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蓝海”战略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企业界提出了 “红海”“蓝海” 两个新名词。所谓“红海”,就是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也就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每个产业的界限和竞争规则都为人们所知,利润和增长的前途越来越黯淡。所谓“蓝海”,就是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它代表亟待开发的市场,代表着创造新需求和高利润增长的机会。当我第一次看到“红海”与“蓝海”的时候就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的学校建设”和“特色学校建设”。
  一直以来,所有的学校都在软件、硬件、教学质量上下工夫、做比拼,这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的传统模式学校建设就好比滚滚“红海”,是教育界已经熟知的竞争空间。而目前重庆市大力倡导的特色学校建设,要求各个学校改变千校一面的局面,扬长避短,优势发展,突出选择性,多样化、个性化地办好每一所学校。在我看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是重庆教育界实施的“蓝海”战略。特色学校建设就是学校突破“红海”的传统竞争,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竞争上,而是放在自身创造价值的飞跃上,并由此跳出传统模式,打造崭新的特色学校模式,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从2008年9月至今,重庆市渝中区马家堡小学(以下简称为“本校”)在“特色学校建设”之路上走了两年,纵观两年来学校的发展变化,我们意识到:找准特色学校建设的起点,为学校特色准确定位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首要任务;以文化为根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确为把本校打造成为优质特色教育品牌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有诸多感触,其中有三点感受颇为深刻。
  
  一、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是实力积蓄的渐变过程
  从时间角度而言,一个优质教育品牌的产生,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积淀,从而使其品质和特征都具有一种稳定性。从空间角度而言,一个优质教育品牌,必须在一定区域中具有强势影响,表现出其示范性。因此,优质教育品牌,是一种“时空共构”的结果。特色学校建设就是在打造教育界的品牌,就是通过梳理、发掘学校文化内涵,在彰显文化特质的同时,为学校贴上鲜明的个性标签。特色学校建设有利于一座学校的文化传承和建设,通过打造学校特色,来增强文化“软实力”, 积蓄学校发展的内力,从而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未来学校的发展就是以文化论输赢。在中心城区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战略的大环境下,各个学校必须通过文化来寻求发展后劲,借助文化力量的积蓄实现再次腾飞。所以,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是实力积蓄的渐变过程;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一个长期探索、逐步形成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创建特色学校是一项永远只有起步,没有止步的工作。
  
  二、人力资源是差异化竞争中的软实力
  特色学校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最终取决于特色学校建设中的人力资源(这里所讲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特色学校建设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特色学校建设中的执行队伍、特色学校建设中的扶持力量)的优化程度。因此,我认为特色学校建设中的人力资源是差异化竞争中的软实力。
  就特色学校的创建而言,它不仅是校长一个人的事,也是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事业,它同样也属于社会事业,理应得到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帮扶。要想在特色学校建设的差异化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在人力资源这个软实力上下工夫。
  
  三、特色学校的打造是传承,更是超越
  目前,一些学校对特色学校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有人认为有几个特色项目或有几个特长生,就是特色学校;也有人撇开学校多年办学中潜在的特色优势,独辟蹊径,打造一个新特色;还有人为了追求特色而制造特色,在短时间内不断更换特色项目……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对特色学校的定位认识不够准确造成的。我认为,特色学校的打造是传承,更是超越。学校特色的确立应该是对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对学校办学现状的突破,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引领,那么选择的特色项目就一定要符合校情。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一直是英国教育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是因为学校管理和企业管理之间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可以把企业组织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引入学校组织的管理领域。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的战略就是企业组织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引入学校组织管理的最好例证。在“特色学校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必须寻求到属于自己学校的那片“蓝海”,才能决胜于滚滚“红海”中!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马家堡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次体育课程改革是历次课程改革幅度最大的一次,许多新的理念和内容需要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去认识、理解和体会。没有具体的方法可借鉴,只能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去探索和实验。兴奋、困惑和摸索是笔者参与这次课改至今的感受和体会。  关键词:兴奋;困惑;摸索    和广大体育教师一样,笔者抱着成为一个适时的体育教师的初衷,求得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后,仔细阅读、认真研究,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新
摘要:农村教师培训是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培训质量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培训模式是提升农村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本文从实现区域教育整体升位入手,探索了“请上来、送下去、‘网’起来”培训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农村教师培训;培训模式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的相对滞后制约着区域教育的发展,这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实现区域教育整体升位,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理想道德观念培养的重要途径,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如何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落实政治课教学目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教师;难点;人格魅力;教法魅力    初中政治由于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给教师提出两个难点:①政治课本身比较枯燥;②学生受年龄限制,对一些理论知识没有感性认识,难以理解。
日本东京一家贸易公司一位专门负责为客商订票的小姐,负责给德国一家公司的经理购买往返东京和大阪之间的火车票。不久,这位经理发现,每次去大阪,他的座位总在靠列车右边的窗口,每次回东京,又总在靠左边的窗口。问这位购票的小姐,答曰:为的是能让您往返都能欣赏美丽的富士山。这位德国经理深为感动,当然也就乐于和日本的这家公司进行贸易合作了。  管理的艺术是相通的。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往往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
摘要: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引入中、英文化范畴中的不同价值观:个体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前者源自英国,后者源自中国。本文分析这两种价值观产生的不同时代背景,然后就这两种价值观对英、汉语言产生的某些影响进行阐述。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个体主义;集体主义    什么是文化?古今中外,学者们对此提出过许多定义。季羡林先生曾统计过,有500多种。简单与复杂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的概念亦是如此
一、当前课堂提问的现状  1.提问随意性较大  提问是许多教師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可有不少教师课前不精心钻研教材,不能根据学生实际预设问题,上起课来,经常随意提问。这些随意性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有些问题又过于深奥,使课堂出现冷场,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时,一位老师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伏尔泰的形象之后,继续发问:“伏尔泰的形象
编者按:有这么一个人,30多年如一日,走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潜心研究一种在外人看来恐怖的动物——蜘蛛。在快退休年龄时,他的名片上标注仅是高级实验工程师,相当于副教授待遇,进入大学工作时学历也仅仅是初中。然而,他从事的事业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享誉世界。面对鲜花和掌声,他却表示想要安静地从事研究。他就是中国的“蜘蛛侠”——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刘凤想。    谈到蜘蛛,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个人,他
一、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倡学“问”的教育基础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品德与社会活动的交流机会。问题教学是目前推广比较广泛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养成品格。品德与社会课要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就必须让学生在问题探索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培养“问”的意识,学会“
摘要:数学写作是在一定的知识储备下,对已有的数学信息分析、比较、内化、综合从而产生想法或感受,并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学习过程。运用于课堂中能够促使学生分析、比较事实,综合相关材料,从而将数学知识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思想。数学写作的内容包括数学知识、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的自我反思行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式上由日记或日志、注记或注释、数学小论文等。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教研室推行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如何拓展美术设计的应用领域,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笔者尝试在美术设计课中,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美术设计与适合自己的专业特点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设计作品,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和科学相结合;创新能力    目前,各大高校在极力呼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尤其是艺术素质。许多普通高校(非艺术类高校)纷纷开设了相关的艺术课程,其中有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美术基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