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诗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封面画作是邵灶友所绘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诗意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题解
  望湖楼,在杭州西湖昭庆寺前。本题共五首,这是第一首。诗人在酒醉中,生动如实地描绘了一场大阵雨由黑云翻滚、倾盆而下至风来雨散的过程。
  注释
  翻墨:像翻洒的墨汁似的。
  白雨跳珠:白色的雨点像乱跳的珍珠。
  水如天:水明天清,水天一色。
  (岳庆平)
其他文献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承认,他绝不允许他所写的东西不经过修改就发表。他说:“我修改并变化,一直到感觉我在摧残它。”托尔斯泰把他对自己作品的修改说成近乎摧残,绝不是危言耸听。这种说法,恰恰可以看出他对修改的认真和慎重。他写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安娜·卡列尼娜》之所以称为世界名著,苦心修改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大作家的创作是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也是如此。教师应该在作文课上,有意识地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技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提示中的单元目标是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求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予的旨趣。  《赤壁赋》的作者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案”的冤案中,之后,他从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县城走来。余秋雨对此高度评价,认为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
[摘 要: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语文教育资源。如何将二十四节气与古诗词教学有效融合呢?一是以诵读古诗词为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二是以赏析古诗词为形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三是以节气文化为主题,拓展学生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古诗词教学;策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首诗是统编版六年级教材里的一篇古诗《寒食》,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上能“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笔者积极尝试在这些要求下探索议论文写作训练新思路,强调写时事短评,并在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时事短评提出的背景  1.语文课堂的局限性  从当今的教育体制来看,语文作文乃至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课本分析多了,练习评讲多了;社会关注少了,
有的语文课堂里充斥着“教师华而不实的泛泛而谈”“无休无止的一问一答”“令人眼花缭乱的作秀表演”“光怪陆离的媒体展览”“引经据典的条分缕析”。正如语言大家张志公所批评的那样:“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  “豪华落尽见真淳。”语文课堂应当倡导简约之美。但简约不是随意,它是一种精湛设计;简约不是低能,它是一种高效整合;简约不是无为,它是一种教学境
[摘 要:作为老师,如果能指导学生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学生的阅读体验一定会大不相同。当我们在共读中拥有了共同的语言密码时,那种交流的快乐是旁人无法知晓的,也是无以言表的。老师作为孩子们的领路人,就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给他们播下启蒙的种子,启迪孩子们在书海中、在人生路上去继续追寻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关键词:导读引路;话题推进;升华启迪]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指出:
要创新课堂教学,“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是原则,重在理念、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是导向,如何在遵循原则的前提下,围绕导向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每位教师研究探索的目标。教无定法,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创新?就古诗文教学而言,创新的着力点在哪里?研究和探索中,我始终充满困惑,《拟行路难》一课的教学,让我若有所悟,感触颇深,连缀成文,请同仁指教。  《
很多年前  我做过一个梦  梦里我们手牵着手  冬日的风穿过指缝  醒來后  一个声音隐隐地说  “我们十指相扣”  “却抵不过寒风”
●农忙  披星戴月度生涯,春插禾秧夏割麻。  四季繁忙难得歇,村田几亩累农家。  ●耕田  初晴雨过好耕田,农父驱牛快着鞭。  转辗新泥翻作浪,铁犁划破水中天。  ●插秧  退步原来是向前,村姑农嫂绣春田。  桃腮泥溅花千朵,玉指穿通水底天。  ●农家暮归  垂霞暮日没西天,几处田庐笼饮烟。  村路忽闻乡土調,鞭牛耕父到门前。  ●农乡  灰砖黛瓦小屯庄,几缕炊烟笼竹篁。  蔬菜棚中多素艳,葡萄架
著名特级教师陆志平说过:“学校的语文教育要突出重点,就是要重视读、写。”阅读与写作是中学生语文学习和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是反映中学生学习、思想的窗口;阅读与写作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对翅膀”,学生有此“双翼”,从考试角度来说将稳得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然而当下初中特别是农村薄弱初中语文的阅读和写作却都不尽如人意,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脱节的,教学过于重视阅读,轻视表达能力的提高;教研活动大多数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