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耻骨后与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远期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oy54932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经耻骨后尿道中段吊带术(TVT)与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远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0例女性SUI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5~76岁,平均47.8岁;病程2~20年,平均8.3年。均有分娩生育史,分娩次数1~5次;经阴道分娩98例,剖宫产22例。120例中45例行TVT(TVT组),75例行TVT-O(TVT-O组)。TVT组患者年龄(45.1±6.0)岁;体重指数(23.3±3.8)kg/m2;既往有子宫手术史23例;术前绝经34例;病程(5.8±2.9)年;术前24 h尿垫试验(4.6±1.7)个。TVT-O组患者年龄(50.5±7.1)岁;体重指数(24.8±3.3)kg/m2;既往有子宫手术史29例;术前绝经32例;病史(6.1±3.0)年;术前24 h尿垫试验(4.5±2.1)个。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主观疗效、客观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120例患者随访72~192个月,平均121个月。TVT组完全满意率为89.0%(40/45),TVT-O组完全满意率为92.0%(69/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T组咳嗽试验阴性率为84.4%(38/45),TVT-O组咳嗽试验阴性率为76.0%(5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20%(9/45,15/75),其中,TVT组膀胱尿道损伤发生率为8.9%(4/45),TVT-O组为4.0%(3/75);TVT组大腿内侧疼痛发生率为0,TVT-O组为6.7%(5/75);术后尿频、排尿不尽的发生率TVT组为6.7%(3/45),TVT-O组为5.3%(4/75);TVT组术后出现1例需处理的排尿困难;TVT-O组出现2例吊带侵蚀。

结论

TVT组和TVT-O组患者远期主观疗效相仿。客观疗效TVT组略优于TVT-O组。两者并发症总的发生率无差别,但不同术式出现的并发症有所不同。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带蒂阴唇皮瓣尿道背侧嵌入扩大重建尿道治疗女性远端尿道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4例女性远端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7~77岁,平均59.5岁。其中外伤1例,医源性损伤5例,反复泌尿道感染5例,原因不明3例。所有患者尿道狭窄长度0.5~1.0cm,术前生活质量指数(4.6±0.8)分;IPSS评分(20.7±5.2)分,均提示为中、重
目的探讨"一专四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实施"一专四化"护理管理,即设立前列腺穿刺专职管理护士以及穿刺审核规范化、穿刺预约流程标准化、穿刺工作安排合理化、穿刺后续事项完善化的管理模式,探讨"一专四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一专四化"的护理管理模式简化并明确了穿刺活检流程,减少了患者预约穿刺的时间,降低了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尿管镜双镜种联合治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引起的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我院应用双镜种联合治疗的26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引起的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11例;年龄24~71岁,平均39.5岁。首次发现输尿管狭窄时间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1~22个月,平均5.2个月。术前轻度积水12例,中度积水11例,重度积水3例;术
目的探讨女童骨盆骨折后外伤性尿道狭窄或缺如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20例骨盆骨折后外伤性尿道狭窄或缺如伴尿道阴道瘘女童的临床资料。年龄2~14岁,平均9.5岁;尿道狭窄或缺如段长2~4 cm ,平均2.6 cm。20例中6例阴道远端严重狭窄或闭锁伴近端阴道严重积液。20例中10例采用带蒂阴唇或外阴皮瓣重建尿道,5例采用膀胱前壁瓣重建尿道,5例采用
期刊
目的系统评价局部治疗对激素敏感性转移性前列腺癌(mP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2001年1月至2016年10月关于激素敏感性mPC患者局部治疗和无局部治疗对比分析的相关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中文数据库。由2名评价员共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
膀胱癌的治疗在近30年内未见显著改观,晚期治疗仍不理想。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尤其是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D-L1)抑制剂在临床的应用焕发了膀胱癌治疗领域的新生命。PD-1/PD-L1抑制剂可以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阻断负向调控信号,使T细胞恢复活性,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本文对肿瘤免疫治疗及主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和应用现况
肿瘤存在性别差异已是共识。虽然女性膀胱癌的发病率仅为男性的30%,但其预后远不如男性患者。因此对其诊治应高度重视。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但目前是否保留女性患者的生殖器官仍存在较大争议。综合文献报道,盆腔器官保留与否主要与膀胱肿瘤浸润程度有关,同时需考虑患者本人的意愿。关于女性患者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由于至今女性膀胱全切除例数报道较少,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的对比研究在方法、例数等
目的评价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区极超短波照射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们收治的22例行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区极超短波照射治疗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21例。年龄41~65岁,中位年龄52岁。尿隐血阳性12例。病程3个月~5年。行膀胱镜检查对病变区进行观察,并取黏膜行病理检查。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行盆腔疼痛+尿频/尿急症状评分、膀
目的探讨迷走血管压迫致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患儿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37例迷走血管压迫致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例,女4例;年龄3 ~16岁,平均8.4岁。左侧27例,右侧10例;产前超声诊断肾积水3例,有腹痛病史29例;术前超声检查示肾盂前后径(3.1±1.2)cm,肾实质厚度(0.6±0.4)cm。术前超声检查均未诊断出迷走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