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33-02
一、学生“能力本位”的内涵及教改的提出
(一)“能力本位”的内涵
“能力本位”:无论是加拿大CBE/DACUM教育模式,还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一般素质导向的模式,亦或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整合型模式,能力本位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它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技能训练的教育特征。特点:
1.课程目标由知识主体转向学生主体;
2.教育导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
3.教育程式由传统的“教程”逐步向“学程” 转化。
(二)能力本位与知识本位的比较
能力本位与知识本位的比较:1.知识本位课程是以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为出发点,能力本位则以能力结构为出发点;2.知识本位的课程体系以专家、教师意见为主,能力本位则以企业管理层与从业人员意见为主;3.知识本位注重从概念、定理定义出发,能力本位则从岗位技能需求出发;4.知识本位解决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能力本位则注重解决“干什么,如何干”的问题;5.知识本位强调知识的选择和吸收能力,而能力本位则强调以岗位能力为核心。
(三)“能力本位”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提出
不少人认为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事实上无论哪种教育都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好本领域的事情,会做才会管理。本科教学中除了强调学生的理论体系,依然不能忽视其能力培养,我认为“能力本位”的提出是对本科传统教学观念的及时补充,是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目标的。在本科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三个理念融入:1.知识系统理论;2.情感塑造理论;3.学生“能力本位”。以《现代饭店管理》为例: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本位”的实施
(一)具体措施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对学生“能力本位”理念的实施,同时注意塑造学生的职业情感,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
1.课程内容模块化
目前的教材在编法上都形式各异,作为教师应该学会整合,将相关内容组合在一起,分模块来展开教学。这正好解决了一个实战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这样向学生陈列出来的是实在的项目,并且明确能力培养方向。以《现代饭店管理》为例:
2.综合测评团队化
在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应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充分应用知识,并且要培育丰富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凡是我上过的课程,我几乎都会在开学初布置一个团队大作业,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强,要求在期中前后检查完成测评。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需要提交脚本,全体同学必须参加演出,同时需要体现作业完成的过程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以《组织行为学》为例:
3.作业考核菜单化
为了贯彻学生“能力本位”的实施,我所承担的课程几乎不会让学生做“请列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之类的能在书本上翻到答案,直接抄下来的习题。我给学生的作业大多都是菜单式的,是需要学生独立或以团队形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力性的开放式作业,学生可自主选择其一或二完成。比如:《饭店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第二章的作业:
4.岗位实践现场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成为行业中的某个角色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让他们有职业感与责任感。比如,模拟饭店环境让学生完成设定的岗位角色,或推荐学生直接进行顶岗实习等。又比如在《客源国概况》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境外路线的设计,独立完成一份境外路线策划案:从出境提示到景点的选择到费用预算等都必须考虑,最后在全体同学面前呈现自己的作品,并提交策划案本。再如,同一位境外部的员工向客户推荐一个新的旅游项目。结合所学所感,践行岗位角色, 学生在得到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其职业感知也得到了提高。
(二)基本保障
为了让学生在“知识系统理论”、“情感塑造理论”、学生“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下能达到预期目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保障任务顺利达成:
1.目标任务的设计要提前告知,并阐明评价标准与要求;
2.任务准备过程中,教师参与其选题及相关讨论的过程;
3.阶段性的督促检查学生的进展,解答或提供必要帮助;
4.全员参与评价总结提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5.教师在每项任务或能力训练后,依行业标准归纳提示。
(三)实施成效
目前,通过传统考核与教学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不错,同时也能非常有效地完成各类能力训练与拓展任务项目,反响良好。通过这样的课堂,学生不单收获了知识,更强化了职业素养和人际氛围。从与企业的交流来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错。
三、实施“能力本位”教学改革的问题与不足
综合来看,实施“能力本位”教学改革的问题与不足表现如下:
目前的教改只是个人的尝试,并没有得到更有力的认证,仅从学生及企业反馈找到依据;课时的限制和硬软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力本位”实施效果;完全符合设计理念的教材受到限制;标准评价体系缺失。
一、学生“能力本位”的内涵及教改的提出
(一)“能力本位”的内涵
“能力本位”:无论是加拿大CBE/DACUM教育模式,还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一般素质导向的模式,亦或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整合型模式,能力本位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它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技能训练的教育特征。特点:
1.课程目标由知识主体转向学生主体;
2.教育导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
3.教育程式由传统的“教程”逐步向“学程” 转化。
(二)能力本位与知识本位的比较
能力本位与知识本位的比较:1.知识本位课程是以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为出发点,能力本位则以能力结构为出发点;2.知识本位的课程体系以专家、教师意见为主,能力本位则以企业管理层与从业人员意见为主;3.知识本位注重从概念、定理定义出发,能力本位则从岗位技能需求出发;4.知识本位解决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能力本位则注重解决“干什么,如何干”的问题;5.知识本位强调知识的选择和吸收能力,而能力本位则强调以岗位能力为核心。
(三)“能力本位”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提出
不少人认为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事实上无论哪种教育都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好本领域的事情,会做才会管理。本科教学中除了强调学生的理论体系,依然不能忽视其能力培养,我认为“能力本位”的提出是对本科传统教学观念的及时补充,是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目标的。在本科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三个理念融入:1.知识系统理论;2.情感塑造理论;3.学生“能力本位”。以《现代饭店管理》为例: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本位”的实施
(一)具体措施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对学生“能力本位”理念的实施,同时注意塑造学生的职业情感,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
1.课程内容模块化
目前的教材在编法上都形式各异,作为教师应该学会整合,将相关内容组合在一起,分模块来展开教学。这正好解决了一个实战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这样向学生陈列出来的是实在的项目,并且明确能力培养方向。以《现代饭店管理》为例:
2.综合测评团队化
在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应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充分应用知识,并且要培育丰富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凡是我上过的课程,我几乎都会在开学初布置一个团队大作业,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强,要求在期中前后检查完成测评。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需要提交脚本,全体同学必须参加演出,同时需要体现作业完成的过程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以《组织行为学》为例:
3.作业考核菜单化
为了贯彻学生“能力本位”的实施,我所承担的课程几乎不会让学生做“请列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之类的能在书本上翻到答案,直接抄下来的习题。我给学生的作业大多都是菜单式的,是需要学生独立或以团队形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力性的开放式作业,学生可自主选择其一或二完成。比如:《饭店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第二章的作业:
4.岗位实践现场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成为行业中的某个角色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让他们有职业感与责任感。比如,模拟饭店环境让学生完成设定的岗位角色,或推荐学生直接进行顶岗实习等。又比如在《客源国概况》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境外路线的设计,独立完成一份境外路线策划案:从出境提示到景点的选择到费用预算等都必须考虑,最后在全体同学面前呈现自己的作品,并提交策划案本。再如,同一位境外部的员工向客户推荐一个新的旅游项目。结合所学所感,践行岗位角色, 学生在得到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其职业感知也得到了提高。
(二)基本保障
为了让学生在“知识系统理论”、“情感塑造理论”、学生“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下能达到预期目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保障任务顺利达成:
1.目标任务的设计要提前告知,并阐明评价标准与要求;
2.任务准备过程中,教师参与其选题及相关讨论的过程;
3.阶段性的督促检查学生的进展,解答或提供必要帮助;
4.全员参与评价总结提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5.教师在每项任务或能力训练后,依行业标准归纳提示。
(三)实施成效
目前,通过传统考核与教学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不错,同时也能非常有效地完成各类能力训练与拓展任务项目,反响良好。通过这样的课堂,学生不单收获了知识,更强化了职业素养和人际氛围。从与企业的交流来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错。
三、实施“能力本位”教学改革的问题与不足
综合来看,实施“能力本位”教学改革的问题与不足表现如下:
目前的教改只是个人的尝试,并没有得到更有力的认证,仅从学生及企业反馈找到依据;课时的限制和硬软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力本位”实施效果;完全符合设计理念的教材受到限制;标准评价体系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