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星科技营收存虚增嫌疑,采购和库存数据真实性不足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1986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红周刊》此前发表的《同星科技劳务外包做法异于同行“伪高新”企业性质嫌疑难消》文章中,记者曾分析了同星科技劳务用工的问题,提到其使用劳务外包的用工模式与同行相比明显不同,其行为很可能是为了规避劳务派遣相关法律义务,此外,还提到同星科技招股书披露的研发人员数量存在疑点,公司的资质很可能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标准。除了此前文章提到的问题,其实若对招股书披露的财报数据做进一步核算,可发现其销售、采购、库存方面的数据均存在一定的财务勾稽异常,进而让人怀疑其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可能装饰了自己的财务数据。

营收数据勾稽异常


  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同星科技营收和业绩均保持了增长态势,经营现金流净额在2018年至2020年均保持了净流入,账上的货币资金也有数千万元,表面上看,整体经营情况还是相对健康的。然而奇怪的是,若通过财务核算方式进行分析,可发现其报告期内持续增长的营收或有虚增的可能性。
  2019年,同星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8079.43万元,同期的合并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9784.65万元,资产负债表中的影响现金流的预收款项和合同负债合计(140.92万元)相较2018年同类项减少了125.22万元。在不考虑增值税影响的情况下,将三者数据进行勾稽,则发现2019年至少有18169.56万元营收未收到现金流入,理论上,这部分差额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为当期经营性债权的增加。
  可事实上,2019年同星科技的应收款项融资、应收账款(含坏账准备)、应收票据合计为25596.17万元,仅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项数增加了4534.78万元,与理论应增加的18169.56万元债权要少13634.78万元。
  2020年情况类似,当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为45999.61万元。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当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2837.92万元。同期预收款项和合同负债为182.80万元,较2019年对应项目新增41.88万元,剔除该影响后,与2020年营收相关的现金流入了22796.04万元。在不考虑增值税影响的情况下,将其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勾稽,则2020年应至少有23203.57万元的营收未收到现金,理论上,该部分差额应体现为当期经营性债权的增加。
  事实上,2020年同星科技的应收款项融资、应收账款(含坏账准备)、应收票据合计为34827.54万元,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项數仅增加了9231.37万元,比理论值应增加额要少13972.20万元。
  连续两年的营收数据都出现较大勾稽异常,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该公司营业收入数据的真实性,即使是考虑到票据背书的情况,仍难以打消对其收入存在虚增的怀疑。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结果还是在未考虑增值税影响下的差异,若考虑增值税的影响,差额还将会更大。

不合理的采购数据


  除了营收方面数据存在异常,同星科技的采购数据同样存在较大的异常。
  招股书披露,同星科技2019年和2020年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原材料的金额为12185.98万元、14882.14万元,占采购总额的比例为50.99%、47.23%,由此推算出当期公司原材料的不含税采购总额约为23898.76万元、31509.93万元。
  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同星科技2019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5067.94万元,同期预付款项为108.08万元,较2018年末减少32.48万元。剔除该影响后,则公司2019年与采购相关的现金支出为5100.42万元。若先不考虑公司的采购增值税情况,就将未含税采购额与现金支出相勾稽,可发现2019年未含税采购金额比现金支出多出18798.34万元。理论上,该部分应体现为经营性债务的增加。
  可是同星科技2019年的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合计13059.84万元,较上期末相同项目的增加额为3354.96万元,与理论应增加额相比少了15443.38万元。
  2020年情况类似。同星科技2020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9424.78万元,同期预付款项为118.6万元,比2019年末预付款项新增10.52万元。剔除该影响后,则2020年与采购相关的现金支出为9414.26万元。先不考虑公司的采购增值税情况,将未含税采购额与现金支出相勾稽,则2020年未含税采购金额比现金支出多22095.67万元。理论上,这部分应体现为经营性债务的增加。
  可事实上,同星科技2020年的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合计为23825.86万元,比上期末相同项目新增了10766.02万元,与理论应增加额相比要少11329.65万元。
  上述结果仍然是未考虑增值税影响下的差异,若考虑增值税的影响,差额将更为明显。

存货数据无法匹配


  此外,《红周刊》记者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同星科技的存货数据也有一定的偏差。
  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0年,同星科技营业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消耗金额分别为22087.01万元、27227.50万元,比同期不含税采购金额分别少了1811.40万元、4311.15万元,这意味着公司2019年和2020年的存货相关项目有所新增才对。
  查看同星科技存货构成,其2019年和2020年存货中的原材料分别为1748.68万元、2115.70万元,分别较上期末增加了5.82万元、367.02万元,同期公司在产品、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分别合计为4651.01万元、5985.01万元。按照2019年和2020年直接材料占营业成本比重分别为78.59%、78.41%进行估算,则2019年和2020年公司在产品、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中所含的原材料分别为3655.23万元、4692.85万元,其中2019年较上期末减少了229.22万元,2020年则增加1037.62万元。因此存货中原材料合计增加额分别为-223.40万元和1404.64万元。
  很显然,这两年的存货新增原材料金额明显与上述理论新增数据不符,与理论应增加额分别有2034.80万元、2906.51万元的差异。即使我们考虑到公司在2019年和2020年用于电的采购金额分别为435.67万元、497.80万元的影响,偏差依旧很大。
其他文献
找火腿如同开奖  所有客人都对那道火腿老鸭煲念念不忘:将湖州一年以上的鸭、临安的笋、金华的火腿炖足三小时,皮骨肉膘融成一锅乳白的汤,每一口下去,胃里都像在放烟花。问及秘诀,店家响马实诚地说道,“我是完全按照古法来的,现今市面上的老鸭煲多偏重鸭子,但在老杭帮菜里,更讲究的是火腿的味道。”  “一道金华火腿底汤成就一切江浙菜的底蕴。”响马闯荡饮食江湖十多载,靠的就是这个理儿。他是杭州人,爷爷是厨师,加
虚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VE)是晚近发展的一项崭新技术,利用CT、MR或超声二维结构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生成具有内窥镜可视效果的三维可视化图像[1]。
期刊
“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正在从自己的手机主阵地向当前最热的风口电动汽车制造进军。  按照小米计划,首期投资100亿元(约15.65亿美元),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2024年量产首款车型。这一计划比苹果电动车量产计划早一年。  小米能在汽车赛道跑赢老对手苹果以及其他一众汽车厂商吗?  如果从特斯拉和苹果来看——前者成立17年才借助向其他车企销售“碳减排”额度实现首次盈利,后者打算用颠覆性的电池技
中信证券:三季度货政报告下调了对宏观经济的判断,提出目前经济面临“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的压力。在货币政策定调中删除“管好货币总闸门”的表述,我们认为未来政策在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中可能会更侧重于前者,预计未来1-2个季度仍维持稳中偏松的基调,“宽信用”政策推动下社融增速有望回升。对于地产市场,央行重申“风险可控”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央行将继续满足地产行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下行周期,房企抗风险能力降低,资金优势已经成为最大优势。  11月以来,银行间市场发债明显回暖,截至11月25日,26家房企、城投公司合计发债363.38亿元。对于部分国有房企来说,这一信号的释放,正在放大自身的资金优势。而国企、民企在融资上的冰火两重天体验,也有可能进一步推动房企排行榜中的“大洗牌”运动。信用债融资放量业内人士:并未明显感受融资放松  11月,地产信用债(具体
本周,韩国和新西兰央行皆宣布年内第二次加息。韩国再度加息,或预示全球新一轮加息周期临近。年末配置中,看多者可进攻式追高,看空者宜防御式买低,只是后者胜算略高。沪深300调整将抑制新股估值泡沫  中证指数本周宣布,将创业板证券纳入沪深300 的时间调整为上市一年后,自下月13日起执行。通达信数据显示,截至本周四(下同),沪深300较2月份高位下跌17.44%,此举将大减新股估值泡沫破灭带来的冲击。 
国内智能驾驶行业正处在爆发式成长前夜,布局赛道与布局个股的现象不断上演,尤其是智能化的装备俨然展开了一场投资竞赛。  苹果计划在2025年推出智能驾驶汽车的消息,让A股的智能驾驶概念股出现了一轮加速上涨。事实上,智能驾驶概念是最近两年市场较大的热点之一。尽管依然归类为“ 概念”,但许多相关公司已经形成了智能产品放量、业绩快速增长的局面。  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认为,智能驾驶行业正在走过
20CM 股票快速翻倍可谓稀松平常,短时间内在翻倍和腰斩模式中切换也并不是什么难事,炒上去无厘头,跌下来也就顺理成章。新研股份就是其中的代表,股价抬升似乎没有充足的理由,下跌起来也就六亲不认。只是,参与其中的投资者有苦难言。“大牛股”遭遇腰斩  作为一只20CM 股票,新研股份在今年8月初被快速拉升,股价从3.7元附近直线上升,至8月19日达到8.39元阶段高点。短短十几个交易日内,股价迅速实现翻
中证1000不断走强  主持人:上周泛舟专门提到代表专精特新的中证1000,本周,这个指数及硬科技指数创业板均小幅走高,同时上证50和沪深300却震荡走低,不知这种分化要延续到何时?  泛舟:分化是必然的,不同的宏观环境会让不同的板块崛起,同时也会让部分指数开启趋势性震荡。比如从年初开始看好的中证500,逻辑很简单,就是PPI上升趋势成立,周期板块盈利大增既成事实。所有指数中,500内周期板块权重
《红周刊》:贤丰控股拟以5.52亿元出售所持有的珠海蓉胜87.3999%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集中资源聚焦动物保健领域的业务发展,是否值得关注?  邱诤:2021年贤丰控股通过收购成都天邦70%股权及南京史纪70%股权,涉足兽用疫苗业务,此次转让珠海蓉胜股权后,公司将退出微细漆包线业务,转型以兽用疫苗业务为主业的业务布局。  不过收购南京史纪之前,南京史纪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等主要财务数据金额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