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武术比赛的文化展望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cha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1
  摘 要 本篇文章以文化学为视角,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武术比赛进入奥运会赛场,总结提出了坚持武术入奥信念;舆论宣传中国武术的优越性等观点。结论:武术竞赛以民族内养为根本,开创全球化发展模式,从而促进种子文明的长期对话和交流。
  关键词 文化学 武术 奥运会
  一、前言
  2005年10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南京首次表示,武术将作为比赛项目出现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全称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武术比赛”。从1936年参加柏林奥运会表演,到2008年奥运会同台比赛,武术等待了72个春秋。“新北京,新奥运”为武术提供了绝好的机遇。
  二、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武术比赛”为契机,推动武术全球化发展
  (一)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坚定武术入奥信念
  武术比赛成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能够跟随奥运会同步举行,尽管与奥运会项目存在本质的差异,但是同样会产生一种中西体育文化平等对话与交融的效应,我们应该看到武术全球化的希望。
  在2000年第27届奥运会韩国跆拳道实现了奥运梦想,大家可知,1988年第24届奥运会韩国跆拳道是被列为表演赛项目的。武术吸收了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医学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修身养性、防身健体等功能,具有娱乐、竞技、表演等社会价值,被国人视为国术。
  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不但被列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而且被列为各类比赛的竞技项目,走向了体育竞技舞台。在1990年武术成为了亚运会正式项目,1991北京举行了首次世界武术锦标赛。21世纪初,国际武术联合会的会员总数达到了106个.至此,武术竞赛经过半个世纪的“奥林匹克”化发展,竞赛组织与规则趋于奥运会运行模式,并正在逐步完善。
  随着体育全球化的发展,西方体育已经形成了强势文化。强势文化的形成不意味着垄断,文化的“多元一体”模式才是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们相信能够和西方体育相媲美的东方体育唯有武术。“北京2008奥运会武术表演”是武术向全世界展现准奥运项目实力的绝好机会。但是,我们也同样面临严峻挑战。
  (二)宣传中国武术的优势,促进北京2008奥运会武术比赛的中西文化交融
  “更快、更高、更强”是全球化竞技体育的主旋律,奥运赛场上,运动员通过竞技场展现本质力量,由此引发的奥林匹克精神不良异化,容易导致某些社会问题,也会危及奥林匹克运动繁荣健康发展. “讲武之礼”的武术,秉承传统文化,注重内外双修,强调“精气神”,宣扬“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和谐理念,与奥林匹克主义——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不妨碍将“至真、至善、至美”作为“北京2008奥运会武术比赛”的格言,与“更快、更高、更强”的现代奥林匹克格言形成对比,这样,武术响应奥林匹克精神,奥运会也需要吸纳中国武术文化。
  北京2008奥运会武术比赛所体现的“至真、至善、至美”将赋予奥林匹克运动的新时代印信,维护“和平、友谊、相互了解和公平竞技”的奥林匹克精神真正回归。维护奥运文化“多元一体”,推动不同体育文明的对话和交融,北京2008奥运会将更加精彩纷呈。
  (三)借鉴武术“长兵”比赛, 以民族化内养尝试武术竞赛新模式
  武术运动项目有武术套路和散打、太极推手、中国式摔跤、短兵、长兵、长短兵等。在武术的奥运会战略发展进程中,国人首推武术套路和散打。武术套路由规定套路发展到自选,有规定动作到自编全套,音乐有无道选配再到创编,武术套路在不断发展中创新和完善,发展较为成熟。其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借鉴了自由操和跳水等项目优点,已经达到了奥运会的裁判“可操作性”要求。
  三、国际大环境下的清醒认识
  上面所叙述的是武术进入奥运会大家庭的美好展望,但是,步履艰难的武术进入奥运会历程,已经逼迫我们重新审视武术现代化的目标、方式和途径。
  发祥于东方文化我吐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武术,本应是地地道道的东方体育项目,所谓地道就是它的文化基础完全是东方的,其表现形式是区别于西方的,它的追求目标是东方的。不过,经过我们本民族一个世纪对西方体育的认识与接纳、追求与仿效后,我们的民族体育的发展模式都“洋”化了,甚至它的文化基础都在动摇,原来追求内敛的武术,变的追求外在;原本追求体悟的武术,变的追求简单;原本没有最好且自我评判的武术,变的只为冠军喝彩.
  所以,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理念:武术的真正继承和发展,重心仍在我们民族的本土,或者是在保持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核不变的前提下的武术世界传播。
  四、结语
  武术是中国华夏五千年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与西方体育一样,有着辉煌的文明史。现在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融合体育文化、人文社会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为一体,倡导“更快、更高、更强”的平等竞争理念。武术则融合了东方体育身心兼修的哲理,体现“至真、至善、至美”的价值观。奥林匹克运动源于西方竞技体育,武术是东方体育的杰出代表;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意味着中西文化的对话和交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抓住机会,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以民族化内养为根本,在不改变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核不变的前提下,改革和创新武术比赛模式,促进武术全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奥林匹克学编写组.奥林匹克学[M].2002.
  [2] 胡美兰,张利,黄日权.武术国际传播过程中的改革与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
  [3] 苏长来,聂华.武术进入奥运之我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6).
  [4] 杜冬玲,马飞.奥运会职业化运作的特征及运作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1  摘 要 随着社会日益发展,健身理念的普及,大家对于健康有着良好的追求,水上体育运动项目也尤为受欢迎。所以,渐渐的产生了很多有关水的运动健身项目。  关键词 水上运动 游泳 水上健身操 跳水  一、前言  人类生活在这个生命起源于水的地球上,生产活动都与水息息相关,一切的活动都离不开水的存在。进而从原始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1  摘 要 健美操课的出现深受广大女生的喜受,开创了体育教学的新局面,然而如何全面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深入探讨。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认为今后健美操课应在健、力、美综合训练上下功夫。健、力、美综合训练,将是健美课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 健 力 美 力量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1  摘 要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本文主要研究在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太极拳的教法问题,使其更好地适应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达到健身的效果。  关键词 中学 太极拳 教法  一、问题提出  在中学阶段的太极拳体育教学中,既要考虑到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又要考虑到处于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