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别人评价影响”是一个伪命题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自己满意的自己”和“别人满意的自己”之间,有一条东非大裂谷需要扯平。
  
  上幸福研习班,听到了三个故事——
  
  第一位是个喜欢打鼓的女生,她的节奏天赋与生俱来,平时她打得不错,但是一旦在酒吧开始真实的演奏,她就表现得一塌糊涂。因为她太害怕打不好了。
  第二位是某公司设计总监,几年前经历亲友的离开。她顿悟幸福的生活是简单,只求一个她喜欢的人,离异无妨,也可以无房无车,比自己小也无所谓。但是家里的几位姐姐不干,她很纠结。
  最后还有一个刚入职场的男生,在自己的试用期争取合格资格。他喜欢他的工作,而且也努力完成。但他不幸(所幸)遇到了一位严格的主管。每一次主管只要批评他一下,他自己就会很久打不起精神来。手上的活越发糟糕,慢慢地离合格越来越远了。
  打鼓、结婚还是工作,看似毫不相关的他们,都提出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不受别人评价影响,按照自己的内心的想法来生活?
  仔细思考之下,你会发现,“不受别人评价影响”是一个伪命题。生活犹如航行,而外界的评价犹如浪潮,我们无法控制风浪(评价)、潮汐(行业大势)或者有没有妖精(重要他人)会在你生命中憋着要兴风作浪。我们无法不受它们影响,就好像船在海里一样。这也是很多人思维里的墙——他们越是希望自己不受影响,那些影响则越大,他们在与不可能的目标斗争,希望让船离开水航行。
  对外界的评价,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是在风浪中瞄准自己的目标。这意味着两件事情,第一,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让自己除了躲开风浪外,有一个努力的方向。第二是学习如何抵抗风浪。
  
  如何专注自己的目标?
  
  首先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目标,你可以通过自己的情绪来做个判断——太高的目标带来的是焦虑,我们觉得不可能达到,但是又想要,于是开始完美主义和拖延。文章开头的三个人都给自己制定了太高的目标,一个是“第一次演出就让所有人满意”,女总监则是“选出一个姐姐们和我都完全满意的人”,而后面那位小兄弟则是“工作中不被领导批评”。
  其实也许做一下调整就会很好,比如说“第一次演出只要把原来的水平发挥出一半就行”“先找个自己喜欢的,慢慢的让姐姐们接受”。而那位小兄弟则可以试试看换成“不管别人,我先做一件让自己满意的事情”。完美总是通过不完美慢慢达成的,怎么可以期望一锤子雕刻出来一个大卫像?
  
  如何接受外界评价?
  
  出海的人都会知道,风浪中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船正对浪头,这样虽然看起来凶险,其实是最安全的方式。接受外界评价也是一样。面对其实是看起来最痛苦,却是最简单的方式。
  具体来说,第一,认识。了解自己焦虑或者厌倦产生根源,调整出合适的目标。第二,笑对。看看郑板桥是如何自嘲的:“教馆原来是下流,傍人门户过春秋。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而今幸作青云客,遮却当年一半羞。”这首诗歌写尽了教书匠的清贫、约束、家长压、学生厌……但是看起来自在精彩,一笑淡然。第三,分担。休息时候远离那些评价你的人群,找个能支持你的人好好聊聊。
  
  如何区分“很好接受意见”和“过敏”?
  
  在我看来,最大的区别是,两者都是爱听别人的评价。但是如果你接受完评价以后,变得越来越糟糕,那么外界的评价“你做的不好”已经开始给你负面影响,这就是“过敏”。而如果你接受完评价以后,懂得转换出来里面的“意见”,如“你交的太迟了!”其实意思是“如果更早交来,我会很开心!”“这个地方没有做好!”其实意味着“我期待你下一次可以更加好!”,带着这样的转化器,不能说总赢,但是你就不败了。
  最后你要明白,能够花时间在你身上给负面评价的人,基本上都是依然希望你变好的人。企业里面更多的情况是:大家耸耸肩膀说,他啊,不就是那样的!这时大家对你完全不抱希望,也不给评价,这才是真的可悲。
其他文献
1989年初以来,“光明日报”“经济参考”等一些报刊报导了顾氏热力循环理论,据报导“1985年11月,顾雏军证明了被公认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劳伦兹热力循环并非最佳循环,……
研究结果发现,噪声可致血清Mg++升高,心肌Mg++降低,心肌Ca++明显升高,心肌CA含量上升;同时应用咖啡因后心肌Ca++、Mg++及血清Mg++含量近正常水平,心肌CA减少,血浆cAMP升高。提示,咖啡因对噪声所致血清和心肌中Ca++、Mg++含量异常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大鼠心肌CA和血浆cAMP有调节作用;使噪声所引起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