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医疗卫生“公共”伦理重塑

来源 :中国医学伦理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b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中国战略既是一种实践政策,也是健康领域的伦理革命.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健康领域及其子领域医疗卫生被规定为以“公共”伦理为根本伦理原则的领域.医疗卫生“公共”伦理重塑,要求摆脱医疗卫生本位的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回归到其“公共”本性上.在具体实现上,国家要成为医疗卫生“公共”伦理的力量依托,塑造必须要以中国共产党为其“公共”伦理建设的领导,医疗卫生“公共”伦理的根本实现则要把制度作为根本途径.
其他文献
科研伦理意识的认知和态度影响着个体研究者遵循研究伦理规范的意愿和程度.考察了中国医学科研人员(n=11164)对科研伦理规范知识的知晓度、获得途径及培训需求.调查发现:超过50.0%的人知晓“黄金大米事件”“头颅移植术”;80.0%的人知晓《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90.0%的人认为“尊重人”和“不伤害”是基本伦理原则,但分别有42.8%的人和75.1%的人选择了“有益”和“公正”.超过60.0%的人通过“自学”“单位组织的专门培训”或“导师或同事的言传身教”获得科研伦理知识,仍有30.0%的
为了探讨乳腺癌术后合并淋巴水肿患者相关医学及社会问题,提高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回归社会.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76例符合乳腺癌术后出现淋巴水肿纳入标准且拒绝或不能坚持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有关测量尺度理论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分析资料,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康复治疗中依从性差的突出问题依次为: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家庭社会伦理因素、多学科协助因素、医院管理及政策问题.针对以上伦理问题,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一项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描述并分析了中国医学科研人员对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的了解情况、态度、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具有硕士及以下学历、所在单位为科研院所/高校、无海外经历、处在中部地区、未担任伦理委员会委员的科研人员对“伦理审查”的了解情况相对较差;男性、年龄小、处在西部地区、对“伦理审查”越不了解的科研人员越认同“伦理审查消耗了科研人员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观点;担任伦理委员会委员的科研人员所参与的科研项目更可能未经过伦理审查程序等.基于以上实际,提出如下建议:全面普及伦理审查培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以神经受损为主要病理改变,其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反应关系密切.文章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总结阐述氧化应激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