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教、学、做合一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qm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南,就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方式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生活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合作;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合作;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练习合作;在情感体验中,让幼儿深化合作;在家园同步中,拓展幼儿合作空间。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合作能力 陶行知思想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面对未来世界的挑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便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的能力。因此,我们以陶行知思想为指南,对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教、学、做合一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在生活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合作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行为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之间、教师和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相互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我就主动帮着主班老师分发、摆放操作材料;有时在操作活动结束时,材料杂乱无章,我就和保育员会一起进行整理,并以自己的行为引导幼儿和老师、保育员一起来收拾材料。相反,老师一些不合作的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老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当一些幼儿自发出现一些合作行为时,我们要及时地用语言来肯定他们的表现,采用奖励的手段,来激励其他孩子学习和模仿那些合作行为。
  二、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合作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例如在折纸活动时,如何引导幼儿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出现合作行为呢?到底如何去合作呢?这就需要老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合作。如在纸工《战斗机》活动中,其中“战斗机”有五个部分全部折好之后拼合在一起的,一共需要五张作业纸,但是现在每个幼儿手里只有一张作业纸,怎样才能组合出一架完整的战斗机呢?我把问题提出之后,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结果发现一些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折好了,正在尝试着把五个部分组合在一起。通过他们集体的努力,战斗机完成了。我让他们介绍是怎么完成的?他们说先商量好五个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一架战斗机,然后就大家一起折,最后再一起组合起来……他们的话,让幼儿知道在活动中应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互相商量解决,才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三、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练习合作
  幼儿园主要以开展游戏活动为主,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这样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获得成功。例如体育游戏“玩纸球”,我特意为幼儿提供只有幼儿人数一半的纸球,发给他们。另一半幼儿若想得到纸球或想玩纸球的话,就必须跟其他小朋友商量,如:“让我玩一玩,好吗?”“我跟你一起玩,好吗?”有的滚纸球,还有的轮流投靶,看谁投中的次数多,孩子们从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又如在角色游戏中,经常会出现如果那个游戏中有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玩,那么这个幼儿就玩得很尽兴。因此,在游戏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合作能力较弱的幼儿受能力强的同伴的影响,在游戏中也渐渐投入、活跃了。随着游戏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有时能主动向同伴提出一些合作要求,当自己的要求得到同伴的支持,并产生积极愉快的结果后,对巩固和强化幼儿合作行为、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又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四、在情感体验中,让幼儿深化合作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这对于幼儿巩固、强化合作精神、进而深化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老师看到幼儿与同伴在一起友好配合地玩耍,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记得在一次意愿折纸活动中,能干的周周小朋友折了一只新式的小船,旁边的小朋友都羡慕地说:“周周,你的小船真好看,我们都不会折呢?你能帮我们折一下吗?”周周说:“好啊,你们别急,我先帮星星折……”就这样,周周认真地帮小朋友折小船,旁边的小朋友看着看着,也跟着周周一起折了起来。这样在相互学习中,孩子们一起体验了成功、合作的欢乐。当幼儿自发做出合作行为时,老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与满足,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幼儿的合作行为更加稳定化、自觉化。
  五、在家园同步中,拓展幼儿合作空间
  在家园活动中,我们随时随地给幼儿提供机会、相应的操作材料,为增强幼儿与幼儿、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创造条件。我们经常举办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以有效拓展幼儿的合作空间。例如在一次亲子自制玩具比赛中,家长们和孩子们围着那堆满材料的小桌子,有的自己动脑筋,不停地摆弄各种材,有的则主动去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他,解决一些小问题,有的请老师帮忙合作;大部分孩子在与父母的合作与互助中正感受着与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感受着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可见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父母的合作和交往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所以当他们在下一次活动中便熟能生巧;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父母交往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合作经验,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自如地和他人进行合作,为他们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奠定基础。
  几年来,我们在陶行知思想“生活教育”的引领下,边摸索边实践,使孩子们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学会在竞争中合作。
其他文献
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初中艺术教育的重要阵地——美术课,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使美术更具魅力,让学生充满兴趣呢
小学美术教学,多年来一直在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长期一贯的教学方式之间徘徊,学生照样画葫芦、教师照本宣科。这样的现状让我在新课程实施中深感困惑。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下面我就此谈谈看法。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首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应当以审美、表现美为主要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以一定的美术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对画面的欣赏,实现对美术的美的感受和鉴赏。”由此可以看出,教会学生欣赏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可是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对学生进行欣
新课程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思想,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一种机遇,更是教学生涯的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探索中成长。目前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1.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一是强调学
目的:研究蝙蝠葛酚性碱(PAMD)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不完全脑缺血模型,观察缺血 45min再灌注2h PAMD对脑组织含水量、SOD活性、MDA及NO含量的影响,并观察了PAMD对脑缺血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观察PAMD对脑缺血后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灵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担负着多种责任,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任何一位班主任都难以做到完美无缺,再优秀的班主任在工作中也有可能出现失误。班主任要想取得进步必须谦虚谨慎,能听进批评之辞和正视自己的缺点。所缺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育人效果和班集体的凝聚力。因此,班主任必须正视自己的短处,并努力去克服和弥补。那么,怎样克服和弥补自己的短处呢?我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