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高危新生儿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活产的高危新生儿存在潜在性休克的46例作为治疗组,同时期40例高危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除综合治疗外,加用多巴胺0.5 mg/(kg·次)、酚妥拉明0.25 mg/(kg·次),加入5%葡萄糖溶液.多巴胺以5~10μg/(kg·min)速度持续缓慢静脉滴注,8或12 h 1次,观察两组的病死率,采用SPSSll.5统计软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组死亡4例,对照组死亡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的早产合并低体质量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的正常体质量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还与患儿用药时间有关,入院后即刻用药和20 h后用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观察末梢循环、四肢温度及皮肤颜色的情况下,及时早期应用多巴胺、酚妥拉明可以预防高危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质量的休克,减少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