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更长远的历史时段来看,里维拉所领导的“壁画运动”在现代主义大行其道、征服一切的时刻及时使历史的车头发生转向,避免了无视艺术本体和发展规律的盲目行为,使得历史的积淀与现代化的创新相融合。
墨西哥“壁画运动”(Mexican Mural Movement)三杰之一的奥罗斯科曾发表演说道:“绘画最高级、最理性、最纯粹和最有力的形式就是壁画,它也是最公正无私的,因为它不可能成为个人谋私利的工具,不能为少数特权者服务,它是为人民的,是为所有人的艺术。”这段话道出了20世纪初期墨西哥“壁画运动”的特征和基本准则。此时刚刚获得革命成功的墨西哥政府在文化和艺术方面推行积极发展的政策。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决定创作一批形式新颖、具有民族特色、充满活力和革命激情的艺术作品,于是墨西哥“壁画运动”应运而生。
墨西哥“壁画运动”是最有组织和社会目的的,倡导“艺术不应该只是满足于个人的表达,而应该对大多数人具有积极启示教育意义”,主动让艺术发挥社会作用;同时鼓励壁画家们吸取欧洲现代艺术的成果,并运用到墨西哥的社会环境,使之变成自己的艺术形式,适应直接与墨西哥人民进行视觉对话的需要。在欧洲艺术强势压力之下,这场“壁画运动”的本质是要在艺术上确立墨西哥本土文化的民族身份,实际上这既是一场文化艺术上的变革,也是墨西哥民族艺术思想猛醒的标志。
领导这场艺术革命的是被称之为墨西哥“壁画三杰”的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乔斯·克莱门特·奥罗斯科(Jose Clemente Orozeco)和大卫·西盖罗斯(David Siqueiros)。其中,被誉为“墨西哥壁画之父”的里维拉凭借丰富的艺术阅历和成熟的艺术思想,在这场“壁画运动”中扮演了主导性的角色。10月19日,“迭戈·里维拉——墨西哥的骄傲”展览在中国美术馆拉开了帷幕。
自1906至1922年,里维拉在国外待了十几年,在这期间他游历欧美各国,足迹遍及西班牙、比利时、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苏联等,他学习和研究各个地方的绘画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政治观念,为其后来的艺术创作和政治活动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其所游历的国家之中,法国和意大利的艺术风格和观念对里维拉的影响最大。里维拉与当代美术巨匠毕加索、克利、格里斯等人结识交往,艺术风格也受其影响。
里维拉早期的艺术创作受到了立体主义风格影响,画面由规整的几何形块面构成,强调其平面感,这在他的壁画作品《创世纪》(Creation)中表现较为明显。从1920至1922年,里维拉在意大利潜心学习和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这是里维拉回墨西哥定居之前的最后一站,同时也是对他所倡导的墨西哥“壁画运动”具有指向性意义的一站,奠定了“壁画运动”的方向和基调。
回到墨西哥的里维拉重新发现了自己所处的社会,发现了正在形成激流势力的青年力量和群众力量。尽管在此之前里维拉就已经放弃了部分立体主义的风格而转向意大利文艺复兴所指向的民族道路,但这种态度直到其回到墨西哥才变得更加清晰和明确。里维拉宣布要摒弃那种“极端的理性绘画和所谓纯艺术”。
里维拉为许多学校和国家美术馆等公共建筑创作了大型壁画,在他的壁画中,他将立体主义、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高更等人的原始主义,以及墨西哥本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了既具有现代绘画意识,又充分体现民族历史,能够为大众所认识和喜闻乐见的全新艺术形式。《墨西哥的历史》(The History of Mexico)、《穿过峡谷》(Go Through the Canyon)等作品是里维拉前期的重要代表作。为了表现壁画中的民族特色,里维拉更多地考虑从民族艺术的角度出发进行创作。为此,他经常出入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对墨西哥古代各民族的服装、工具、兵器、生活习俗等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这一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的壁画。
里维拉的代表作《墨西哥的历史》,是其为殖民政府遗留下来的宫殿中央楼梯的回廊所创作的大型历史题材壁画,前后历时7年。内容自印第安人创造文化和神话开始,经过西班牙殖民时代,到墨西哥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独立革命以及后来的墨西哥现代化过程等墨西哥的全部历史。画中印第安人的风俗、生活细节、宗教仪式、市场以及殖民主义者来到美洲后对印第安人的掠夺、奴役和残杀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班牙人的到来》(The Spanish are Coming)是《墨西哥的历史》中的一部分,画面上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打破了印第安人质朴、平静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开启了印第安人民的血泪史。天空是阴沉的,弥漫着哀愁和沉重的气氛。远处的海里停泊着殖民者的船只,大树上悬挂着被吊死的印第安人的尸体,成群赤身裸体的印第安人在白人皮鞭的驱赶下去开矿、砍伐树木、耕耘或者搬运沉重的货物。近处西班牙人和殖民总督正在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成群的努力正被打上标记。西方的传教士正在传播基督的福音,却无视身边的罪恶,表现出极大的讽刺意味。在印第安人城镇的废墟上正盖起带有十字架的教堂。一个印第安妇女提着一个包裹,背着年幼的孩子正被无情地卖掉,孩子的眼中流出凄凉的泪水,让人惨不忍睹。大量的牛马、猪羊正被掠夺走,连牲畜的眼中都充满哀愁。
墨西哥人民抗击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行为被描绘得气势恢宏,整个画面充满原始、古朴的神秘气息,浓郁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以及结实而富有雕塑感的人物形体都构成了里维拉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1933年里维拉应聘到纽约为新落成的洛克菲勒中心作画,他画了《十字路口的人类》(Mankind at the Crossroads),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画里有列宁的形象,创作进行到一半,洛克菲勒和他发生争执,最终里维拉被解聘。次年他在墨西哥城重新画了这个作品,取名为《人,宇宙的控制者》(Man,Controller of the Universe)。在此作品中,工业技术和科学的进步力量指导着宇宙,一名蓝眼睛的领军人物象征美国的进步。技术如果用来满足贪欲和统治(画面右边),就会带来不幸;如果追求为工人阶级改善物质生活(画面左边),自由也就随之而来。里维拉通过大量富含象征寓意的形象的运用,不同时空的事件组合,以及朴素而又古拙的描绘技巧,创造了场而宏大的“史诗般”的主题氛围。特别是在形象的处理上,没有那种在细节上的精心描绘,而从整体上把握画而,用单纯的绘画手法,使作品具有了“伟大的写实主义”的品质,传递出里维拉对未来的希望和信任,同时加强了对观众的精神上的感染力度。
里维拉的壁画艺术在继承了本土印第安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了现代派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带有怪诞和神秘意味的写实风格,他的艺术中始终背负着沉重的民族责任感与社会良知感,他以艺术家特有的敏锐密切关注现实以粗犷浑厚的人物形象和充满隐喻的神秘气息表现特定时代下墨西哥的社会生活。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画作都是关于民族文化和个人感悟的,还含有对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和人类命运的积极思考。如今,里维拉的作品已作为全体墨西哥人民所有的艺术遗产被立法保护,而他本人也作为重要文化符号,刻印在墨西哥的当代文化史中。
墨西哥艺术混合了印第安的土著文化和欧洲的文化,在这种杂交的过程中,有痛苦,也有惊喜。尽管随着墨西哥壁画三杰的相继去世,里维拉所倡导的立足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朴素绘画逐渐被受到表现主义影响的艺术风格所取代。但是从更长远的历史时段来看,里维拉所领导的“壁画运动”在现代主义大行其道、征服一切的时刻及时使历史的车头发生转向,避免了无视艺术本体和发展规律的盲目行为,使得历史的积淀与现代化的创新相融合。而像里维拉这样的有深厚欧洲艺术基础又扎根本土的艺术家,才能将墨西哥独一无二的艺术之美展现给世界。
墨西哥“壁画运动”(Mexican Mural Movement)三杰之一的奥罗斯科曾发表演说道:“绘画最高级、最理性、最纯粹和最有力的形式就是壁画,它也是最公正无私的,因为它不可能成为个人谋私利的工具,不能为少数特权者服务,它是为人民的,是为所有人的艺术。”这段话道出了20世纪初期墨西哥“壁画运动”的特征和基本准则。此时刚刚获得革命成功的墨西哥政府在文化和艺术方面推行积极发展的政策。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决定创作一批形式新颖、具有民族特色、充满活力和革命激情的艺术作品,于是墨西哥“壁画运动”应运而生。
墨西哥“壁画运动”是最有组织和社会目的的,倡导“艺术不应该只是满足于个人的表达,而应该对大多数人具有积极启示教育意义”,主动让艺术发挥社会作用;同时鼓励壁画家们吸取欧洲现代艺术的成果,并运用到墨西哥的社会环境,使之变成自己的艺术形式,适应直接与墨西哥人民进行视觉对话的需要。在欧洲艺术强势压力之下,这场“壁画运动”的本质是要在艺术上确立墨西哥本土文化的民族身份,实际上这既是一场文化艺术上的变革,也是墨西哥民族艺术思想猛醒的标志。
领导这场艺术革命的是被称之为墨西哥“壁画三杰”的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乔斯·克莱门特·奥罗斯科(Jose Clemente Orozeco)和大卫·西盖罗斯(David Siqueiros)。其中,被誉为“墨西哥壁画之父”的里维拉凭借丰富的艺术阅历和成熟的艺术思想,在这场“壁画运动”中扮演了主导性的角色。10月19日,“迭戈·里维拉——墨西哥的骄傲”展览在中国美术馆拉开了帷幕。
自1906至1922年,里维拉在国外待了十几年,在这期间他游历欧美各国,足迹遍及西班牙、比利时、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苏联等,他学习和研究各个地方的绘画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政治观念,为其后来的艺术创作和政治活动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其所游历的国家之中,法国和意大利的艺术风格和观念对里维拉的影响最大。里维拉与当代美术巨匠毕加索、克利、格里斯等人结识交往,艺术风格也受其影响。
里维拉早期的艺术创作受到了立体主义风格影响,画面由规整的几何形块面构成,强调其平面感,这在他的壁画作品《创世纪》(Creation)中表现较为明显。从1920至1922年,里维拉在意大利潜心学习和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这是里维拉回墨西哥定居之前的最后一站,同时也是对他所倡导的墨西哥“壁画运动”具有指向性意义的一站,奠定了“壁画运动”的方向和基调。
回到墨西哥的里维拉重新发现了自己所处的社会,发现了正在形成激流势力的青年力量和群众力量。尽管在此之前里维拉就已经放弃了部分立体主义的风格而转向意大利文艺复兴所指向的民族道路,但这种态度直到其回到墨西哥才变得更加清晰和明确。里维拉宣布要摒弃那种“极端的理性绘画和所谓纯艺术”。
里维拉为许多学校和国家美术馆等公共建筑创作了大型壁画,在他的壁画中,他将立体主义、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高更等人的原始主义,以及墨西哥本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了既具有现代绘画意识,又充分体现民族历史,能够为大众所认识和喜闻乐见的全新艺术形式。《墨西哥的历史》(The History of Mexico)、《穿过峡谷》(Go Through the Canyon)等作品是里维拉前期的重要代表作。为了表现壁画中的民族特色,里维拉更多地考虑从民族艺术的角度出发进行创作。为此,他经常出入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对墨西哥古代各民族的服装、工具、兵器、生活习俗等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这一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的壁画。
里维拉的代表作《墨西哥的历史》,是其为殖民政府遗留下来的宫殿中央楼梯的回廊所创作的大型历史题材壁画,前后历时7年。内容自印第安人创造文化和神话开始,经过西班牙殖民时代,到墨西哥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独立革命以及后来的墨西哥现代化过程等墨西哥的全部历史。画中印第安人的风俗、生活细节、宗教仪式、市场以及殖民主义者来到美洲后对印第安人的掠夺、奴役和残杀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班牙人的到来》(The Spanish are Coming)是《墨西哥的历史》中的一部分,画面上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打破了印第安人质朴、平静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开启了印第安人民的血泪史。天空是阴沉的,弥漫着哀愁和沉重的气氛。远处的海里停泊着殖民者的船只,大树上悬挂着被吊死的印第安人的尸体,成群赤身裸体的印第安人在白人皮鞭的驱赶下去开矿、砍伐树木、耕耘或者搬运沉重的货物。近处西班牙人和殖民总督正在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成群的努力正被打上标记。西方的传教士正在传播基督的福音,却无视身边的罪恶,表现出极大的讽刺意味。在印第安人城镇的废墟上正盖起带有十字架的教堂。一个印第安妇女提着一个包裹,背着年幼的孩子正被无情地卖掉,孩子的眼中流出凄凉的泪水,让人惨不忍睹。大量的牛马、猪羊正被掠夺走,连牲畜的眼中都充满哀愁。
墨西哥人民抗击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行为被描绘得气势恢宏,整个画面充满原始、古朴的神秘气息,浓郁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以及结实而富有雕塑感的人物形体都构成了里维拉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1933年里维拉应聘到纽约为新落成的洛克菲勒中心作画,他画了《十字路口的人类》(Mankind at the Crossroads),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画里有列宁的形象,创作进行到一半,洛克菲勒和他发生争执,最终里维拉被解聘。次年他在墨西哥城重新画了这个作品,取名为《人,宇宙的控制者》(Man,Controller of the Universe)。在此作品中,工业技术和科学的进步力量指导着宇宙,一名蓝眼睛的领军人物象征美国的进步。技术如果用来满足贪欲和统治(画面右边),就会带来不幸;如果追求为工人阶级改善物质生活(画面左边),自由也就随之而来。里维拉通过大量富含象征寓意的形象的运用,不同时空的事件组合,以及朴素而又古拙的描绘技巧,创造了场而宏大的“史诗般”的主题氛围。特别是在形象的处理上,没有那种在细节上的精心描绘,而从整体上把握画而,用单纯的绘画手法,使作品具有了“伟大的写实主义”的品质,传递出里维拉对未来的希望和信任,同时加强了对观众的精神上的感染力度。
里维拉的壁画艺术在继承了本土印第安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了现代派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带有怪诞和神秘意味的写实风格,他的艺术中始终背负着沉重的民族责任感与社会良知感,他以艺术家特有的敏锐密切关注现实以粗犷浑厚的人物形象和充满隐喻的神秘气息表现特定时代下墨西哥的社会生活。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画作都是关于民族文化和个人感悟的,还含有对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和人类命运的积极思考。如今,里维拉的作品已作为全体墨西哥人民所有的艺术遗产被立法保护,而他本人也作为重要文化符号,刻印在墨西哥的当代文化史中。
墨西哥艺术混合了印第安的土著文化和欧洲的文化,在这种杂交的过程中,有痛苦,也有惊喜。尽管随着墨西哥壁画三杰的相继去世,里维拉所倡导的立足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朴素绘画逐渐被受到表现主义影响的艺术风格所取代。但是从更长远的历史时段来看,里维拉所领导的“壁画运动”在现代主义大行其道、征服一切的时刻及时使历史的车头发生转向,避免了无视艺术本体和发展规律的盲目行为,使得历史的积淀与现代化的创新相融合。而像里维拉这样的有深厚欧洲艺术基础又扎根本土的艺术家,才能将墨西哥独一无二的艺术之美展现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