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元胡止痛滴丸对痛经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雌性SPF级Wistar大鼠60只,按照体重随机区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元胡止痛滴丸小(0.2 g生药/kg)、低(0.4 g生药/kg)、中(0.8 g生药/kg)、高(1.6 g生药/kg)剂量组,每组各10只。腹腔注射缩宫素致痛诱发大鼠形成痛经模型,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致敏后连续灌胃给药3 d,观察元胡止痛滴丸对痛经引起的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和扭体次数的影响,并检测血浆中前列腺素F2α、前列腺素E2等与疼痛相关因子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元胡止痛滴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 <0.05或P <0.01),扭体潜伏期有延长趋势,但由于个体差异导致标准差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元胡止痛滴丸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及前列腺素E2含量显著升高(P <0.05或P <0.01),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前列腺素F2α/前列腺素E2比值显著降低(P <0.05或P <0.01),元胡止痛滴丸高剂量组大鼠前列腺素F2α含量明显降低(P <0.05);元胡止痛滴丸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浆中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元胡止痛滴丸在0.8~1.6 g生药/kg剂量下对痛经模型大鼠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改善外周血中与疼痛相关的前列腺素、单胺类递质及β-内啡肽水平是其发挥多途径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