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恬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的探究性、生成性、实践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为优化口语交际提供了可能,为学生学语言、用语言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一、丰富学生体验。解决了听说“源”问题
1、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的素材领域“宽”起来。学生在“板浦是我家”主题活动中,经历探究环境、体验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建设家乡的感情;学生在“我长大了”等活动中探究自我,感受生命的真谛,体验生命的价值和快乐;学生在“劳动最光荣”、“纸玩具制作”等活动中,了解到劳动的过程,感受体力劳动者的辛劳;学生在“苏光小学学生文明习惯的调查”活动中学习关注卫生习惯、安全行为;学生在“板浦四季风的研究”活动中亲近自然现象,探究自然,利用自然创造生活乐趣……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话题和内容唾手可得,无处不有,人文、科技、自然、地理、历史、文学,学校、小区、社会……在这宽广的领域中,学生可以选取感兴趣的、印象深的内容作为素材,为“言之有物”打下良好基础。
2、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的素材领域“活”起来。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交际能力。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在交际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唤醒了学生自觉谋求改善日常口语交际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来实现。创设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交际动机,还可以考察学生的交际水平,让口语交际素材“活”起来。
二、深化自我认识。保障“听说”表达渠道的顺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学生在不断发现、解决问题中深化了对自我、自然、社会生活的认识。
活动中学生的观察是深入、细致的,思考是积极主动、高质量的。在“走近板浦名人李汝珍”主题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实地参观文学巨匠李汝珍的故居,开展“我读《镜花缘》”读书活动,学生分为历史追踪组、名著小组、故居研究组、巨匠对板浦影响研究组。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仔细看、用心听、亲切触摸、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展开想象,开放了五官,全方位、深入走近名人李汝珍,获得了丰富的体验,深刻的认识,学习名人、热爱学习之情油然而生。下面就是学生在活动成果汇报中的表现:
学生1 李汝珍能写成旷世巨著《镜花缘》是我们板浦人的骄傲,真了不起。
学生2 《镜花缘》这部清代百回长篇小说,能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名气真大!
学生3 清代文学大师李汝珍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写成《镜花缘》,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4 李汝珍纪念馆还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呢,我们在参观学习时要注意保护文物,还要提醒游客保护文物。
三、提供展示情境。成为“听说”的真实演练场
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根据时间分短期和长期两种,各种课题在开展研究中学生的交往处于一定的情境中,调查、访问、小组交流、采访;尤其是成果汇报课上,学生往往据理力争,争得面红耳赤,讲得头头是道,避免了说假话、套话,避免了独白语言训练和“听说”机械割裂的现象。在教学口语交际《祝你生日快乐》前,我组织了一次主题为“祝福生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一次过生日的情境。课中“送礼物表情意”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祝贺,在引导学生说完祝贺的话语后.,还创设了学生送贺卡情境,通过师生、生生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同时引导他们使用礼貌语言,很多学生说的声情并茂,课后还有很多学生真的将自制的贺卡送给了我,并亲口表达了对我的祝贺,通过这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让我真正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让他们学会了在生活中交际。
四、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为学生个性表达创造条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认识、体验,搭建了学生个性充分展示的天地,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的“写自己想说的话,不拘形式。”
“生活如同泉源,语文犹如溪水。泉眼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才会自然而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要使语文之溪涓涓长流,学生必须要在生活中具备丰富的“理论”准备、信息积储。学生要通过多彩的实践活动,逐渐丰富自己的认识,增强感悟。平时教会学生留心生活、注意身边所发生的一切,让学生眼能及物、耳听能闻、心中有感。
五、关注真实对话文明交往。让学生做人、作文、交往合一
综合实践活动中要进行调查采访,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基本上是模拟生活情境,我总觉得学生交谈起来与生活实际脱节,而在搞综合实践的活动中课堂开放了,走向室外,走进了生活,真实的交际情境,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在我班开展综合实践的活动中,学生由起初的不敢说、不知说什么,逐渐有了进步,学会了组织语言,调查采访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深度。一位家长在家长会上就说:“我们周明以前从不与生人交谈,在活动中有了锻炼,家里来了客人,他能主动去聊天了。”在语文课堂上,我发现一直让我头疼的学生读书问题也得到了改善,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们把搜集到了资料大家共同分享,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孩子们也变得爱读书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会让学生记日记,写写自己的感想收获,也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综合实践课程和语文学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与口语交际同生共建。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发挥着系统教育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课改一线的老师,我们应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形式,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性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丰富学生体验。解决了听说“源”问题
1、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的素材领域“宽”起来。学生在“板浦是我家”主题活动中,经历探究环境、体验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建设家乡的感情;学生在“我长大了”等活动中探究自我,感受生命的真谛,体验生命的价值和快乐;学生在“劳动最光荣”、“纸玩具制作”等活动中,了解到劳动的过程,感受体力劳动者的辛劳;学生在“苏光小学学生文明习惯的调查”活动中学习关注卫生习惯、安全行为;学生在“板浦四季风的研究”活动中亲近自然现象,探究自然,利用自然创造生活乐趣……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话题和内容唾手可得,无处不有,人文、科技、自然、地理、历史、文学,学校、小区、社会……在这宽广的领域中,学生可以选取感兴趣的、印象深的内容作为素材,为“言之有物”打下良好基础。
2、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的素材领域“活”起来。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交际能力。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在交际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唤醒了学生自觉谋求改善日常口语交际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来实现。创设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交际动机,还可以考察学生的交际水平,让口语交际素材“活”起来。
二、深化自我认识。保障“听说”表达渠道的顺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学生在不断发现、解决问题中深化了对自我、自然、社会生活的认识。
活动中学生的观察是深入、细致的,思考是积极主动、高质量的。在“走近板浦名人李汝珍”主题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实地参观文学巨匠李汝珍的故居,开展“我读《镜花缘》”读书活动,学生分为历史追踪组、名著小组、故居研究组、巨匠对板浦影响研究组。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仔细看、用心听、亲切触摸、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展开想象,开放了五官,全方位、深入走近名人李汝珍,获得了丰富的体验,深刻的认识,学习名人、热爱学习之情油然而生。下面就是学生在活动成果汇报中的表现:
学生1 李汝珍能写成旷世巨著《镜花缘》是我们板浦人的骄傲,真了不起。
学生2 《镜花缘》这部清代百回长篇小说,能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名气真大!
学生3 清代文学大师李汝珍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写成《镜花缘》,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4 李汝珍纪念馆还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呢,我们在参观学习时要注意保护文物,还要提醒游客保护文物。
三、提供展示情境。成为“听说”的真实演练场
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根据时间分短期和长期两种,各种课题在开展研究中学生的交往处于一定的情境中,调查、访问、小组交流、采访;尤其是成果汇报课上,学生往往据理力争,争得面红耳赤,讲得头头是道,避免了说假话、套话,避免了独白语言训练和“听说”机械割裂的现象。在教学口语交际《祝你生日快乐》前,我组织了一次主题为“祝福生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一次过生日的情境。课中“送礼物表情意”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祝贺,在引导学生说完祝贺的话语后.,还创设了学生送贺卡情境,通过师生、生生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同时引导他们使用礼貌语言,很多学生说的声情并茂,课后还有很多学生真的将自制的贺卡送给了我,并亲口表达了对我的祝贺,通过这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让我真正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让他们学会了在生活中交际。
四、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为学生个性表达创造条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认识、体验,搭建了学生个性充分展示的天地,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的“写自己想说的话,不拘形式。”
“生活如同泉源,语文犹如溪水。泉眼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才会自然而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要使语文之溪涓涓长流,学生必须要在生活中具备丰富的“理论”准备、信息积储。学生要通过多彩的实践活动,逐渐丰富自己的认识,增强感悟。平时教会学生留心生活、注意身边所发生的一切,让学生眼能及物、耳听能闻、心中有感。
五、关注真实对话文明交往。让学生做人、作文、交往合一
综合实践活动中要进行调查采访,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基本上是模拟生活情境,我总觉得学生交谈起来与生活实际脱节,而在搞综合实践的活动中课堂开放了,走向室外,走进了生活,真实的交际情境,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在我班开展综合实践的活动中,学生由起初的不敢说、不知说什么,逐渐有了进步,学会了组织语言,调查采访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深度。一位家长在家长会上就说:“我们周明以前从不与生人交谈,在活动中有了锻炼,家里来了客人,他能主动去聊天了。”在语文课堂上,我发现一直让我头疼的学生读书问题也得到了改善,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们把搜集到了资料大家共同分享,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孩子们也变得爱读书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会让学生记日记,写写自己的感想收获,也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综合实践课程和语文学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与口语交际同生共建。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发挥着系统教育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课改一线的老师,我们应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形式,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性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