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少有教师愿意用第一课时做公开课,因为第一课时基本上都是围绕字词训练展开,难以出彩,很难获得成功。走进常态课堂,第一课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环节僵硬
第一课时的程序通常为:检查生字——朗读课文——归纳内容——讲解课文第一小节——指导写生词。千篇一律的教学顺序,每个环节的具体形式也较为刻板机械,使学生学得索然无味。
2.浮光掠影
如生字词的教学,教师常常是让学生朗读后,指导学生写好生字即完成了教学任务;朗读课文时,教师仅是指名几个学生展示朗读,这样的指导和训练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
3.目标错位
有的教师将第二课时的目标、任务提前到第一课时来进行,学生的体验、感悟流于表面。
怎样才能还第一课时精彩呢?
一、找准突破点,以点带面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找准一个突破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阅读兴趣,能为整节课铺就一个精彩的基石。可以从剖析课题开始,引发学生的积极认知倾向。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赶海》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
1.出示大海的动态画面。
2.说说对大海的印象。填一填:( )的大海。
3. (板书:海)用海组词,指名回答。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
5.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从动态的展示,唤起学生对大海的直观印象;然后到用海组词,激活学生关于“海”的文本储备;最后揭示课题,由学生主动质疑:什么是赶海?海可以赶吗?整个导入环节环环相扣,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注重朗读指导,以读带讲
作为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我们在保证朗读时间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对朗读的指导。首先是朗读的停顿:语音停顿、语意停顿和感情停顿;其次是朗读的重音:加重音量,加长发音时间,以及一字一顿等等;再次是朗读的速度:朗读前,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根据各学段的不同,其具体的朗读目标也不尽相同。再以《赶海》一课为例,我在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提出了明确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在检查环节,我的步骤如下:
(1)认读生字新词,教师适时纠正读音。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难读,读给同学们听听。
(3)同学们已经读通了课文,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4)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读读。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笔者认为,要想第二课时有精彩,那么第一课时必须读好课文。
三、抓住疑惑点,以学定教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通过检查预习能够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针对学生的质疑情况,以学定教,可以成就第一课时中解惑的精彩。
课堂上关注学生预习中的疑惑,引导学生自己解疑,真正体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学生的积极广泛参与,让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展现了令人欣喜的光彩。如本人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第一课时,就很好地处理了“质疑释疑”和“初读激趣”两个环节。
师:今天我们要来读一个关于“蜗牛”的童话故事,题目是蜗牛的奖杯。(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
(学生质疑,教师将问题归纳为三个)
①蜗牛在什么比赛中得到了奖杯?
②得到奖杯以后它是怎么做的?
③结果怎么样?
师:小朋友们提出这么有趣的问题,真好!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边听边思考,故事中都讲到了哪些小昆虫?
(播放故事录音)
师: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小昆虫啊?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相应的昆虫图片)
师:这么多可爱的小昆虫呀!小朋友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好好地读一读了。看!小蝴蝶和小蜜蜂给我们送来了两个读好课文的金点子。(出示:1、生字词仔细读,读准字音;2、长句、难句反复读,把课文读通顺、流利。)这两条建议真好!小朋友们请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朗读,或者和周围的小伙伴们轮流读,开始吧!
第一课时的教学怎样才能做到精彩呢?综上所述,教师必须要深刻研读教材,真正把握教材;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准确把握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做到不错位、不越位;要在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第一课时的教学才能绽放精彩。
(责编 刘宇帆)
1.环节僵硬
第一课时的程序通常为:检查生字——朗读课文——归纳内容——讲解课文第一小节——指导写生词。千篇一律的教学顺序,每个环节的具体形式也较为刻板机械,使学生学得索然无味。
2.浮光掠影
如生字词的教学,教师常常是让学生朗读后,指导学生写好生字即完成了教学任务;朗读课文时,教师仅是指名几个学生展示朗读,这样的指导和训练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
3.目标错位
有的教师将第二课时的目标、任务提前到第一课时来进行,学生的体验、感悟流于表面。
怎样才能还第一课时精彩呢?
一、找准突破点,以点带面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找准一个突破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阅读兴趣,能为整节课铺就一个精彩的基石。可以从剖析课题开始,引发学生的积极认知倾向。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赶海》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
1.出示大海的动态画面。
2.说说对大海的印象。填一填:( )的大海。
3. (板书:海)用海组词,指名回答。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
5.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从动态的展示,唤起学生对大海的直观印象;然后到用海组词,激活学生关于“海”的文本储备;最后揭示课题,由学生主动质疑:什么是赶海?海可以赶吗?整个导入环节环环相扣,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注重朗读指导,以读带讲
作为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我们在保证朗读时间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对朗读的指导。首先是朗读的停顿:语音停顿、语意停顿和感情停顿;其次是朗读的重音:加重音量,加长发音时间,以及一字一顿等等;再次是朗读的速度:朗读前,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根据各学段的不同,其具体的朗读目标也不尽相同。再以《赶海》一课为例,我在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提出了明确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在检查环节,我的步骤如下:
(1)认读生字新词,教师适时纠正读音。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难读,读给同学们听听。
(3)同学们已经读通了课文,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4)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读读。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笔者认为,要想第二课时有精彩,那么第一课时必须读好课文。
三、抓住疑惑点,以学定教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通过检查预习能够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针对学生的质疑情况,以学定教,可以成就第一课时中解惑的精彩。
课堂上关注学生预习中的疑惑,引导学生自己解疑,真正体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学生的积极广泛参与,让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展现了令人欣喜的光彩。如本人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第一课时,就很好地处理了“质疑释疑”和“初读激趣”两个环节。
师:今天我们要来读一个关于“蜗牛”的童话故事,题目是蜗牛的奖杯。(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
(学生质疑,教师将问题归纳为三个)
①蜗牛在什么比赛中得到了奖杯?
②得到奖杯以后它是怎么做的?
③结果怎么样?
师:小朋友们提出这么有趣的问题,真好!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边听边思考,故事中都讲到了哪些小昆虫?
(播放故事录音)
师: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小昆虫啊?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相应的昆虫图片)
师:这么多可爱的小昆虫呀!小朋友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好好地读一读了。看!小蝴蝶和小蜜蜂给我们送来了两个读好课文的金点子。(出示:1、生字词仔细读,读准字音;2、长句、难句反复读,把课文读通顺、流利。)这两条建议真好!小朋友们请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朗读,或者和周围的小伙伴们轮流读,开始吧!
第一课时的教学怎样才能做到精彩呢?综上所述,教师必须要深刻研读教材,真正把握教材;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准确把握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做到不错位、不越位;要在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第一课时的教学才能绽放精彩。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