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8日下午,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第2届全员运动会在浙江省教科院附小举行。全员运动会是属于每个孩子的运动盛会,孩子们充分展示个人风采,凸显团队力量,为自己的代表队增光添彩。在该运动会举行的同时,在杭州北苑实验中学,全国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暨杭州北苑实验中学首届篮球特色全员运动会也如期隆重举行,比赛场上学生各个争先,全员参与,盛况空前。2年多来,北苑实验中学以“活力篮球”作为办学特色项目,积极开展群体性篮球活动,促进了学生体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0月29日上午,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暨拱墅区第26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在文澜中学体育场隆重举行。拱墅区对全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进行了大变革,入场式由列队通过主席台变身为阳光体育课间操大展示。本次现场会首先展示了10几套素质操,这些素质操至少包含3个核心要素:体能、课堂学习内容以及趣味性。然后,来自全区26所中小学校的6000余名运动员輪番登场。全员运动会上,既有50米集体跑、足球、排球、篮球等传统项目,也有软垒跑垒争先、垒棒接力、旱龙舟等学校特色项目项目,还有冰球、网球、珍珠球等新兴校园体育项目。孩子们亮出各自绝活,全员技能展示也成了考核体育教师教学成果的方式之一。观摩本次活动的原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说:“拱墅区真正地落实了让学生喜欢体育的理念!”
据拱墅区体育教研员徐敏介绍,拱墅区全力推进区域体育综合改革,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将学校体育纳入学校年度绩效考核,各中小学开发出了更多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新兴运动项目,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爱上体育。“人人运动,全员参与”是该区体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命题。现在,拱墅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从2011年的94%提升至2015年的98%,优秀率从24%大幅提升至54%。
拱墅区作为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唯一的试点地区,以2015年3月加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为契机,踏上了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征程。2年来,通过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以现场展示会、改革运动会等为平台,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工作的理念和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并为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破困局—改革全员运动会撬动体育课堂教学转变
这次拱墅区全员运动会改革,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往的运动会以竞技为主,真正参与到运动会中的是少数学生,因此也就无法全面地反映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水平。当前,不少学校已经对运动会进行了改革,增加了趣味类的项目,参与的人数有所增多,但是仍然无法有效地将课堂教学内容向课外活动拓展和延伸。全员运动会让学校改变以往仅仅依靠1支运动队的成绩代表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水平的思想,转而把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普及上下功夫,做到人人参与。在体育课上教技术,在社团及课外活动中练技术、展示技术,进而在学校内进行全员参与的比赛才有利于形成了“教学-活动-比赛”一体化的体系,才会让孩子真心喜欢上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由此取得运动成绩也就顺理成章。拱墅区全员运动会注重参与性、趣味性以及团队合作。参与者由少数体育优秀生变为所有学生、教职工和部分家长,凸显享受运动和情感交流;项目设置上由单一竞技项目变为适合所有学生参加的来源于日常体育课堂教学和锻炼的内容,凸显趣味性;计分形式由个人名次计分变为团队优胜,凸显团队合作与过程关注度。由此,实现了运动会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对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具有深层次的意义。
布新局—激发学校体育发展的活力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中小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体育教学和活动中的应试现象比较突出,体育考试以及体质测试内容决定着体育教学与训练内容;另外,体育教师超负荷工作成了一种常态,体育教师的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课间操、业余运动队训练、学校大型活动(运动会、体育节等)等工作量计算要打折扣甚至不计入工作量;教师招聘制度难以体现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等问题制约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针对以上顽症,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颁布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迎来了契机。在具体改革方案中,学校课程设置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2类,与2015年3月出版的《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目标一致,使得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课程理念和策略设计上已经有了符合浙江省地方特征的顶层设计。
浙江省体育教研员、特级教师余立峰老师介绍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学用书》出版并实施后,按照“规定与自主相结合”的原则,把课程内容分为3类:“田径、体操、武术”为必学内容,由省级规定;“球类、器械体操”为限学内容,由各市、县(市、区)和学校选择1到2项球类(最好1大1小)和1项器械体操展开教学;“民族民间体育或是必学与限学内容的拓展”为自选内容,由各学校自主选择。3类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分配相应的课时比例。年段越低,必学内容的比例越大,随年段升高,限学内容的比例随之增加,为发展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提供课时保障。通过3类课程内容的确定完善了基础性课程内容体系。随后,通过区域和学校的引领示范明确一批试点学校,通过试点推进的方式规划好具体实施细则,指导学校严格按照3类课程内容的性质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正确认识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的关系,分层次开发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满足各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突破惯性思维,开设拓展性课程。同时,大量引进富有时代气息、深受学生喜欢的各种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改革传统的单个技术动作反复操练的训练模式,在各种创设环境中学练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形成运动技能,真正做到学中玩、玩中学、乐于学、学得透。最后通过改革评价方式,引导区域、学校和老师关注全体、关注课堂、关注能力,真正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近几年来,浙江省优先转变观念,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式在社会和周边区域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我们进一步期待浙江省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布局,激发学校体育的活力,与全国的学校体育同仁分享更多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谋大局—学校体育改革要在教育综合改革深水区中突围
2016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之后的又一文件。《意见》开宗明义: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意见》要求,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一票否决”,体现出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怎样落实《意见》中的具体要求?改变的发力点又在哪里?唯有树立问题导向意识,摸清现实、找准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有所作为。
对于教育改革来说,学校体育是落实素质教育、扭转“应试教育”重重积弊的重要载体。当前,教育综合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的改革也被格外期待。解决学校体育问题,教育系统的内生动力机制至关重要。当前,一些地方和学校主动摸索出了发展学校体育的有益经验与做法,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的成功举行,让我们看到了学校体育改革可以有所作为。
学校体育强则中国体育强。学校体育的改变,来自学校体育的点滴积累,将体现在每堂体育课、每项校园赛事、乃至每个孩子的身上,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学校体育应该主动适应教育综合改革要求,从解决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坚持目标导向,以改革为主线,以制度为基础,助推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进而在教育综合改革的深水区中突围。
10月29日上午,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暨拱墅区第26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在文澜中学体育场隆重举行。拱墅区对全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进行了大变革,入场式由列队通过主席台变身为阳光体育课间操大展示。本次现场会首先展示了10几套素质操,这些素质操至少包含3个核心要素:体能、课堂学习内容以及趣味性。然后,来自全区26所中小学校的6000余名运动员輪番登场。全员运动会上,既有50米集体跑、足球、排球、篮球等传统项目,也有软垒跑垒争先、垒棒接力、旱龙舟等学校特色项目项目,还有冰球、网球、珍珠球等新兴校园体育项目。孩子们亮出各自绝活,全员技能展示也成了考核体育教师教学成果的方式之一。观摩本次活动的原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说:“拱墅区真正地落实了让学生喜欢体育的理念!”
据拱墅区体育教研员徐敏介绍,拱墅区全力推进区域体育综合改革,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将学校体育纳入学校年度绩效考核,各中小学开发出了更多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新兴运动项目,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爱上体育。“人人运动,全员参与”是该区体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命题。现在,拱墅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从2011年的94%提升至2015年的98%,优秀率从24%大幅提升至54%。
拱墅区作为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唯一的试点地区,以2015年3月加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为契机,踏上了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征程。2年来,通过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以现场展示会、改革运动会等为平台,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工作的理念和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并为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破困局—改革全员运动会撬动体育课堂教学转变
这次拱墅区全员运动会改革,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往的运动会以竞技为主,真正参与到运动会中的是少数学生,因此也就无法全面地反映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水平。当前,不少学校已经对运动会进行了改革,增加了趣味类的项目,参与的人数有所增多,但是仍然无法有效地将课堂教学内容向课外活动拓展和延伸。全员运动会让学校改变以往仅仅依靠1支运动队的成绩代表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水平的思想,转而把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普及上下功夫,做到人人参与。在体育课上教技术,在社团及课外活动中练技术、展示技术,进而在学校内进行全员参与的比赛才有利于形成了“教学-活动-比赛”一体化的体系,才会让孩子真心喜欢上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由此取得运动成绩也就顺理成章。拱墅区全员运动会注重参与性、趣味性以及团队合作。参与者由少数体育优秀生变为所有学生、教职工和部分家长,凸显享受运动和情感交流;项目设置上由单一竞技项目变为适合所有学生参加的来源于日常体育课堂教学和锻炼的内容,凸显趣味性;计分形式由个人名次计分变为团队优胜,凸显团队合作与过程关注度。由此,实现了运动会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对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具有深层次的意义。
布新局—激发学校体育发展的活力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中小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体育教学和活动中的应试现象比较突出,体育考试以及体质测试内容决定着体育教学与训练内容;另外,体育教师超负荷工作成了一种常态,体育教师的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课间操、业余运动队训练、学校大型活动(运动会、体育节等)等工作量计算要打折扣甚至不计入工作量;教师招聘制度难以体现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等问题制约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针对以上顽症,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颁布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迎来了契机。在具体改革方案中,学校课程设置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2类,与2015年3月出版的《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目标一致,使得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课程理念和策略设计上已经有了符合浙江省地方特征的顶层设计。
浙江省体育教研员、特级教师余立峰老师介绍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学用书》出版并实施后,按照“规定与自主相结合”的原则,把课程内容分为3类:“田径、体操、武术”为必学内容,由省级规定;“球类、器械体操”为限学内容,由各市、县(市、区)和学校选择1到2项球类(最好1大1小)和1项器械体操展开教学;“民族民间体育或是必学与限学内容的拓展”为自选内容,由各学校自主选择。3类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分配相应的课时比例。年段越低,必学内容的比例越大,随年段升高,限学内容的比例随之增加,为发展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提供课时保障。通过3类课程内容的确定完善了基础性课程内容体系。随后,通过区域和学校的引领示范明确一批试点学校,通过试点推进的方式规划好具体实施细则,指导学校严格按照3类课程内容的性质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正确认识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的关系,分层次开发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满足各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突破惯性思维,开设拓展性课程。同时,大量引进富有时代气息、深受学生喜欢的各种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改革传统的单个技术动作反复操练的训练模式,在各种创设环境中学练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形成运动技能,真正做到学中玩、玩中学、乐于学、学得透。最后通过改革评价方式,引导区域、学校和老师关注全体、关注课堂、关注能力,真正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近几年来,浙江省优先转变观念,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式在社会和周边区域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我们进一步期待浙江省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布局,激发学校体育的活力,与全国的学校体育同仁分享更多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谋大局—学校体育改革要在教育综合改革深水区中突围
2016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之后的又一文件。《意见》开宗明义: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意见》要求,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一票否决”,体现出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怎样落实《意见》中的具体要求?改变的发力点又在哪里?唯有树立问题导向意识,摸清现实、找准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有所作为。
对于教育改革来说,学校体育是落实素质教育、扭转“应试教育”重重积弊的重要载体。当前,教育综合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的改革也被格外期待。解决学校体育问题,教育系统的内生动力机制至关重要。当前,一些地方和学校主动摸索出了发展学校体育的有益经验与做法,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的成功举行,让我们看到了学校体育改革可以有所作为。
学校体育强则中国体育强。学校体育的改变,来自学校体育的点滴积累,将体现在每堂体育课、每项校园赛事、乃至每个孩子的身上,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学校体育应该主动适应教育综合改革要求,从解决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坚持目标导向,以改革为主线,以制度为基础,助推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进而在教育综合改革的深水区中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