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堂小道具,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只重视学科知识的灌输,忽略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高中地理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而且强调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法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较广泛,其功效较明显,地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在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变化规律时,不能忽视道具和实验的应用。有一个古老的教学谚语说:“告诉我,我忘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教师和学生通过自制一些简单的实验器具和道具,可形象直观地将某些地理知识和现象在教室中呈现,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我在近六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归纳了一些地理现象的模拟过程,可以将知识通过直观地演示表现出来,现将比较典型的案例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通过橘子认识地球
  《地球与地图》一章教学内容抽象难懂,如果教师只是空洞地进行讲解或一味地让学生观看地球仪,则不仅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拿只橘子,观察橘子的形状,发现它和地球很相似,都是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然后在橘子上确定北极、南极和赤道,并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让学生观察经线和纬线的特点。沿着某条经线将橘子皮撕开,然后将橘子皮平铺,学生发现并不能平铺开来,总是有裂隙,这样老师可强调世界地图的几种制作方法。拿出剥过皮的橘子,取出其中的一瓣,根据一瓣橘子的形状强调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等。
  二、用熟鸡蛋演示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人类无法实地观测,只能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将其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地球的内部圈层,教师可以用煮熟的鸡蛋,最好是用八成熟的鸡蛋演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上课时,借助一枚煮熟的鸡蛋,向学生讲明:地球的内部圈层与熟鸡蛋在结构上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蛋壳相当于地壳,蛋清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仔细解剖蛋清,它分为上下两层,即“上、下地幔”,蛋清与蛋壳之间的膜即为“软流层”,其以上应是硬质的“岩石圈”。认真解剖蛋黄会发现,外部为浅黄色,相当于“外核”,内部为深黄色,相当于“内核”。蛋壳可以代表地壳,蛋白代表地幔,蛋黄代表地核,而蛋壳、蛋白和蛋黄的厚度正好也代表了地球内部这三个圈层的厚度,物质性质正好也和煮八成熟的鸡蛋相一致,地核被称为“铁质地核”,蛋黄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铁,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知识。
  三、用海绵演示褶皱和断层
  准备一个长约30厘米,宽和高约10厘米的海绵,在一侧用彩色粉笔或彩笔按平行方向凃四层左右代表岩层,然后教师先在水平方向从两侧向中间挤压海绵,引导学生观察海绵发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岩层向上拱起的称为背斜,向下凹陷的称为向斜,从而看到没有被破坏的地质构造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更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堆积成山。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地形倒置的情况,教师可将背斜顶部海绵用剪刀剪掉,变为山谷,然后填放在向斜槽部变为山岭。演示到此,教师应强调,我们在野外仅从地表形态是无法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
  四、用盐粒和吹风机演示沙丘的形成
  教师准备一包盐和吹头发用的吹风机,用盐粒代表沙子,堆放到讲桌上,再用吹风机按同一方向吹,代表主导风向,这时候盐粒出现向前的缓慢移动,并且有了明显的陡坡和缓坡,甚至出现新月形沙丘。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可以根据沙丘的陡坡和缓坡判断风向。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道具,使得一些抽象的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堂气氛也活跃,学生对地理学科越来越感兴趣,不仅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活跃思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去启导一个葬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它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识。”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学习,而且能起着挖掘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的激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实现学生学习意识的树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 良好的地理教学,高效的地理课堂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让学生更知道该怎样学习。地理新课标指出应当学习一些与生活紧紧相接的地理知识,注重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创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地理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其他科目无法替代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在地理教学的部分仍有很多不足,传统固守的教学观念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潮流
摘 要: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己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的一种过程。与被动学习相比,新课程更提倡自主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从四方面做起,本文就此做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更新观念 引导学习 激发兴趣 加强实验  如今各大学校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如何将自主学习融入素质教育呢?  一、教师要善于更新物理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
摘 要: 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情感融洽,教学双方平等,民主合作,教学就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文章探索了促进学生乐学、好学、善学的一些做法:利用游戏模拟实验将学生置于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严格要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的习惯;多学科渗透,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应用的乐趣;利用生物学最新成果与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摘 要: 作者根据西藏农牧区初中生的特点,西藏农牧区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针对农牧区藏族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原因和对策阐述了自己的浅薄之见。  关键词: 藏族学生 物理教学 学习困难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藏族学生不仅要面对与内地学生一样多的学习内容,而且要用与母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学习,课程内容的感性材料基本上与藏族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没有关系,不可能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发生联系,学生的学习难度是难以想象
摘 要: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构建情境性问题或探索性问题。化学情境问题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化学学习心理特点的情境问题,巧妙地把学生的化学认知和情感结合起来。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常用手段,本文从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实验操作 、解题过程 、课外探究等环节创设问题,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能力。  关键词: 化学教学 问题情境 应用途径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灵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