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it_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手术治疗、病历资料完整、受伤至手术时间在60 d以内,并获得随访的8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按照Tile骨盆骨折分型:B型35例,其中B1型17例,B2型11例,B3型7例;C型48例,其中C1型34例,C2型9例,C3型5例.66例患者伴有合并伤.25例伴有骶骨骨折:1区5例,2区16例,3区4例.合并髋臼骨折23例.12例患者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行急诊抢救.所有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及伤情分别采用单纯前环固定(17例)、单纯后环固定(29例)及前后环同时固定(37例)治疗.最终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和Harris评分评定疗效.本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12.0 d(0~51 d).结果 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其余8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3.3年(1.0~7.1年)随访.术后82例患者Majeed评分平均87.5分(51~100分),其中优54例,良2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2.7%;Harris评分平均91.1分(50~100分),其中优59例,良17例,可1例,差5例,优良率为92.7%.合并髋臼骨折行手术治疗的17例患者,14例效果优良.19例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11例基本恢复,5例不完全恢复,3例无恢复.医源性神经损伤10例,9例完全恢复,1例不全恢复,仍残存足踝背伸力弱.3例发生内固定失效. 结论 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可获得良好疗效,合并严重腰骶丛神经损伤、固定失效及合并髋臼骨折会影响最终疗效。

其他文献
岁月的年轮一晃就是40个春秋,带着孩提时代的梦想,1986年8月我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跃出湖南的“农门”,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第一军医大学首届六年制大学生。由于工作的多次变动、加上多年部队生活的熏陶,造就了我较强的适应能力。
期刊
卫生部10日公布最新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7月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73472例,死亡1253人。
期刊
由江苏省手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南通大学手外科研究所主办手外科的应用进展和微创的概念(上肢骨与关节损伤)继续教育学习班于2009年10月29日-2009年11月1日在南通举办,在研讨会期间将由南通大学手外科教授汤锦波讲授《腕关节不稳定和远端尺桡关节损伤的基本概念》,
期刊
卫生部日前公布了2007年10大卫生新闻,其中党的十七大确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目标居首位,“牙防组”、“拒绝签字致孕妇死亡”等事件也入选其列。
期刊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共同举办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创刊十周年庆典暨2009年学术年会”于2009年9月11-13日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枫林堂召开。参加庆典的领导、嘉宾及与会代表近300人。9月12日上午《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创刊十周年庆典仪式在鲜花簇拥、灯火辉煌的南方医科大学枫林堂隆重举行,庆典仪式由《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主任王钢教授主持,
期刊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骨折术后并发异位骨化(H0)的影响因素.方法 自2001年4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93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中,男147例,女46例,平均年龄34.4岁;合并颅脑外伤31例.损伤1周内手术者15例,1~2周者121例,2~3周者34例,超过3周者23例.回顾性对手术方法、伴发损伤、伤后延迟手术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髋臼舣柱骨折术后HO形成的影响.结果
掌指骨骨折在手外伤中较为常见.由于掌指骨短小并呈管状,其骨折后传统的石膏及小夹板固定难以达到或维持理想的复位效果.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术较为复杂,还易导致不同程度的骨折畸形愈合或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近年来,微型钢板内固定技术发展已成熟,且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固定效果及愈后疗效,但术后有并发伤口感染、肌腱粘连、骨折不愈合等缺点。
期刊
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发起主办,经过全国主流媒体健康版和全国医药健康类媒体近百名资深编辑认真评选,2007年度中国十大健康新闻于1月5日揭晓:
期刊
根据四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结论,目前尚不能推断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是采用背侧钢板固定有利还是采用掌侧钢板固定有利。研究认为采用背侧钢板固定更有利于掌倾角的恢复,但是,总体上两种固定方法在其他影像学表现和功能活动度评价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采用背侧钢板固定的患者屈伸活动似乎有少许丢失,但是并没有对两种固定方法在这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在所有的研究中,选择何种固定方法主要取决于外科医生的判断,因此关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