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份新棉花采摘基本结束,但从采摘结果上来看,棉花质量同比明显下降。与此同时,纺织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销售受阻,市场无明显回暖迹象。
内外价差小幅下降 新棉质量环比上升
截至11月30日,国内 3128B级棉花价格指数比月初小幅上涨0.77%,同等级外棉上涨1.15%,外棉折1%关税后,11月内外价差约为1530元/吨。11月底全国棉花公证检验数据显示,9~11月共检验约948万包,长度28mm及以上棉花占71.86%,小于去年同期19.39个百分点;马值为B2档占比为49.40%,小于去年同期0.53个百分点,高品质的棉花依然缺少。
由于外棉价格优势减弱及配额限制,进口棉花量呈下降趋势。根据海关数据显示, 10月份我国进口棉花4.21万吨,环比减幅17.29%; 1~10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20.23万吨,减幅为64.30%,从跟踪数据来看,进口棉环比下降15.47%。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从调研中了解到,本年度棉花采摘接近尾声,“双28”及以上棉花加工量环比增加,价格略有下调,手摘到厂价约为13000元/吨。棉农虽然惜售情绪浓厚,但纺企看跌棉价走势,备棉较少,跟踪数据显示,原棉库存环比下降0.83%。
化纤短纤价格下挫 库存低位运行
截至11月30日,11月WTI原油期货由月初46.14美元/桶,波动下调至41.65美元/桶,跌幅达9.73%;1.4D直纺涤纶短纤价格随原油价格同向下挫3.06%。主流粘胶短纤高位支撑有限,价格回调,粘胶短纤本月价格下降3.06%,高于3128B级棉花1015元/吨。原料价格走低,企业均不敢盲目购入,库存低位运行。跟踪数据显示,10月非棉纤维采购和库存分别下降减少2.76%。
产销未达预期 降价回笼资金
据了解,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一方面欧美等国家经济回暖乏力,外加东南亚低成本竞争,外单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需求拉动力度不足,国内订单少于去年同期。这些原因短期无法缓解,市场回暖延期。跟踪数据显示,纱、布产量分别下跌1.61%和0.65%。
截至11月30日,棉花、化纤短纤价格下跌,纱线价格弱势下行。其中 CY C32、 CY TC45 、CY T32和 CY R30纱线分别下降0.92%、1.09%、4.45%和0.44%。据悉,常规纱线压价现象明显,且赊账周期增长,销售压力较大。跟踪数据显示,纱销售环比下降1.71%,近期出货量缓慢。
同时,坯布价格随纱线价格同向变动,其中CG C32、 CG T/C45和CG R30坯布每米分别下降0.13%、0.36%和1.19%,下游需求持续走弱,常规产品市场恢复动力仍有限,订单少于预期,部分企业不惜亏本销售来回笼资金。跟踪数据显示,布销售下降1.96%。
市场表现低迷 库存环比增加
目前,纱布市场表现差强人意。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成为企业规避纱布价格下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没有充足订单和更好销售渠道时,生产常规品种适当增加库存也是企业维持生产的无奈之举。跟踪数据显示,纱、布库存分别增长0.17%和1.50%。需求低迷、原料价格复杂多变的现状,给未来市场蒙上了更多的未知,企业需要更大的决心、更多的坚持来度过“寒冬”。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跟踪企业产能占全国棉纺织行业一半以上,且均具有行业代表性。)
新疆新棉采摘交售基本结束
日前,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对14省区87县市1837户农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4日,全国新棉采摘进度为99.1%,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增加1.3个百分点,其中内地的采摘进度为98.1%,新疆的采摘进度为99.6%;全国交售率为86.7%,同比增加4.8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增加2.1个百分点,其中内地交售率为56.7%,新疆交售率为99.1%。
另据对89家大中型棉花加工企业的调查,截至12月4日,被调查企业累计收购籽棉409.3万吨,折皮棉159.0万吨,籽棉平均衣分率38.8%,平均长度28.10毫米。推测全国加工率为80.0%,同比增加8.9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增加0.8个百分点,其中新疆的加工率为84.3%;销售率为29.9%,同比增加2.2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减缓19.2个百分点,其中新疆的销售率为27.4%。
按照国内棉花预计产量521.6万吨(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2015年11月份预测)测算,截至12月4日,全国累计交售籽棉折皮棉448.3万吨,同比减少82.0万吨,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减少156.8万吨,其中新疆交售籽棉折皮棉362.2万吨;累计加工皮棉358.5万吨,同比减少18.3万吨,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减少121.8万吨,其中新疆加工皮棉305.2万吨;累计销售皮棉134.1万吨,同比增加2.2万吨,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减少168.0万吨,其中新疆销售皮棉99.2万吨。(功宏)
2015棉纺织品标准年会在苏州召开
近日,2015年棉纺织品标准年会暨“精梳天然彩色棉纱线”等六项行业标准审稿会在苏州顺利召开,棉纺织品分标委各委员单位及相关企业参加了此次会议。
棉纺织品分标委秘书处主管领导向参会代表详细介绍了未来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相关内容,指出要正确把握今后标准化走向,使现有标准体系更科学合理,并结合改革方案寻找新亮点。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领导向参会代表介绍了今年棉纺织行业运行情况。棉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汇报了委员会2015年度的主要工作及2016年的工作计划。
在企业技术交流环节,来自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的专家就标准的制定思路、依据标准对产品的检测、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标准的使用和意义等方面向参会的代表进行了介绍,使大家对标准化有了更实际与具体的认识。随后参会专家对《精梳天然彩色棉纱线》、《天然彩色棉转杯纺纱》、《PTT/PET复合纤维与棉混纺本色纱线》、《PTT/PET复合纤维与棉混纺本色布》、《棉与涤纶长丝交织本色布》、《本色坯布生产折标准品用电单耗的计算方法》六个标准进行了审稿,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依据各自经验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使以上标准更加合理。
本次会议还对“十二五”棉纺织标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并组织标委会委员参观了乌斯特(苏州)有限公司实验室。(功宏)
内外价差小幅下降 新棉质量环比上升
截至11月30日,国内 3128B级棉花价格指数比月初小幅上涨0.77%,同等级外棉上涨1.15%,外棉折1%关税后,11月内外价差约为1530元/吨。11月底全国棉花公证检验数据显示,9~11月共检验约948万包,长度28mm及以上棉花占71.86%,小于去年同期19.39个百分点;马值为B2档占比为49.40%,小于去年同期0.53个百分点,高品质的棉花依然缺少。
由于外棉价格优势减弱及配额限制,进口棉花量呈下降趋势。根据海关数据显示, 10月份我国进口棉花4.21万吨,环比减幅17.29%; 1~10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20.23万吨,减幅为64.30%,从跟踪数据来看,进口棉环比下降15.47%。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从调研中了解到,本年度棉花采摘接近尾声,“双28”及以上棉花加工量环比增加,价格略有下调,手摘到厂价约为13000元/吨。棉农虽然惜售情绪浓厚,但纺企看跌棉价走势,备棉较少,跟踪数据显示,原棉库存环比下降0.83%。
化纤短纤价格下挫 库存低位运行
截至11月30日,11月WTI原油期货由月初46.14美元/桶,波动下调至41.65美元/桶,跌幅达9.73%;1.4D直纺涤纶短纤价格随原油价格同向下挫3.06%。主流粘胶短纤高位支撑有限,价格回调,粘胶短纤本月价格下降3.06%,高于3128B级棉花1015元/吨。原料价格走低,企业均不敢盲目购入,库存低位运行。跟踪数据显示,10月非棉纤维采购和库存分别下降减少2.76%。
产销未达预期 降价回笼资金
据了解,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一方面欧美等国家经济回暖乏力,外加东南亚低成本竞争,外单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需求拉动力度不足,国内订单少于去年同期。这些原因短期无法缓解,市场回暖延期。跟踪数据显示,纱、布产量分别下跌1.61%和0.65%。
截至11月30日,棉花、化纤短纤价格下跌,纱线价格弱势下行。其中 CY C32、 CY TC45 、CY T32和 CY R30纱线分别下降0.92%、1.09%、4.45%和0.44%。据悉,常规纱线压价现象明显,且赊账周期增长,销售压力较大。跟踪数据显示,纱销售环比下降1.71%,近期出货量缓慢。
同时,坯布价格随纱线价格同向变动,其中CG C32、 CG T/C45和CG R30坯布每米分别下降0.13%、0.36%和1.19%,下游需求持续走弱,常规产品市场恢复动力仍有限,订单少于预期,部分企业不惜亏本销售来回笼资金。跟踪数据显示,布销售下降1.96%。
市场表现低迷 库存环比增加
目前,纱布市场表现差强人意。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成为企业规避纱布价格下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没有充足订单和更好销售渠道时,生产常规品种适当增加库存也是企业维持生产的无奈之举。跟踪数据显示,纱、布库存分别增长0.17%和1.50%。需求低迷、原料价格复杂多变的现状,给未来市场蒙上了更多的未知,企业需要更大的决心、更多的坚持来度过“寒冬”。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跟踪企业产能占全国棉纺织行业一半以上,且均具有行业代表性。)
新疆新棉采摘交售基本结束
日前,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对14省区87县市1837户农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4日,全国新棉采摘进度为99.1%,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增加1.3个百分点,其中内地的采摘进度为98.1%,新疆的采摘进度为99.6%;全国交售率为86.7%,同比增加4.8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增加2.1个百分点,其中内地交售率为56.7%,新疆交售率为99.1%。
另据对89家大中型棉花加工企业的调查,截至12月4日,被调查企业累计收购籽棉409.3万吨,折皮棉159.0万吨,籽棉平均衣分率38.8%,平均长度28.10毫米。推测全国加工率为80.0%,同比增加8.9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增加0.8个百分点,其中新疆的加工率为84.3%;销售率为29.9%,同比增加2.2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减缓19.2个百分点,其中新疆的销售率为27.4%。
按照国内棉花预计产量521.6万吨(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2015年11月份预测)测算,截至12月4日,全国累计交售籽棉折皮棉448.3万吨,同比减少82.0万吨,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减少156.8万吨,其中新疆交售籽棉折皮棉362.2万吨;累计加工皮棉358.5万吨,同比减少18.3万吨,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减少121.8万吨,其中新疆加工皮棉305.2万吨;累计销售皮棉134.1万吨,同比增加2.2万吨,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减少168.0万吨,其中新疆销售皮棉99.2万吨。(功宏)
2015棉纺织品标准年会在苏州召开
近日,2015年棉纺织品标准年会暨“精梳天然彩色棉纱线”等六项行业标准审稿会在苏州顺利召开,棉纺织品分标委各委员单位及相关企业参加了此次会议。
棉纺织品分标委秘书处主管领导向参会代表详细介绍了未来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相关内容,指出要正确把握今后标准化走向,使现有标准体系更科学合理,并结合改革方案寻找新亮点。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领导向参会代表介绍了今年棉纺织行业运行情况。棉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汇报了委员会2015年度的主要工作及2016年的工作计划。
在企业技术交流环节,来自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的专家就标准的制定思路、依据标准对产品的检测、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标准的使用和意义等方面向参会的代表进行了介绍,使大家对标准化有了更实际与具体的认识。随后参会专家对《精梳天然彩色棉纱线》、《天然彩色棉转杯纺纱》、《PTT/PET复合纤维与棉混纺本色纱线》、《PTT/PET复合纤维与棉混纺本色布》、《棉与涤纶长丝交织本色布》、《本色坯布生产折标准品用电单耗的计算方法》六个标准进行了审稿,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依据各自经验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使以上标准更加合理。
本次会议还对“十二五”棉纺织标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并组织标委会委员参观了乌斯特(苏州)有限公司实验室。(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