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是进一步强大我们企业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生产和工作任务的最终承担者,是各项管理工作的落脚点。班组长岗位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岗位,班组长是企业员工中的骨干。增强班组长管理能力,提高其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明确培训需求,找准班组长培训的切入点
为了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培训前期要对培训市场做大量的调研工作,通过与企业进行走访、座谈,明确培训需求。
首先,当前企业的生存环境在剧烈变化,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迫切需要培育和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职业化、高素质的企业基层管理队伍。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班组长是企业员工中的骨干,提高班组长的素质,增强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其次,班组建设在现阶段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例如,企业不断技术更新;班组生产需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保持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班组中职工的思想活跃、劳动关系日益多样化;班组人员在构成上、数量上都有所变化和减少等。班组工作任务更重,企业对班组长要求更高,班组工作的好坏,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基础管理影响越来越大,企业对班组长个体素质要求愈加全面,员工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这不仅要求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求他们有更全面的管理水平、更科学的价值观、更准确的自我定位。
潜心项目研究,大胆采用创新教法
第一,项目分析与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培训的意义、要求,确定培训的方向和重点。班组长培训强调的是个人能力上的“提高+发展”,即管理业务及综合素质。针对于此,培训前期要通过聘请相关专家对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加以论证,强调培训理论联系实际。即,一是组成培训项目专家小组对培训计划的制定、项目研究等进行指导;二是加大在管理一线工作的优秀人员在讲学中所占比例;三是聘请企业、公司领导和主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与学员座谈。如此能发挥集体优势,集思广益,为提升研究成果的层次奠定条件,有助于形成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思路或可行方案,取得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效果。
第二,培训实施阶段,注重培训内容的确定和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整体突出了“创新”。
首先,培训理念新。在培训过程中,将传统、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推陈出新。班组长培训全部过程尝试研究性教学方式。培训开始就要求学员有备而来,即“一个带来”、“三个带走”,要求学员参加培训时带来企业的经验和案例;要学员培训时带走解决本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路,带走公司的方针政策和对企业的要求,带走兄弟企业的管理经验。同时,培训过程中大量为学员提供沟通机会,组织例如“企业所需价值观”、“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如何提高班组管理艺术”、“班组经验交流”等专题讨论,达到加深了解的目的。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学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同、掌握和运用,发掘时间经验的潜在价值,并使之升华,也使学员的心智模式得以检验、改善,使学员的创新理念得以强化。
其次,课程设置新。班组长培训在课程设置上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与团队建设、拓展训练相结合的优势,使学员通过团队组建、团队建设、集体讨论激发高昂的学习兴趣;通过“信任倒”、“过沼泽”等拓展训练协调整体行为能力;通过“班组长综合素质”、“学习型组织”等课堂教学提炼深刻的管理内涵。培训全过程是对学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协作精神的一次检验与训练。团队建设、拓展训练、课堂教学三者之间相互融会贯通、相辅相成,使学员学中有乐、乐中有感、感中有悟,培训效果突出。
第三,培训内容选材新。为使班组长通过培训真正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在确定教学内容上一方面借鉴他人成功的培训经验、收集培训素材;另一方面,要增添具有时代感、现实意义的内容,而且还有“HSE知识讲座”、“学习型组织”等三新知识;不仅要有“班组长综合素质”、“创新学教育”等理论研究,还要有“优秀班组参观”、“优秀班组长经验交流”等实践探讨。这样,使培训内容紧张而丰富,既提高了理论学识水平,又加强了学员之间的横向联系,相互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第四,教学方法新。从讲课形式上,要大胆采用双讲制、参与式教学。双讲制是由两个老师配合同时为学员讲授课程。例如在“班组长综合素质培训”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聘请有理论研究之长的学者和有实践经验之长的专家作为教师,共同指导学员进行“班组长工作艺术与工作方法”、“班组长管理能力与技巧”等内容的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通过“引进”专家,形成师资的开放性;通过两者互补,形成师资的丰富性;理论与实践兼备,形成培训的有效性;教师与专家的默契配合,加快学员能力的形成,使学员对培训内容更容易接受、使培训更鲜活,课堂气氛活跃、学员积极参与,这种方式得到了培训班学员的好评,培训效果较好。
参与式教学能较好地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学员们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并具备一定的阅历和经验,他们愿意把诸如“如何进行班组建设”、“如何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上、下级之间协调关系”、“如何在工作中合理分配人、财、物,使资源优化配置”等自己的观点、意见表达出来,同其他学员一起探讨和交流,乐于与人分享收获,善于听取别人的经验和体会,以便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除此之外,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的采用,如电子课件、实物投影、等,都极大地丰富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培训技巧的适当选用,对整体培训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使学员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五,管理方式新。学员的管理采用了团队管理的方式,并规范了考核制度,严肃了培训纪律。培训开班时即组建团队,并确立了队长、队名、队训。培训中的一切活动均以团队为单位,团队成员的表现影响团队的考核总分,而团队的总分有关系到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这样,每个学员都会积极地参加班级学习和活动,出勤率高、培训态度认真、自觉维护学习环境。
强化教学评估与反馈,锻造培训品牌
为了及时总结培训经验、评价培训效果、改进培训措施,培训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多与学员交流,反馈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在培训结束时还要专门组织召开学员座谈会,进行综合的培训质量评价。
运用评估分析与结果从多角度、多层面反映培训项目的质量,及时对教学计划执行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必要的调整,并以评估结果指导未来开办的培训项目,使培训项目的各个环节更为完善,培训效果得到提高。
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培训、科研硕果双收
班组长培训是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出发、专门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的一系列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通过对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班组长的“量”和“质”方面的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原动力,从而推动及适应企业变革,传承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员工综合能力。经过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模块的设计与内容开发、教学的准备与实施及管理、培训效果的评估和信息反馈这个过程的循环往复,培训质量不断提高,一方面与企业发展合拍,使培训部门在培训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步增强;另一方面将员工培训考虑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高内部员工的能力,增强竞争力,吸引更多学员学习,为整体培训运做下去,打磨竞争利器,锻造培训品牌。 (作者单位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明确培训需求,找准班组长培训的切入点
为了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培训前期要对培训市场做大量的调研工作,通过与企业进行走访、座谈,明确培训需求。
首先,当前企业的生存环境在剧烈变化,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迫切需要培育和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职业化、高素质的企业基层管理队伍。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班组长是企业员工中的骨干,提高班组长的素质,增强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其次,班组建设在现阶段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例如,企业不断技术更新;班组生产需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保持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班组中职工的思想活跃、劳动关系日益多样化;班组人员在构成上、数量上都有所变化和减少等。班组工作任务更重,企业对班组长要求更高,班组工作的好坏,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基础管理影响越来越大,企业对班组长个体素质要求愈加全面,员工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这不仅要求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求他们有更全面的管理水平、更科学的价值观、更准确的自我定位。
潜心项目研究,大胆采用创新教法
第一,项目分析与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培训的意义、要求,确定培训的方向和重点。班组长培训强调的是个人能力上的“提高+发展”,即管理业务及综合素质。针对于此,培训前期要通过聘请相关专家对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加以论证,强调培训理论联系实际。即,一是组成培训项目专家小组对培训计划的制定、项目研究等进行指导;二是加大在管理一线工作的优秀人员在讲学中所占比例;三是聘请企业、公司领导和主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与学员座谈。如此能发挥集体优势,集思广益,为提升研究成果的层次奠定条件,有助于形成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思路或可行方案,取得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效果。
第二,培训实施阶段,注重培训内容的确定和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整体突出了“创新”。
首先,培训理念新。在培训过程中,将传统、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推陈出新。班组长培训全部过程尝试研究性教学方式。培训开始就要求学员有备而来,即“一个带来”、“三个带走”,要求学员参加培训时带来企业的经验和案例;要学员培训时带走解决本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路,带走公司的方针政策和对企业的要求,带走兄弟企业的管理经验。同时,培训过程中大量为学员提供沟通机会,组织例如“企业所需价值观”、“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如何提高班组管理艺术”、“班组经验交流”等专题讨论,达到加深了解的目的。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学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同、掌握和运用,发掘时间经验的潜在价值,并使之升华,也使学员的心智模式得以检验、改善,使学员的创新理念得以强化。
其次,课程设置新。班组长培训在课程设置上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与团队建设、拓展训练相结合的优势,使学员通过团队组建、团队建设、集体讨论激发高昂的学习兴趣;通过“信任倒”、“过沼泽”等拓展训练协调整体行为能力;通过“班组长综合素质”、“学习型组织”等课堂教学提炼深刻的管理内涵。培训全过程是对学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协作精神的一次检验与训练。团队建设、拓展训练、课堂教学三者之间相互融会贯通、相辅相成,使学员学中有乐、乐中有感、感中有悟,培训效果突出。
第三,培训内容选材新。为使班组长通过培训真正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在确定教学内容上一方面借鉴他人成功的培训经验、收集培训素材;另一方面,要增添具有时代感、现实意义的内容,而且还有“HSE知识讲座”、“学习型组织”等三新知识;不仅要有“班组长综合素质”、“创新学教育”等理论研究,还要有“优秀班组参观”、“优秀班组长经验交流”等实践探讨。这样,使培训内容紧张而丰富,既提高了理论学识水平,又加强了学员之间的横向联系,相互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第四,教学方法新。从讲课形式上,要大胆采用双讲制、参与式教学。双讲制是由两个老师配合同时为学员讲授课程。例如在“班组长综合素质培训”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聘请有理论研究之长的学者和有实践经验之长的专家作为教师,共同指导学员进行“班组长工作艺术与工作方法”、“班组长管理能力与技巧”等内容的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通过“引进”专家,形成师资的开放性;通过两者互补,形成师资的丰富性;理论与实践兼备,形成培训的有效性;教师与专家的默契配合,加快学员能力的形成,使学员对培训内容更容易接受、使培训更鲜活,课堂气氛活跃、学员积极参与,这种方式得到了培训班学员的好评,培训效果较好。
参与式教学能较好地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学员们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并具备一定的阅历和经验,他们愿意把诸如“如何进行班组建设”、“如何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上、下级之间协调关系”、“如何在工作中合理分配人、财、物,使资源优化配置”等自己的观点、意见表达出来,同其他学员一起探讨和交流,乐于与人分享收获,善于听取别人的经验和体会,以便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除此之外,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的采用,如电子课件、实物投影、等,都极大地丰富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培训技巧的适当选用,对整体培训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使学员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五,管理方式新。学员的管理采用了团队管理的方式,并规范了考核制度,严肃了培训纪律。培训开班时即组建团队,并确立了队长、队名、队训。培训中的一切活动均以团队为单位,团队成员的表现影响团队的考核总分,而团队的总分有关系到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这样,每个学员都会积极地参加班级学习和活动,出勤率高、培训态度认真、自觉维护学习环境。
强化教学评估与反馈,锻造培训品牌
为了及时总结培训经验、评价培训效果、改进培训措施,培训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多与学员交流,反馈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在培训结束时还要专门组织召开学员座谈会,进行综合的培训质量评价。
运用评估分析与结果从多角度、多层面反映培训项目的质量,及时对教学计划执行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必要的调整,并以评估结果指导未来开办的培训项目,使培训项目的各个环节更为完善,培训效果得到提高。
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培训、科研硕果双收
班组长培训是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出发、专门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的一系列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通过对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班组长的“量”和“质”方面的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原动力,从而推动及适应企业变革,传承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员工综合能力。经过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模块的设计与内容开发、教学的准备与实施及管理、培训效果的评估和信息反馈这个过程的循环往复,培训质量不断提高,一方面与企业发展合拍,使培训部门在培训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步增强;另一方面将员工培训考虑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高内部员工的能力,增强竞争力,吸引更多学员学习,为整体培训运做下去,打磨竞争利器,锻造培训品牌。 (作者单位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