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師若能讲究情感教学的艺术性,充分利用教师自身和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那么学生就不仅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够让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的目的,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激发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克说:“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形象性和情感性于一体的学科。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教学活动是伴随有强烈情感因素的活动,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渗透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我们决不可忽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乎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淘汰下去。这就是人类的进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尤其扮演着更加特别重要的角色。语文课文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使学生感受、体验、升华这些感情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正是教师借助古今中外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唤醒、开发、引导,使之向健康、真纯、高尚的境界发展和提升的。简言之,陶冶情感,完善个性,升华境界。因此,情感教育不是对人的情感进行程度上的改造,更不是对情感的灭绝,而是对人的情感的一种引导,使之回到真、善、美的轨道上来。
另外,就语文课的教学效果而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否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优劣、高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根绳索,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畅游知识的浩瀚海洋,采撷人生情感的硕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情感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情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景,做学生求知过程中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知识的主动的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才能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一个成功的教师,无不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情感调控的主导作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谈到的“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讲的就是学生在自主探究时由感悟而自然产生的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景,使学生受到情感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进入文中的角色。
二、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中激发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心理需求,真正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地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经常让学生对你的教学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那么,你的教学就会具有一种无穷的魅力,所有的学生也自然会乐于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譬如,你可以采取一些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人语,也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阅读来组织教学,或者在讲授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波动的情景来激发学生。以上这些方法都能够轻松地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新鲜的情景中去,并能够轻而易举地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在严谨、科学、务实的授课过程中把握情感
对教师的授课,赞可夫也有一段很经典的论述:“教师本身先要具有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如果照着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能够把握住自己的情感,要依据课文的内容,结合情节的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地释放自己的情感,在释放情感时要能够全身心地真情投入,要做到不是演员却胜似演员,既不要故弄玄虚,也不要无病呻吟。
总之,语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学科,也是情与理,情感与认识的统一。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更是教学氛围的灵魂。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在社会各界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语文教师有必要强调“情感”因素,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把情感教育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育环节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具有新时代创新精神。具有美好情感的新型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89
[2]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0
[3]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激发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克说:“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形象性和情感性于一体的学科。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教学活动是伴随有强烈情感因素的活动,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渗透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我们决不可忽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乎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淘汰下去。这就是人类的进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尤其扮演着更加特别重要的角色。语文课文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使学生感受、体验、升华这些感情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正是教师借助古今中外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唤醒、开发、引导,使之向健康、真纯、高尚的境界发展和提升的。简言之,陶冶情感,完善个性,升华境界。因此,情感教育不是对人的情感进行程度上的改造,更不是对情感的灭绝,而是对人的情感的一种引导,使之回到真、善、美的轨道上来。
另外,就语文课的教学效果而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否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优劣、高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根绳索,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畅游知识的浩瀚海洋,采撷人生情感的硕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情感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情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景,做学生求知过程中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知识的主动的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才能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一个成功的教师,无不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情感调控的主导作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谈到的“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讲的就是学生在自主探究时由感悟而自然产生的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景,使学生受到情感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进入文中的角色。
二、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中激发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心理需求,真正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地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经常让学生对你的教学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那么,你的教学就会具有一种无穷的魅力,所有的学生也自然会乐于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譬如,你可以采取一些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人语,也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阅读来组织教学,或者在讲授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波动的情景来激发学生。以上这些方法都能够轻松地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新鲜的情景中去,并能够轻而易举地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在严谨、科学、务实的授课过程中把握情感
对教师的授课,赞可夫也有一段很经典的论述:“教师本身先要具有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如果照着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能够把握住自己的情感,要依据课文的内容,结合情节的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地释放自己的情感,在释放情感时要能够全身心地真情投入,要做到不是演员却胜似演员,既不要故弄玄虚,也不要无病呻吟。
总之,语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学科,也是情与理,情感与认识的统一。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更是教学氛围的灵魂。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在社会各界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语文教师有必要强调“情感”因素,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把情感教育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育环节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具有新时代创新精神。具有美好情感的新型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89
[2]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0
[3]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