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策略与英语听力训练示例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_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预测是学生提高听力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应重视训练方法,引导学生养成预测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预测技能。
  关键词:预测策略;听力训练;示例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12-0055-3
  
  听被看成接受性技能(receptive skills),是四项语言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很多教师奉行“多听多练”的原则,采取对语音、词句篇章反复听辨的策略,从而使学生在听英语的过程中,习惯于一个词一个词地听音,只满足于听懂一些词句,而忽视对整体的理解。根据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听力理解实际上是一个“外部信息”激活“内部图式”,进而产生“预期”,再经过“证实—扩展—修正—再预期—再证实”的知觉循环过程。将预测内容与所听内容相互匹配是人们身处自然听力环境中理解听觉信息的过程。
  
  1. 预测策略概述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上讲,预测是语言产生和理解过程相互作用的媒介,是运用语言和学习语言的基本技巧,是理解口头语言的重要程序。著名的教学法专家Ur(2000: 16-142)对“预测”是这样解释的:当学习者听到听力材料的前半部分,可以根据预测已听内容猜测下文的确切含义,即便猜出的不是精确的词语。换而言之,预测是根据已知信息和以往经历将要听到的话作事先推断,最大限度地获得未知信息。高效率的听者总是会在听前依据各种信息对将要听的内容做一定的预测,这种听前的准备活动激活了听者长期记忆库与听力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使得听者在感知信息后能够利用这些背景知识来产生意义。如果没有这种听前的准备活动,听者对将听的内容毫无概念,他就会失去或不会利用理解所必需的相关背景知识而不能或较难理解即使是一篇音、词都不陌生的听力文章。在语言学家概括的12项听力策略中,其中有6项涉及到预测策略,可见预测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性。
  
  2. 预测策略运用示例
  
  2.1 通过导入相关话题进行预测
  在进行听力训练前的热身活动时,教师可通过复习、提问、讨论等形式适量呈现与将听内容相关的词汇、句型和观点,促使学生依据已有信息进行预测,调动学生听的欲望(瞿杰,2005: 60-61)。如:在放送一篇讲述宠物题为Dog Ma的材料之前,先让他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 Do you or your family keep pets? Why or why not? 2.What do people do with their pets when they are away from home? 3. Do you have any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4. Have you ever heard of Dog Ma? Can you guess what Dog Ma stands for? 也可以向学生提供以下与宠物相关的句子,如:1. Pets are good companions, especially to lonely old people/ help people to kill loneliness. 2. Keeping pets costs time and money. I can’t afford neither. 3. People feel sorry to leave their pets alone at home when they go on holiday/ a business trip.
  2.2 通过标题进行预测
  标题通常是对全文的总结。在放送听力材料之前,先告诉学生该篇材料的题目,让学生围绕着题目展开联想。如从Defective Goods这一标题中,根据生活经验和以往的阅读经验,学生可以预测到这一材料与购物有关,涉及到商品瑕疵的描述、索赔、价格、时间、地点、致歉。对一些不易猜出将听内容的标题,教师可设置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如Fly the Unfriendly Sky这一材料,学生仅从标题较难进行预测,教师可通过下列问题作为引入:“How many kinds of military forces do you know? What is the advantage of air force? Introduce a famous pilot.”通过预测,使学生进入相关语域,进而调动相关知识。此外,学生在将预测内容与实际内容相对比的过程中,调动了听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听的兴趣。
  2.3 根据题内信息进行预测
  听力习题中往往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对将听材料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教师应训练学生利用正式放音前以及各段材料放音之间的间隙,快速阅读习题,预测出问题的类型和听音的重点(何尚娟,2004: 83-84)。例如,在听力材料Opinion Polls后,编者提供了6个statements 要学生做True or False 判断。通过快速阅读这些判断题,学生可预测出该材料主要是对市内交通、停车收费、停车场所、石油价格进行的民意调查,从而缩小了听音时主要捕捉的信息范围。常见的听力测试题型是Multiple Choice。学生在听前浏览选项时,要用扫视法或竖读法快速找到选项的异同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下面四个选项:
  A. Workplace
  B. People’s homes
  C. Trains
  D. Places where there are children
  这四个选项的共同之处是都与地点有关,学生可预测出该题主要考查事情发生的地点。又如以下选项:
  A. She found cigarette papers in Paul’s pocket.
  B. She learned it from her two elder sons.
  C. She learned it from the police.
  D. She saw him sniffing her can of deodorant.
  用扫视法可发现四个选项的共同之处是都与She 有关,选项A与D结构相同,B与C结构相同。用竖读法发现A与D指主语She 自己发现某一现象,B与C指从他人了解到某一事实。通过对选项的分析,学生可限定将要听到的内容,对马上出现的信息进行有选择地听。
  主题句就是概述段落或全文的主要内容、起提纲挈领作用的中心句。通常,每段的第一句就是主题句,抓住主题句有利于对整个材料的把握和理解。如听力材料How Our Memory Works 第一段第一句是“Try to imagine a life without a memory.”,预示该段讲记忆力的重要性。第二段第一句是“Human beings have amazing memories.”,由此可推断出本段是介绍人类记忆力的特点。第三段第一句是“How well you remember things depends on many different factors”,可预测到本段讲述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理清全文的三个要点之后,对下面的听后练习就很容易作出判断。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ell us? (答案D)
  A.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depends on a good memory.
  B. None of us can live without memory.
  C. Our memories are truly amazing.
  D. How well we remember things is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因此,在听力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从第一个句子就开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预测,有时主题句会出现在最后。这种情况下,学生可根据结尾主题句进行听后预测,来验证对全文的理解。
  2.4 根据附加信息预测
  附加信息包括说话者的语气、语调、语速、重音、意群的停顿、句子的语法结构(如时态、语态,让步、转折、否定、肯定,情态动词)和背景音。学生可根据这些附加信息推测说话者的意图、态度和谈话内容,或推出说话者的身份、彼此之间的关系及谈话发生的场所。如:
  A: Sam, can you pass me a cup of water?
  B: Sorry?(↗)
  Sam用升调说“Sorry”,其意思是“I didn’t hear you.Could you say that again,please?”再看下句:
  A: Sam,can you pass me a cup of water?
  B: Sorry.(↙)
  Sam用降调说“Sorry”,显然其意思是拒绝帮助或无能为力。同样的句子,语调不同,意思就会不同,有时甚至会相差千里。
  一句话中重音发生了变化,其含义也随之变化。如:I(↗)like swimming.(隐含着在场的其他人不喜欢游泳的意思);I like(↗)swimming.(表示“我”只是“爱好”游泳,其隐含的意思是“我不是从事该行”或其它意思);I like swimming(↗).(其隐含的意思是“我喜欢的是游泳而不是别的”)。
  因此,对下面的对话所提问的问题进行选择时,就不难回答了。
  M:Sam looked very excited these days.
  W:He looked normal to me(↗).
  Q: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Sam? (D)
  A. She saw Sam and me.
  B. Sam said he was fine.
  C. She looked for me.
  D. She thought Sam was calm.
  这句话里的重音落在句子的最后一个单词“me”上。因为女士用升调重读“me”,这表示了女士有意与男士的看法形成对比,意思是:在你的眼里,他很兴奋,可在我看来,她和往常一样。
  2.5 根据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预测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熟悉各种场合的话题,并根据说话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去预测他们所说的话。
  例如1:W: You aren’t likely to get an A. And you should make up the homework that you’ve missed.
  M: I’ll do my best. But my job keeps me pretty busy. I haven’t had time to do all these assignments.
  Q: What’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man and the man?
  A. wife—husband 
  B. boss—worker 
  C. friends 
  D. teacher—student
  在美国通常用A、B、C、D、E打分,美国大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作为学费和生活费。从对话中得知,正确答案是D。
  例2.W: What lovely flowers! Thank you, Mr. Harris.
  M: Many happy returns of the day. Betty.
  Q: Why does the man send the woman some flowers?
  “Many happy returns of the day”是祝贺生日快乐的常用语,如果不了解的话就理解不了其含义,无法回答提出的问题(郑皓,2006)。
  听力预测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实用能力,但这一技能不是与生俱有的。教师在日常听力训练中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Ur, P. 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M]. Beijing: Beijing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2000: 16-142.
  何尚娟. 英语听力训练的预测法[J].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4(1):83-84.
  瞿杰. 英语听力训练中预测能力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2005(9):60-61.
  郑皓. 一个理解上的三角形关系[J]. 英语教学科研网http://zhushenhai.anyp.cn.
其他文献
Cesium是一个基于JavaScript开源库,支持二、三维一体化的时空数据展示与管理功能,为地方(区域)性三维大地测量数据查询展示提供了一个低成本、易共享的平台。基于Cesium的地方大地测量数据库Web平台,将突破以往基于二维平台开发展示查询系统技术,实现大地测量数据三维可视化,进一步提高大地测量成果的共享性、可视性、交互性。本文基于Cesium开源库,结合.NET、Web Service等
文章在深入调研青海省牦牛种牛供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数据,分析了青海省牦牛养殖业的布局、牦牛种牛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并在分析供求缺口、供求地区分布等情况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对
竞技健美操不仅是一项表现力量和速度的运动,更是一项凸显和表达美的运动。本文结合竞技健美操运动的特点,对竞技健美操的美学构成因素及美学价值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用几何法求解极值,常能拓宽思路,找到解题捷径,但关键是能构造适合命题的几何模型。本文主要从数形结合的观点,谈用几何法求函数极值时,如何通过观察作形似联想,构造几何模型,并提出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