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的智慧(3)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609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应该具有舍得的智慧,有舍有得,才是步入成熟的标志。
  新入职的大学生小李是我教学生涯中的第三个徒弟,教学上是倾心投入的,可他总是感慨:自己的课堂平平淡淡,波澜不兴。
  暑假返校,教务处公布了新学期的课务名单,大家纷纷忙碌起来,校园里热热闹闹地进行着办公室“大迁徙”。我的办公室需从五楼搬到新任教班级所在的一楼。小李是个勤快人,手脚麻利地搬好了自己的家当,就主动上前给我帮忙。他看我从办公桌和书柜里清出了一大摞一大摞的书籍和讲义,就准备用麻袋装起来往楼下清运。这时,我止住了他:“就搬到楼梯口吧,清洁工们会将它们打包清运的,不必费事了。”“这些讲义都是您做过的,上面都写着答案和思路呢,真的舍得?”“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今后自然还会有的。”“那这些教学指导用书和教案呢?”“你看着需要就拿去,否则也一并扔掉。”我云淡风轻地说。小李显然以为我在开玩笑,露出一脸的疑惑。我搬过椅子请他坐下,泡了一壶清茶,和我这个好学的徒弟细细分享起了备课的舍得之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参和教案中别人的教学经验应当借鉴,但一定要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教学参考资料只是专家们对文本的研究和解读,往往只提供了一两种教学模式,不可能适应大面积的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所以,我们平时的备课、上课一定要学会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取舍。即使是自己设计的教案,如果舍不得往年积累下来的老经验,生搬硬套,也势必走进‘死胡同’。教学贵在创新,做老师最要紧的是不断地总结自身的经验得失,勇于改革,努力创新。没有舍弃,也就没有反思,没有发展,也就被自己的惰性给‘俘虏’了,最终何来‘得’?”茶香从杯中氤氲开来,清新的思想也在小李的脑中升腾起来。
  聪明的他,一点就透。渐渐地,我看到了他教学上的改变。他学会了舍弃。他舍弃了“题海”战术,每次布置作业都精挑细选,不做无用功,不打疲劳战,这首先让他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他舍弃了天天跟着我这个师傅“拷贝课堂”的做法,将更多的时间用来研究自己两个班的学情,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于是,我看到他的课堂泛起了生机与活力,師生互动明显丰富起来。
  最大的收获,来自他那次校际公开课的备课。作为新教师,小李对这次公开课高度重视,早早地问我拷去了备课组往年的课件成品,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可是两次试讲下来,他总是觉得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反应不够热烈。我提醒他,不要“穿旧鞋走新路”,要围绕统编教材的理念去设计教学环节。第三次试讲,他大刀阔斧地砍掉了旧课件中烦冗的流程,设计了多元的活动,课堂处处闪耀着创新的火花。而公开课的那一天,他更是大胆地舍弃了讲授,把表现的舞台让给了学生。学生在讨论、质疑、点评、分享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语文素养和能力,获得了精彩的生成。面对同仁的一致好评,小李不禁感慨:“语文教学也是舍得越多,得到越多啊!”
  舍得的智慧,让小李在教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传承,舍得,发展,创新——语文教学的智慧,也是一种舍得的智慧啊!
其他文献
“真好。”  “您说什么?先生,我觉得我没听明白。”护士第一次听到这话——一个刚经历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从麻醉中醒来,往往不会有什么积极向上的反应,最多就是劫后余生的感慨罢了。  但是这位病人不同。他叫巴恰纳。  巴恰纳仍插着氧气管,身体被埋在雪白的被单里,可是一双眼睛却格外有神地四处打量。“真好,我是说,这儿真好,”巴恰纳重复道,“又宽敞又明亮,瞧瞧电视机里的画面多清晰绚丽。”  护士顺着巴恰纳的目
跑着跑着,我尽力不去想其他的事。汗水飞溅的身影清晰地映在路面上,我只是瞄准眼前的三米,前进。  寒冬,心血来潮的我报名参加了“一步一脚印”半程马拉松比赛。五点左右的早晨,天际的星星还在开着盛会。路线是绕一个偌大的湖一圈。  比赛还未开始,我同其他参赛者正在做准备活动。环顾四周,我发现参赛者一个个英姿飒爽,那修长而好斗的双腿,那高高扬起的马尾,一望便知是步伐矫健的练家子。跟他们比,我既没经验又没体格
我要借这一时的豪放  和从容,灵魂清醒的  在喝一泉甘甜的鲜露,  来挥动思想的利剑,  舞它那一瞥最敏銳的  锋芒,像皑皑塞野的雪  在月的寒光下闪映,  喷吐冷激的辉艳;——斩,  斩断这时间的缠绵,  和猥琐网布的纠纷,  剖取一个无瑕的透明,  看一次你,纯美,  你的裸露的庄严。  ……  然后踩登  任一座高峰,攀牵着白云  和锦样的霞光,跨一条  长虹,瞰临着澎湃的海,  在一穹匀静
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梅园小操场青春洋溢、热情涌动。因为你们的到来,珞珈山一片生机盎然,处处焕发着青春活力。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最近有部热播剧《毕业歌》,讲述的是一群年轻人浴血抗战的感人故事,这不由让我想起抗战时期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坚守八年的艰辛岁月。我似乎觉得,这部电视剧演的就是我们武大人!  77年前,当日军炮火轰炸武汉,珞珈山已放
吕、郁③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④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⑤,君命一宿⑥,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⑦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⑧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⑨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⑩。蒲入、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
名师简介:马本盛,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为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技法指点  所谓审题,就是审察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审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文体、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  审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比如南京市中考语文作文题“______在2018”(横线上填写名著中的一个人物),这是一篇想象作文。同学们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横线上填写的必
文辞优美,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  由景及人。小作者善于运用动词,一个“晕”字为画面着满暖色,奶奶被烘托得異常美丽。  “要不要我去接你”和“上周你没等到车咋回来的”挨得太近了,前面应加上“这周”才较为合理。  和许多上了年纪的长辈一样,奶奶的唠叨虽然琐碎,但句句是爱的叮咛,可惜小作者并不理解。  此段点题,奶奶的爱是“一张无形的网”,但点得太仓促,有牵强附会之嫌。建议另起一段,展开描写和抒情议论,
泉子的诗似乎都有一个牵挂在心的意指,萦绕不散的情愫,就像他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又不尽然是山,不尽然是水;是山在水中的倒影,是水对山的欣悦接纳,和以自己的形态,呈现山的另一种面相:庄重、巍峨之外的秀丽、轻盈。就趣味来说,泉子的诗明显有士大夫的情怀,古旧的,超拔的,忘乎所以而自得其乐的;就意念来说,则显现的是现代诗人/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抱负,在内敛中不失其激越,在温和中不舍其锋芒。作为诗人的泉子是
《作家》第二届“金短篇”小说奖近日揭晓,8位作家凭借自己的“金短篇”获得此奖项。“金短篇”奖的设立是为鼓励短篇小说创作而作出的重要举措,此奖项专门针对短篇小说进行评选。第二届“金短篇”小说奖由格非担任评委会主任,叶兆言、胡平、施战军、何向阳、彭程、李洱、东西、李舫、林建法、张清华、张学昕、金仁顺担任评委会委员,最终评选出张楚的《直到宇宙尽头》、黄梵的《聪明的,愚钝的》、董立勃的《哑巴》、徐则臣的《
有段时间,我喜欢上了郑板桥的画,特别是他画的兰花,叶子修长,看起来清雅飘逸。于是,我便想养一盆兰花。  一天,经过花店,我不由折了进去。  我问店主:“有兰花卖吗?”  他指着角落里一盆不起眼的植物说:“喏,那就是。”  我一看,很失望。那株植物根部包裹着黑色的塑料盆,叶子发黑,比板桥画中的兰花叶子要宽,直愣愣地向上,完全没有画中兰花的清雅飘逸。  “这是墨兰,是兰花中普通的一种。它价格比较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