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组织在提升职工素质中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业时代开始不久,工会组织就基于各种需要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建立起来,现在的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利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工会组织还能够组织职工参与学习,提高职工素质。但是当前我国企业工会在这一方面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或者是意识不够,或者是工作不到位,总是不能够完全发挥其职能作用。从长远来看,为了企业和职工的发展,工会必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在提升职工素质方面重点做文章、下功夫。
  关键词:工会 提升 职工素质 思考
  一、工会组织概述
  (一)工会组织
  工会,又称劳工总会或者工人联合会,是指为同一雇主工作的员工或者在某一产业领域的人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工会组织的产生源于西方的工业革命,当时工业迅速发展,但是工人的工资低廉且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工会组织成立的主要意图是团结起来对抗雇主,与雇主进行薪水、福利、工时和工作条件等争取权利的谈判。
  (二)工会组织作用
  1、工会组织的基本作用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会有职工参与组成,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应该主动深入职工的工作生活调查研究,及时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2、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是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素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动和保护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3、工会组织的政治作用是组织职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参与社会各国家管理。工会组织可以组织职工学习政治知识,参加企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监督。
  4、工会组织的法律作用是为职工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普通职工由于知识和能力所限,不能也不会使用正确的方法维护自身利益,工会可以代表职工,聘请法律顾问或其他法律工作者参与到职工维权中。
  二、提升员工素质对于企业的意义
  (一)提高员工的素质可以加快企业发展
  人类已经进入知识和信息经济的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科学技术和人才,企业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命运的兴衰成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标准和生产效率,增加企业产生的效益,扩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起着关键的人力资源支撑作用。
  (二)提高员工的素质可以促进职工个人成长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与时俱进的发展自己是这个时代的客观要求。企业职工同样如此,只有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
  (三)提高员工的素质可以推进和谐企业的建设
  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教训来看,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被淘汰的弱势群体,如果得不到有效安置,就很可能会成为企业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而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可以改变员工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从而让职工对企业单位产生一种归属感,最后在职工与企业之间逐步形成和谐稳定的关系。
  三、工会组织在提升职工素质方面中作用的调查
  (一)调查现状
  1、许多企业的工会仍把工作定位在为职工维权上,提升职工素质的意识淡薄。经过调查访问,我们发现现阶段许多企业的工会组织的视野不够开阔,依然坚持在“走老路”,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护职工的各项权益上,而对提升职工的素质工作的意识淡薄,几乎没有建树,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2、部分工会在提升职工素质方面的教育和工作形式单一。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工会组织虽然意识到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积极开展一些相关活动。但是其工作形式非常单一,基本以办培训班、发宣传单或者开带头会议为主,缺乏新颖有效地工作方式。
  3、有些提升职工素质的工作落实不到位。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些工会已经对提升职工素质工作的意义有了清醒认识,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其他地方类似工作的经验。在日常活动中,经常举办知识问答竞赛、户外拓展、等形式新颖的培训学习活动,但是普通职工的参与度不足,“冷场”现象比较严重。
  (二)原因探究
  1、传统思维拘束,工会自身建设落后。当前阶段,市场经济逐步完善,许多企业的经济方面进展神速,但是对工会的重视和建设相对冷落,许多工会组织长期落后于社会和企业自身发展,观念陈旧,对新事物认识不足,以至于出现许多工会对提升职工素质方面的知识闻所未闻,对提升职工素质的意义认识都不够,更谈不上开展工作了。
  2、工会能力不足,无法开展提升职工素质的工作。有些已经意识到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工会组织,竭尽全力的积极开展一些相关活动。但是企业的领导阶层眼观短浅,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对此项活动不支持,有的甚至或明或暗的反对,导致工会的资金、知识、设备等相关能力十分有限,工作形式能以办培训班、发宣传单或者开带头会议为主。
  3、普通职工对此配合。走访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企业非常重视对职工素质的提升,全力支持工会举办各项活动,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但是这些活动耗时耗力,短期效果不明显,还会对职工的经济收入产生不良影响,职工参与非常不积极。致使这项工作通常“雷声大,雨点小”,效果十分有限。
  四、增強工会在提升职工素质中的作用
  (一)提升观念,增强意识。
  1、打破传统思想束缚,提升企业和工会负责领导的观念,增强对职工素质重要性的理解。逐步解放思想,在企业内部提升职工素质和创新争优的氛围,集中力量,全力保障提升职工素质所需的软件和硬件。
  2、教育员工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企业工会应该通过宣传和教育,帮助职工树立忧患意识,激发职工不断提高自己来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同时让职工充满危机感,意识到高新技术设备在油气勘探领域的广泛应用,对职工的自身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如果职工素质与其岗位不适应,将势必会被企业淘汰。
  (二)创新形式,增强效果
  1、丰富和创新活动形式,为职工素质的提升搭建多元平台。各级工会组织在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时,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上下功夫,通过丰富和新颖的活动形式,引导广大职工参与到各种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创争”活动之中,为职工成才搭建提升平台。
  2、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提高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为了帮助职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工会可以建立素质提升绩效考核机制,在以比促学、以赛促练的同时,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和学习的热情,达到所有职工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国成 关于工会工作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0( 4) .
  [2]尹娜,冯璩 浅谈对企业工会改革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 7) .
其他文献
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重新将公允价值纳入到了财务信息披露的框架之中,这是应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加快进入国际经济市场,加强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要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而自主、探究、合作三者的核心与关键是探究,探究统领着自主与合作。所谓探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用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表现为教师与学习环境、学生与学习环境、生与师和生与生的关系系统。教学目标应为学生的自我探究、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和发展而设定。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究
企业工会是联系企业员工的最“前沿阵地”,是企业联系员工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员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维护员工队伍和企业稳定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维护员工队伍稳定是企业
摘 要:我省全面开展新课程教学,作为一名高中地理专业教师,我幸运地成为新课程的一名实践者。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构开放的课程观念;转变传统教师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重视课堂教学教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每一位中学课程教学的地理教师应投入深厚情感,精心敬业,开拓进取,不断探索,与时俱进,才能不辱教育的使命。  关键词:变革观念 转换角色 课堂教学 活动 兴趣 效率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更新数学教学思想、完善数学教学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是改革数学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一、对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是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了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不会听课,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基于物流成本的内涵,物流成本管理具有效益背反规律、隐含性、杠杆效应三大特征。现在,我国企业界已经越来越重视物流成本管理,但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企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相交叉,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但是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面临着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分割或者出现二者相互替代等现象,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致性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存在客观的差异性,但是它们有很多共性,在指导思想、工作目标、
当前,我国持续高房价超出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承受能力,致使房地产业发展和中等收入群体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领域一对难解的矛盾。本文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该群体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央视启动新一轮改革,9月起CCTV-1革命性改版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