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en19112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161-01
  
  传统的数学教学,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单纯以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题海战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有机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能巧设情境,就会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国论文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例如:完成下列计算:2+4=?
  2+4+6=?
  2+4+6+8=?
  ……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这样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对一些问题,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想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多做些这样的练习,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很有效。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才能充满创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从人工智能教育的涵义、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设计等角度阐述适合这一新型学习模式的教学课件设计策略。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 课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152-01    人工智能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门前沿学科,是在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
[摘要]突破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难点,一是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二是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三是大量阅读课外书识字。四是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关键词]识字教学 难点突破 体会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154-01    低年级学生在识字中,音、形、义三方面,字形是难点,解决了这一问题就为提前阅读创造了有利的
[摘要]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于音乐艺术使命,追求“成品”的灌输,致使教师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潜在能力。新时期下幼儿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在一个个音乐活动过程中要致使幼儿发展什么能力,锻炼什么技能,获得什么情感,形成什么态度,明确幼儿音乐教育在幼儿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关键词]音乐教育 发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
介绍了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中的棋盘格式问题 ,以及目前解决这一问题常用的几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高斯窗函数解决棋盘格式问题的新方法 ,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一方法的
[摘要]职业技能培养与课程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理论课与生产实习课交叉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让实践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职业技能证为导向,突显高职教育特色,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关键词]高职 电专业 职业技能培养 课程教学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157-01    强化与重视实践教学活动,是
[摘要]网络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无可以拟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然而,它却缺少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间、师生间浓烈的情感交流氛围,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因此,主要探讨如何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教育。  [关键词]网络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158-01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
为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指出:“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