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软土地基会对公路的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公路的施工中由于土质会给施工造成很多的难题,这些问题对于公路的长久使用和安全运行都有着非常不良的影响,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一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本文主要探讨了公路路基病害路基软基处理,希望能够为公路建设人员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软土土质;路基施工;施工处理
目前,我國的公路施工当中软土地基是困扰施工单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软土地区进行公路建设施工时要对当地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施工方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公路的施工质量,从而避免软土地基带来的诸多安全隐患,提高了道路强度的同时也更好地规避了软土本身的一些缺陷,从而更好地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1.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的特征和土质内部的成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土壤中包含的元素种类非常多,土质的稳定性就一定会受到一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土质的固定性相对较差,如果在雨天容易出现渗漏的情况,这样就会使某些部分的土粒大量流失,同时,软土结构中不具有符合道路施工标准的石英,所以给道路施工带来了一些不便,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土的夯实施工,我国的一些地区软土分布非常广,在这些地区进行施工时就一定要更加仔细小心,同时还要经过相应的处理,保证路基稳定性。
2.路基软基处理注意事项
在软土地区进行路面施工时,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对软土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具体的勘察,但是如果在勘察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细致工作,只是粗略地对地质进行勘察,这样所起到的实际作用并不是很大,所以在对软土进行勘测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进行地质勘察时,要将整体的勘探工程分成不同的阶段。在不同阶段要对不同地区进行检查。在对软土地基施工时,一定要对有一定坡度的路面引起重视,软基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由于坡度导致的路面裂缝滑塌现象,所以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要对该地区的土质结构进行仔细检查,对地质水平较低,坡度大小等问题都要仔细考察,同时,在测绘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区域展开重点工作,这样做可以为路基的施工建设提供更有利的参考数据,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2)软土地区的水文地质勘测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致软土地区出现路基问题的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水分因素,所以,施工地区的水资源分布自己河流山川的分布对于公路建设都有些至关重要的影响。水文测绘就是对施工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河流山川进行考察和分析,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防止在施工中出现水含量超标的问题,可以选择适当的施工技术对其进行处理。
3.公路路基软基软处理的方法
由于地质情况千差万别,各地甚至同一地区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根据多年施工经验和公路软基处理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处理方法,现叙述如下。
3.1砂(砾)垫层
在软土层顶面铺设排水砂砾层,以增加排水面,使软土地基在填土荷载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提高其强度,满足稳定性的要求。砂砾层厚度一般为0.610m,宜采用洁净的中、粗砂,含泥量≤5%;也可采用天然级配砂砾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5cm。砂砾垫层施工中,对砂砾适当洒水,分层压实,压实厚度宜为15-20cm。砂砾层应宽出路基坡角0.5-1m,两端以片石护砌或其他方式防护,以免砂料流失。
3.2换填法
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将施工地区的土壤全部替换成比较有利于施工建设的材料,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进行分层的浇筑施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公路路基质量,路面的强度会大大增强,但是这种方式需要的费用比较高,材料费用和运输费用都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所以在施工成本上并不是十分占有优势。
3.3强夯法
在路基施工当中,夯实土壤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针对软土地区的土壤夯实,一定要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在施工中要对软土进行反复的夯实,而且夯实力度要比以往的施工更大,这种方法比较节约建设成本,操作也较为简单,对设备没有要求,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施工人员对夯实强度进行适度控制,不能夯实强度过大从而影响了正常施工。
3.4抛石挤淤法
抛石挤淤法施工用料要采用不易风化石料,片石大小随淤泥稠度而定,粒径小于30cm的含量不得超过20%。抛投的顺序应沿路中线向前抛填,再渐次向两侧扩展,以使淤泥向两侧挤出。当软土底面有较大横坡时,抛石应从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展开,并在低的一侧多抛,使低的一侧边部形成约有2m宽的平台顶面。片石高出软土面后,应用较小的块(碎)石垫平,并用碾压设备反复碾压至设计压实度,然后在其上铺设反滤层,再填土至设计高程。
3.5土工布加固
在软土、沼泽地区、地基湿软、地下水位较高情况下可采用垫隔、覆盖土工布法加固地基,可使荷载均匀分布、提高路基刚度、利于排水,高填方路堤适当分层垫隔,效果更好。在铺设土工聚合物时,应在路堤两侧预留足够的锚固长度,并回折覆盖在压实的填料上面。
3.6砂桩法、袋装砂井法和塑料板法
砂桩、袋装砂井和塑料板都是排水预压法竖向排水通道材料,三者排水机理相同,固结理论和设计方法也基本相同,都是通过预压荷载,使被加固土体中的空隙水排出,有效应力增加,土中空隙体积减小,密度加大,土体强度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减少地基工后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砂桩处理法是在软土地基中先钻成一定直径的孔眼,然后灌以粗砂或中砂,利用上部荷载作用加速软土排水固结的方法。砂桩的成桩方法可采用冲击成桩法或振动成桩法,砂桩的排列形式一般采用倒三角形或正方形,其中以三角形排列较紧凑有效。塑料板排水法是一种利用塑料排水板作为竖向排水材料,通过排水预压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一种先进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塑料排水板由于具有性能好、质量可靠、施工方便、工效高、工程费用低、对土的扰动小、可用轻型机械在软土上施工等优点,迅速在国内得到推广,大有代替砂桩和袋装砂井趋势。塑料排水板排水预压固结法一般用于泥炭饱和淤泥地段或土基松软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
4.结束语
软土资源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泛,但是对于道路施工来说,软土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薄弱环节,由于软土自身的特点,软土路基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软土路基的强度差,容易造成路面的沉降是软土地基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所以,施工人员一定要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方法对这种现象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道路施工质量,从而提升道路的使用寿命,保证行车安全,同时也能更好地推动公路建设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天福.粉质土填筑路基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公路与汽运,2008(05).
[2]金爱雄.浅谈公路路基的施工方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6).
【关键词】软土土质;路基施工;施工处理
目前,我國的公路施工当中软土地基是困扰施工单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软土地区进行公路建设施工时要对当地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施工方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公路的施工质量,从而避免软土地基带来的诸多安全隐患,提高了道路强度的同时也更好地规避了软土本身的一些缺陷,从而更好地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1.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的特征和土质内部的成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土壤中包含的元素种类非常多,土质的稳定性就一定会受到一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土质的固定性相对较差,如果在雨天容易出现渗漏的情况,这样就会使某些部分的土粒大量流失,同时,软土结构中不具有符合道路施工标准的石英,所以给道路施工带来了一些不便,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土的夯实施工,我国的一些地区软土分布非常广,在这些地区进行施工时就一定要更加仔细小心,同时还要经过相应的处理,保证路基稳定性。
2.路基软基处理注意事项
在软土地区进行路面施工时,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对软土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具体的勘察,但是如果在勘察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细致工作,只是粗略地对地质进行勘察,这样所起到的实际作用并不是很大,所以在对软土进行勘测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进行地质勘察时,要将整体的勘探工程分成不同的阶段。在不同阶段要对不同地区进行检查。在对软土地基施工时,一定要对有一定坡度的路面引起重视,软基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由于坡度导致的路面裂缝滑塌现象,所以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要对该地区的土质结构进行仔细检查,对地质水平较低,坡度大小等问题都要仔细考察,同时,在测绘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区域展开重点工作,这样做可以为路基的施工建设提供更有利的参考数据,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2)软土地区的水文地质勘测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致软土地区出现路基问题的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水分因素,所以,施工地区的水资源分布自己河流山川的分布对于公路建设都有些至关重要的影响。水文测绘就是对施工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河流山川进行考察和分析,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防止在施工中出现水含量超标的问题,可以选择适当的施工技术对其进行处理。
3.公路路基软基软处理的方法
由于地质情况千差万别,各地甚至同一地区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根据多年施工经验和公路软基处理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处理方法,现叙述如下。
3.1砂(砾)垫层
在软土层顶面铺设排水砂砾层,以增加排水面,使软土地基在填土荷载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提高其强度,满足稳定性的要求。砂砾层厚度一般为0.610m,宜采用洁净的中、粗砂,含泥量≤5%;也可采用天然级配砂砾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5cm。砂砾垫层施工中,对砂砾适当洒水,分层压实,压实厚度宜为15-20cm。砂砾层应宽出路基坡角0.5-1m,两端以片石护砌或其他方式防护,以免砂料流失。
3.2换填法
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将施工地区的土壤全部替换成比较有利于施工建设的材料,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进行分层的浇筑施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公路路基质量,路面的强度会大大增强,但是这种方式需要的费用比较高,材料费用和运输费用都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所以在施工成本上并不是十分占有优势。
3.3强夯法
在路基施工当中,夯实土壤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针对软土地区的土壤夯实,一定要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在施工中要对软土进行反复的夯实,而且夯实力度要比以往的施工更大,这种方法比较节约建设成本,操作也较为简单,对设备没有要求,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施工人员对夯实强度进行适度控制,不能夯实强度过大从而影响了正常施工。
3.4抛石挤淤法
抛石挤淤法施工用料要采用不易风化石料,片石大小随淤泥稠度而定,粒径小于30cm的含量不得超过20%。抛投的顺序应沿路中线向前抛填,再渐次向两侧扩展,以使淤泥向两侧挤出。当软土底面有较大横坡时,抛石应从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展开,并在低的一侧多抛,使低的一侧边部形成约有2m宽的平台顶面。片石高出软土面后,应用较小的块(碎)石垫平,并用碾压设备反复碾压至设计压实度,然后在其上铺设反滤层,再填土至设计高程。
3.5土工布加固
在软土、沼泽地区、地基湿软、地下水位较高情况下可采用垫隔、覆盖土工布法加固地基,可使荷载均匀分布、提高路基刚度、利于排水,高填方路堤适当分层垫隔,效果更好。在铺设土工聚合物时,应在路堤两侧预留足够的锚固长度,并回折覆盖在压实的填料上面。
3.6砂桩法、袋装砂井法和塑料板法
砂桩、袋装砂井和塑料板都是排水预压法竖向排水通道材料,三者排水机理相同,固结理论和设计方法也基本相同,都是通过预压荷载,使被加固土体中的空隙水排出,有效应力增加,土中空隙体积减小,密度加大,土体强度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减少地基工后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砂桩处理法是在软土地基中先钻成一定直径的孔眼,然后灌以粗砂或中砂,利用上部荷载作用加速软土排水固结的方法。砂桩的成桩方法可采用冲击成桩法或振动成桩法,砂桩的排列形式一般采用倒三角形或正方形,其中以三角形排列较紧凑有效。塑料板排水法是一种利用塑料排水板作为竖向排水材料,通过排水预压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一种先进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塑料排水板由于具有性能好、质量可靠、施工方便、工效高、工程费用低、对土的扰动小、可用轻型机械在软土上施工等优点,迅速在国内得到推广,大有代替砂桩和袋装砂井趋势。塑料排水板排水预压固结法一般用于泥炭饱和淤泥地段或土基松软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
4.结束语
软土资源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泛,但是对于道路施工来说,软土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薄弱环节,由于软土自身的特点,软土路基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软土路基的强度差,容易造成路面的沉降是软土地基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所以,施工人员一定要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方法对这种现象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道路施工质量,从而提升道路的使用寿命,保证行车安全,同时也能更好地推动公路建设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天福.粉质土填筑路基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公路与汽运,2008(05).
[2]金爱雄.浅谈公路路基的施工方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