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教学探究生成智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hen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驱动式教学是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从而营造生动而深刻的数学课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以苏教版教材的“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为例,在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只是一个“知识中转站”,更多的是一个引路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向未知知识进发。
  [关键词]问题驱动;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5-0082-0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的“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被放置于六年级上册,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之后进一步的学习内容。教材内容设置合理,难易适中,但是扩展性较弱。
  【设计思路】采取了“问题驱动式教学”;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开展新课引入、学习新知和概念深化的教学环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2.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讨论交流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一、设置悬念,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
  师: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了,那么仅仅依靠简单的四则运算就可以列出式子了吗?请思考问题:小彩灯是经常用来布置教室的道具。短的小彩灯每一段用4分米的电线,长的小彩灯每一段用6分米的电线,两种小彩灯各做18段,一共需要用多少米的电线?请列出算式。((1)18[×]4 18[×]6;(2)18[×](4 6))
  【评析:课始,教师要做的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由浅入深,通过先研究“能否利用简单的四则运算解决”,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提示学生还有进一步探究的可能性】
  二、学习新知,探究算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
  师:我将上面的问题换一下,看看大家利用以前的知识如何解答。做18段短的小彩灯和18段长的小彩灯一共用电线多少分米?
  師:请回想一下,这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你能总结整数四则运算的顺序吗?分数的混合四则运算与整数的混合四则运算是否规则相同呢?
  【评析: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联系旧的知识,从旧的知识出发探究新的知识,从而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整数四则运算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回忆,让学生将整数的规则扩展至分数混合四则运算当中,从而产生问题,开展探究。】
  师:请按照你猜测的运算规则计算前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并且对运算规则进行总结。
  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有括号先计算括号里面的。
  【评析: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总结规则,从而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动手操作的过程可以帮助他们对新的知识建立更为直观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师:观察上面两个算式,哪个算式更简单,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生:算式(2)更简单,因为括号里面相加的结果为10。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符合乘法分配律。
  【评析:通过比较、思考和讨论,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培养了数学思维。】
  【评析:例1的目的有两个:其一,帮助学生巩固分数混合四则运算的法则,加深学生的印象;其二,引入方程,使得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三、概念深化,总结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问题系列1】
  (1)现有两辆火车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对行驶,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从甲地开出的火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从乙地开出的火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请问:两列火车何时可以相遇?
  (2)两列火车仍从甲乙两地相对行驶,从甲地开出的火车行驶至目的地需要10小时,从乙地开出的火车行驶至目的地需要8小时,那么两车需要多久可以相遇?
  师:对于问题(1),两列火车在相遇时,各走了多少路程?路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请按照这个思路,列出计算式,并且进行计算。
  生1:两列火车行驶的路程之和为600千米。600[÷(60 75)=49](小时)。
  师:问题(2)与问题(1)的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
  生2:问题(2)已知时间,但是没有告诉我们路程和速度。
  师:是的。是否可以假设路程为定值1,此时两辆列车的速度就可以用我们常见的分数表示出来了?请大家自己进行计算。
  【评析:此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相遇问题,通过四则运算可求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直接讲授法,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对比问题(1)(2)之间已知条件的差别,学生就能够利用问题(1)的解题经验,解答问题(2)。通过解答应用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对运算规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评析:这一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整个教学活动更有层次,让学生理解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将立方体的边长设置为分数,结合表面积公式巧妙地设计出了分数的混合四则运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自然就理解了分数运算的工具作用。】
  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问题驱动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是探究性的课堂,也是层次分明的课堂。在问题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一步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点,学会应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收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数学课堂的效率也有所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静. 问题驱动,自主生成,引领发展——《对数概念》新授教学过程与反思[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2016(7).
  [2] 马丽辉. 问题驱动的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2):53-53.
  (责编 童 夏)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仅靠教师单向地传授数学知识,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和学习兴趣,也无法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数学课程提出了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過程性目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机会获得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中领悟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概念的形成和同化过程,强化数学规则学习的体验,使学生理解概念之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渗透模型思想,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思维的提升。那么,如何把数学模型思想融入数学知识中进行教学呢?  一、创设情境——看中知模  1.激活经验,引发需求  教
[摘 要]数量关系是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石。教师应注重低年级教学中数量关系的渗透,注重题意的表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学会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最终使学生能根据生活情境和实际经验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型。  [关键词]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表述题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47-02 
[摘 要]生长教学是突出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建构的课堂活动。要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互动对话中完成所学知识与已有经验的有效对接,需要从暴露已有经验开始,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让学生在反思和重构中生长知识和智慧,从而形成自己的数学经验。  [关键词]生长教学;相异构想;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05-03  杜威
[摘 要]从知识结构化、技能结构化、策略结构化、思维结构化四个方面实施数学结构化教学,能让学生全面、理性地了解和看待数学,扎实有效地实践和体验数学,合理地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最终为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科学精神;三角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5-0034-02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是
[摘 要]七巧板游戏以例题、练习题、数学拓展(栏目)等形式出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既然“游戏”素材已经成为教材内容,教师就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玩游戏”(操作),帮助学生通过游戏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操作活动的经验、开展思辨活动的经验,让学生在玩耍中初步形成数学素养。  [关键词]游戏素材;七巧板;活动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
[摘 要]“行”指“践行”或是“实践”。“行”既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宿。在数学教学中应始终贯穿“行”,为行而学、在行中学、学以致行、以行检学,使学生“行”在知识的产生过程,“行”在实践的应用过程。注重“行”的数学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践行;能行;为行而学;在行中学;学以致行;以行检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摘 要]学习材料是课堂教学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数学绘本就可作为学习材料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将数学绘本《保罗大叔分比萨》作为主要学习材料,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对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理解、问题解决、文化视野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分数;数学绘本;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3-0026-02
实施新课程应从五个方面进行突破  新课程改革就像朱自清笔下的“春”一样,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为了使新课程能够顺利实施,我们应从“五个方面”进行突破:  1.各方参与,大力宣传。课程改革必须得到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各个层面的理解和支持。不但教师和学校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全社会也要改变那种陈旧的人才观。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阐明课改的必要性,使社会形成共识,改变那种唯分数的评价观念。  2.加强培训
[摘 要]整理与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复习课的特点是容量大、内容多、时间紧。为了让复习课焕发生命活力,在复习“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时,先是鼓励学生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因势利导,并提供足够空间让学生主动学习,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形式和新颖的课堂小结,画龙点睛。  [关键词]整理与复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