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所谓“应试教育”,就是单纯为应付考试取得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实际上,“应试教育”是一种面向少数人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这种教育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教育规律和时代的发展,不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自进入90年代以后,素质教育已越来越成为中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国家对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求,现在提出了素质教育,即德智体美劳五智并重。作为学校教育,三育也好,五育也好,体育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非常明确的。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作为客体,它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作为主体,它同时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三是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就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显然是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为此,改革中学体育教学是当务之急。那么,改革应从何入手?笔名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要建立对学校教育科学评价和监督的体系
“应试教育”之所以长期以来不能得到扭转,就是因为现在人们(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的某些领导)评价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往往单纯以升学率的高低为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就越发助长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的长盛不衰。这种教育的大环境不改变,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就永远不会有它应有的位置。因此,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发挥体育等薄弱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必须首先建立一套对学校教育科学评价和监督的体系。有了真正科学评价和监督的体系,体育等薄弱学科在学校教育中才真正会有自己的地位。多年来戴在他们头上的“小三门”和“副科”的帽子才会摘掉,体育教师才会抬起头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体育教师队伍从而才会稳定。
二、要建立对学校体育科学评价和监督的体系
学校教育的大环境改变以后,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已经确立,但必须进而改变学校体育这个小环境,再确立体育教学个学校体育中的主导地位。如上所述,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学校体育已被严重异化,重竞赛,轻教学,重提高,轻普及的现象在学校体育中相当普遍。为了彻底扭转这种现象,必须建立学校体育要以体育教学为中心的科学评价和监督体系。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具体落实到每个学科,学科的教学质量提不高,素质教育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体育教学是学校整个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只有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为国家培养和发现大批体育后备人才,也才能为群体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否则,少数体育尖子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我国体育人才队伍的倒金字塔结构,已经向学校体育敲响了警钟,学校体育转向的时候到了。搞好学校体育首先要搞好体育教学,这是学校体育的立足之本,也是广大中学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
三、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
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必须首先摆正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说得好:“教师离开学生就无法教,而学生离开教师可以照样学”。由此不难看出,在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应当是为学生服务的。把学生看成是课堂的主人,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就会使过去的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树立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就会使教师放下架子,去掉师道尊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搞一言堂而实行教学民主,充分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教学观念的转变必然带动教学氛围的改变,由于师生之间有了平等的关系,教学环境变得宽松而和谐,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要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要改革现行中学体育教材体系和内容
现行中学体育教材是以竞技运动技术为主编排的内容体系,这种教材体系比较适合体育专业运动员、教练员或管理人员,而不适合于广大中学生。就其内容而言,它广而庞杂,相当一部分内容陈旧落后,在低层次上重复,缺乏时代性,实用性和娱乐性,不能与全民健身运动相接轨,因而必须进行改革。
首先要打破现有的以田径(跑、跳、投)、体操(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球类(篮、排、足球)韵律舞蹈和民族传统体育为内容的教材体系,而代之以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实用性、娱乐性为内容的教材体系。
其次,改革后的体育教材内容应分为两大类,即身体素质类和选学类。身体素质类以现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主,但涉及到的田径项目不以技术教学为主,而以发展学生的体能为主;选学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选学自己所喜爱的体育项目。
第二,基于上述改革,国家只制定《中学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不要统得太死,给地方和体育教师留有充分的自主权和自选余地。
五、要改革旧的体育教学方法
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主要弊端是不能因材施教,缺乏启发诱导,忽视能力培养,只靠教师注入式地讲解和示范,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没有生动活泼的气氛,因而体育教学效果较差。
改变旧的教法,教师必须大胆冲破多年来形成的体育教学老模式,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魏书生提出的“干部能做的事教师不做,学生能做的事干部不做”,的教学方法,布卢姆“掌握学习”的教学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育教学理论,对于指导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实践证明,只有用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去点燃学生思想中的火花,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发现和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乐趣。
六、“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环节是体育教师。因此,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是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思想素质:要有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有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进取精神;有不为名利的奉献精神。
(2)理论素质:要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总结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文化素质:努力学习与体育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的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特别要努力学习文学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业务素质:能够从理论与实践上熟练掌握现行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教材内容,并能根据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学习和掌握《大纲》以外的学生选学的体育教材内容(5)审美素质:美育教育应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以自己的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动作美给学生做出榜样,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中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学多年来既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中学体育教学,笔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有些问题的认识不见得正确,还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要建立对学校教育科学评价和监督的体系
“应试教育”之所以长期以来不能得到扭转,就是因为现在人们(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的某些领导)评价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往往单纯以升学率的高低为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就越发助长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的长盛不衰。这种教育的大环境不改变,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就永远不会有它应有的位置。因此,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发挥体育等薄弱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必须首先建立一套对学校教育科学评价和监督的体系。有了真正科学评价和监督的体系,体育等薄弱学科在学校教育中才真正会有自己的地位。多年来戴在他们头上的“小三门”和“副科”的帽子才会摘掉,体育教师才会抬起头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体育教师队伍从而才会稳定。
二、要建立对学校体育科学评价和监督的体系
学校教育的大环境改变以后,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已经确立,但必须进而改变学校体育这个小环境,再确立体育教学个学校体育中的主导地位。如上所述,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学校体育已被严重异化,重竞赛,轻教学,重提高,轻普及的现象在学校体育中相当普遍。为了彻底扭转这种现象,必须建立学校体育要以体育教学为中心的科学评价和监督体系。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具体落实到每个学科,学科的教学质量提不高,素质教育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体育教学是学校整个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只有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为国家培养和发现大批体育后备人才,也才能为群体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否则,少数体育尖子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我国体育人才队伍的倒金字塔结构,已经向学校体育敲响了警钟,学校体育转向的时候到了。搞好学校体育首先要搞好体育教学,这是学校体育的立足之本,也是广大中学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
三、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
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必须首先摆正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说得好:“教师离开学生就无法教,而学生离开教师可以照样学”。由此不难看出,在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应当是为学生服务的。把学生看成是课堂的主人,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就会使过去的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树立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就会使教师放下架子,去掉师道尊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搞一言堂而实行教学民主,充分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教学观念的转变必然带动教学氛围的改变,由于师生之间有了平等的关系,教学环境变得宽松而和谐,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要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要改革现行中学体育教材体系和内容
现行中学体育教材是以竞技运动技术为主编排的内容体系,这种教材体系比较适合体育专业运动员、教练员或管理人员,而不适合于广大中学生。就其内容而言,它广而庞杂,相当一部分内容陈旧落后,在低层次上重复,缺乏时代性,实用性和娱乐性,不能与全民健身运动相接轨,因而必须进行改革。
首先要打破现有的以田径(跑、跳、投)、体操(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球类(篮、排、足球)韵律舞蹈和民族传统体育为内容的教材体系,而代之以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实用性、娱乐性为内容的教材体系。
其次,改革后的体育教材内容应分为两大类,即身体素质类和选学类。身体素质类以现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主,但涉及到的田径项目不以技术教学为主,而以发展学生的体能为主;选学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选学自己所喜爱的体育项目。
第二,基于上述改革,国家只制定《中学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不要统得太死,给地方和体育教师留有充分的自主权和自选余地。
五、要改革旧的体育教学方法
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主要弊端是不能因材施教,缺乏启发诱导,忽视能力培养,只靠教师注入式地讲解和示范,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没有生动活泼的气氛,因而体育教学效果较差。
改变旧的教法,教师必须大胆冲破多年来形成的体育教学老模式,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魏书生提出的“干部能做的事教师不做,学生能做的事干部不做”,的教学方法,布卢姆“掌握学习”的教学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育教学理论,对于指导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实践证明,只有用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去点燃学生思想中的火花,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发现和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乐趣。
六、“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环节是体育教师。因此,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是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思想素质:要有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有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进取精神;有不为名利的奉献精神。
(2)理论素质:要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总结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文化素质:努力学习与体育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的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特别要努力学习文学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业务素质:能够从理论与实践上熟练掌握现行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教材内容,并能根据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学习和掌握《大纲》以外的学生选学的体育教材内容(5)审美素质:美育教育应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以自己的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动作美给学生做出榜样,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中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学多年来既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中学体育教学,笔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有些问题的认识不见得正确,还望同志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