放出来,换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乐写”,从而作文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