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GRAMD1A及抑制STAT5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Huh7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沉默GRAMD1A及抑制STAT5信号对肝癌细胞Huh7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旨在为肝癌临床联合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

慢病素感染构建沉默GRAMD1A的Huh7细胞株,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qPCR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沉默GRAMD1A后对Huh7细胞中STAT5及其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克隆形成率和细胞凋亡为指标检测沉默GRA株。

结果

构建后的Huh7细胞经2 Gy照射后,沉默GRAMD1A联合照射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较阴性对照联合照射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4,P<0.05);沉默GRAMD1A联合照射组细胞凋亡较阴性对照联合照射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0,P<0.05)。沉默GRAMD1A后Huh7细胞放射敏感性明显增加,且细胞中STAT5及其下游基因表达显著降低。SH-4-54抑制剂联合照射组较二甲基亚砜联合照射组细胞克隆存活能力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60,P<0.05),SH-4-54抑制STAT5通路后,Huh7细胞放射敏感性显著增加。

结论

沉默GRAMD1A可能通过STAT5信号通路增强肝癌细胞Huh7的放射敏感性,表明GRAMD1A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将可能为肝癌靶向治疗及联合治疗提供新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宫颈多点活检和宫颈管诊刮术(ECC)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3日至2016年10月11日就诊于徐州市肿瘤医院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和(或)ECC。结果128例患者中,30~50岁患者70例,其中转化区类型为Ⅰ型28例(40.0%),Ⅱ型23例(32.9%),Ⅲ型19例(27.1%); >50岁患者45例,其中转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因子PBK(PDZ连接激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对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共65例宫颈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患者的病理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BK和MMP-9的表达情况。体外照射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剂量为50 Gy/25次;外照射18次后予以高剂量率后装治疗,30~36 Gy/5~6次,3~4周。外照射开始后
目的探讨增强CT检查在平扫CT图像中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或混合磨玻璃结节的浸润前病变、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术前平扫和增强CT的影像学特征,其中浸润前病变组64例,MIA组80例,IAC组50例。依据平扫和增强CT图像显示的病灶内实性成份最大径对病灶的病理类型进行预判,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4例浸润前病变组患者中,增
目的比较利用扫描范围中心层面有效直径(effective diameter, deff )和水当量直径(water equivalent diameter, dw )计算成人头颅CT扫描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ize specific dose estimate, SSDE)的差异。方法连续收集111例头颅CT检查的成人患者。记录每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
目的识别鉴定γ射线照射细胞外泌体中放射诱导表达的miRNA分子,为揭示放射损伤旁效应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60Co γ射线照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超高速离心法分别从2 Gy照射细胞和对照细胞的培养液上清中收集外泌体,用电子显微镜鉴定外泌体,miRNA芯片杂交检测分析外泌体中miRNA表达谱,qRT-PCR方法验证部分miRNA的表达变化,通过TargetScan、miRanda、GO和KE
目的探讨大分割放疗(HFR)联合紫杉醇周剂量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TGLN)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53例食管癌术后单纯TGLN转移的患者随机抛硬币法分为两组,大分割组25例采用60 Gy/20次放疗,常规分割组28例采用60 Gy/30次放疗,两组患者放疗同时均采用紫杉醇50 mg周剂量化疗。比较两种不同分割方式对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结果大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患者3~4级放射性食管炎
目的探讨低辐射及低碘等渗对比剂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行新生儿、婴幼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本院≤2岁拟诊先天性心脏病而需心脏CTA检查的57例患儿,依据检查号分为双低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不同的CT扫描方案,双低组32例,采用80 kVp、80 mAs、碘克沙醇(270 mg I/ml)及iDose4- 4迭代算法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T1~2N1M0)三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及预后危险因素,为该分期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术后病理分期为T1~2N1M0三阴乳腺癌患者共87例。根据术后是否放疗将患者分为放疗组(53例),未疗组(34例)。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术后放疗、年龄、月经、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T
目的研究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腰椎成像过程并优化成像参数,为提高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的成像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构建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数据(CT)的体素模型,利用模拟产生的高低能X射线能谱,分别照射体素模型腰椎部位得到骨密度图像,计算每幅图像的品质因数(FOM)。根据FOM大小优化高低能管电压组合、过滤铜片厚度以及入射粒子数比值。结果FOM在管电压组合为75与200 kVp达到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或同步放化疗中肿瘤组织的病理缓解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浓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对89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放疗或同步放化疗,于放疗第4周行胃镜下活检评估病理缓解情况;并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第4周以及放疗结束后1周内采集患者外周血,采用双抗体夹心亲和素-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分析病理缓解程度和VEGF动态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运用Kaplan-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