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企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和学生个人职业生涯需要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在高职教育中开展ISO9000标准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ISO9000标准 高职 质量管理体系 必要性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24
一、ISO9000标准介绍
(一)ISO9000标准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下简称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出来的一套系统、科学、成熟、实践性和指导性都很强的国际管理标准。该标准发布于1987年,1994年进行了第一次“有限修订”,2000年进行了第二次“彻底修订”,并于2008年进行了第三次技术修订,现行的标准为2008版。这套标准一经问世就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关注,在工业和经济领域得到普遍承认并被迅速采用。
(二)实施ISO9000标准的意义及应用
ISO9000标准不受地域环境、文化背景、组织规模和产品类型的限制,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实施ISO9000标准,是企业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的一种必须的商业行为,是企业赢得市场与效益的途径,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因此,实施ISO9000标准,对企业、管理部门乃至社会的进步、发展均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内部实施ISO9000标准,可以改善和提高组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使品质管理真正达到制度化、科学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有效地提高组织的市场适应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有效地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树立企业的声誉形象,提高竞争地位,扩大市场的占有率。
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ISO9000标准已被作为相互认可的技术基础,ISO9000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也在国际范围中得到互认,并纳入合格评定的程序之中。贯彻ISO9000标准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国际通用的共同语言和准则,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促进国际经济贸易、消除贸易技术壁垒,从而赢得更多的商机。
此外,品质竞争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不少国家把提高进口商品的品质要求作为限入奖出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措施。实行ISO9000质量管理,可以使产品品质得到保障,使企业在品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07年1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对外发布了全球认证调查报告,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质量体系认证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得到普遍推行,并发展迅速。
(三)我国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的状况
在我国,由于ISO9000标准已被许多国外客户作为他们评审其供方(供货企业)的必要或先决条件,因此取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和“金钥匙”。1991年,国家商检局会同对外经济贸易部发出了《关于在出口商品生产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的通知》,决定在我国出口商品生产企业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率先实施ISO9000标准获证的企业在对外招标签订合同、扩大出口、提高售价以及降低不合格率等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认可。我国的生产、经营、服务、国际贸易、教育、行政管理、科研等各领域随后掀起了实施ISO9000标准的热潮,并得到迅速发展。1994年,国内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仅100家,1995年为851家,1997年为3436家,1999年为13243家,而到2008年底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则达到了179351家。
二、高职教育开设ISO9000标准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外向型、进口导向型经济地位不断提高。随着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商业活动在国际市场也日益频繁,各种类型的组织贯彻和实施ISO9000标准、申请第三方的质量体系认证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组织贯彻和实施ISO9000标准需要各级管理人员的参与、支持,尤其是在企业,需要由熟悉和理解ISO9000标准的全部要求,具有文件编写能力,掌握审核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管理体系的运作模式,熟悉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能的设定,熟悉组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具备产品、服务和过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组成的专业小组来具体实施。
组织贯彻和实施ISO9000标准需要全员参与。全员充分参与是组织有效贯彻和实施ISO9000的必要条件。只有各层次管理、技术、操作执行和验证人员积极投入和充分参与,才能实现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循环,达到持续改进、为组织获取最大收益的目的。
因此,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ISO9000体系及质量价值观的培训,开展全员质量文化活动,帮助员工了解、掌握ISO9000基本知识,使员工明白ISO9000体系的实质和内涵,增强员工对实施ISO9000的认同感。通常情况下,要求员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在何种岗位,都应通晓标准化管理的模式,能够了解、掌握有效的管理体系或者服务、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关职责。在现代企业,尤其是已经推行ISO认证的公司,管理层如果不具备ISO管理体系的先进理念,就会在管理方面落伍;员工如不能了解和掌握ISO管理体系知识,则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工作。
在我国,中小企业占相当大的比例。其中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缺乏基本的质量管理知识,懂得使用ISO9000标准体系来规范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运作体系的人员并不多。管理制度不科学、部分产品档次低、质量不稳定、可靠性不强、合格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这些企业发展的瓶颈。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汲取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企业才能更好地持续发展,而ISO9000的应用正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最佳途径。这就要求企业在就业市场上聘用大量熟悉IS09000、5S及QCC等质量管理,尤其是熟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人才和技术型工人,既有专业知识又精通ISO9000体系的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市场上则倍受青睐。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强调为劳动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以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主要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重点在应用型、工艺型人才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中质量管理培训比较薄弱,国家也缺乏相应的质量专业培训制度。目前部分企业在岗的质量专业人员缺乏系统的质量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缺乏基本的质量管理知识。人员素质不高,这是造成我国整体产品质量水平较低、竞争力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职院校课程的开设应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更新。高职教育开设ISO9000标准课程教学,能使学生学习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掌握ISO9000标准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在企业贯彻实施ISO9000标准过程中编写体系文件、实施内部审核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培养和输送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熟悉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适用型人才。
(三)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需要
1.开设ISO9000标准课程,使学生在熟悉本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进一步学习ISO9000标准的基本知识和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掌握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过程,逐步具备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能力,以及在企业贯彻实施ISO9000标准过程中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进行内部审核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2.开设ISO9000标准课程,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质量管理的原则,并能将其融合到即将从事的专业工作中去,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技术素质,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3.学习ISO9000标准,掌握一套国际化的高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为今后的晋升或自主创业打下基础,使自己在事业发展中成为优秀团队的工作者或高效的管理者。
笔者近年对桂林理工大学部分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进行跟踪调查,涉及11个专业、89家企业,有相当多的毕业生工作单位通过了ISO9001认证,统计结果见表2。
三、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开设ISO9000标准课程,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服务行业、外经外贸等领域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质量、懂用户需求、懂生产过程控制的人才,对加快各有关行业质量工作的发展、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都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掌握ISO9000标准,是高职毕业生的一种能力体现。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开展ISO9000标准课程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在卿.按过程方法理解标准和实施审核[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王秦平.提高质量专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J].电子质量,2002(8)
【作者简介】赵佐华(1968- ),女,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分析化学技术应用与研究。
(责编 黄鸿业)
【关键词】ISO9000标准 高职 质量管理体系 必要性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24
一、ISO9000标准介绍
(一)ISO9000标准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下简称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出来的一套系统、科学、成熟、实践性和指导性都很强的国际管理标准。该标准发布于1987年,1994年进行了第一次“有限修订”,2000年进行了第二次“彻底修订”,并于2008年进行了第三次技术修订,现行的标准为2008版。这套标准一经问世就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关注,在工业和经济领域得到普遍承认并被迅速采用。
(二)实施ISO9000标准的意义及应用
ISO9000标准不受地域环境、文化背景、组织规模和产品类型的限制,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实施ISO9000标准,是企业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的一种必须的商业行为,是企业赢得市场与效益的途径,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因此,实施ISO9000标准,对企业、管理部门乃至社会的进步、发展均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内部实施ISO9000标准,可以改善和提高组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使品质管理真正达到制度化、科学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有效地提高组织的市场适应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有效地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树立企业的声誉形象,提高竞争地位,扩大市场的占有率。
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ISO9000标准已被作为相互认可的技术基础,ISO9000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也在国际范围中得到互认,并纳入合格评定的程序之中。贯彻ISO9000标准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国际通用的共同语言和准则,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促进国际经济贸易、消除贸易技术壁垒,从而赢得更多的商机。
此外,品质竞争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不少国家把提高进口商品的品质要求作为限入奖出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措施。实行ISO9000质量管理,可以使产品品质得到保障,使企业在品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07年1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对外发布了全球认证调查报告,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质量体系认证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得到普遍推行,并发展迅速。
(三)我国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的状况
在我国,由于ISO9000标准已被许多国外客户作为他们评审其供方(供货企业)的必要或先决条件,因此取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和“金钥匙”。1991年,国家商检局会同对外经济贸易部发出了《关于在出口商品生产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的通知》,决定在我国出口商品生产企业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率先实施ISO9000标准获证的企业在对外招标签订合同、扩大出口、提高售价以及降低不合格率等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认可。我国的生产、经营、服务、国际贸易、教育、行政管理、科研等各领域随后掀起了实施ISO9000标准的热潮,并得到迅速发展。1994年,国内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仅100家,1995年为851家,1997年为3436家,1999年为13243家,而到2008年底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则达到了179351家。
二、高职教育开设ISO9000标准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外向型、进口导向型经济地位不断提高。随着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商业活动在国际市场也日益频繁,各种类型的组织贯彻和实施ISO9000标准、申请第三方的质量体系认证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组织贯彻和实施ISO9000标准需要各级管理人员的参与、支持,尤其是在企业,需要由熟悉和理解ISO9000标准的全部要求,具有文件编写能力,掌握审核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管理体系的运作模式,熟悉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能的设定,熟悉组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具备产品、服务和过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组成的专业小组来具体实施。
组织贯彻和实施ISO9000标准需要全员参与。全员充分参与是组织有效贯彻和实施ISO9000的必要条件。只有各层次管理、技术、操作执行和验证人员积极投入和充分参与,才能实现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循环,达到持续改进、为组织获取最大收益的目的。
因此,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ISO9000体系及质量价值观的培训,开展全员质量文化活动,帮助员工了解、掌握ISO9000基本知识,使员工明白ISO9000体系的实质和内涵,增强员工对实施ISO9000的认同感。通常情况下,要求员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在何种岗位,都应通晓标准化管理的模式,能够了解、掌握有效的管理体系或者服务、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关职责。在现代企业,尤其是已经推行ISO认证的公司,管理层如果不具备ISO管理体系的先进理念,就会在管理方面落伍;员工如不能了解和掌握ISO管理体系知识,则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工作。
在我国,中小企业占相当大的比例。其中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缺乏基本的质量管理知识,懂得使用ISO9000标准体系来规范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运作体系的人员并不多。管理制度不科学、部分产品档次低、质量不稳定、可靠性不强、合格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这些企业发展的瓶颈。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汲取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企业才能更好地持续发展,而ISO9000的应用正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最佳途径。这就要求企业在就业市场上聘用大量熟悉IS09000、5S及QCC等质量管理,尤其是熟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人才和技术型工人,既有专业知识又精通ISO9000体系的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市场上则倍受青睐。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强调为劳动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以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主要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重点在应用型、工艺型人才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中质量管理培训比较薄弱,国家也缺乏相应的质量专业培训制度。目前部分企业在岗的质量专业人员缺乏系统的质量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缺乏基本的质量管理知识。人员素质不高,这是造成我国整体产品质量水平较低、竞争力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职院校课程的开设应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更新。高职教育开设ISO9000标准课程教学,能使学生学习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掌握ISO9000标准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在企业贯彻实施ISO9000标准过程中编写体系文件、实施内部审核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培养和输送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熟悉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适用型人才。
(三)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需要
1.开设ISO9000标准课程,使学生在熟悉本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进一步学习ISO9000标准的基本知识和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掌握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过程,逐步具备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能力,以及在企业贯彻实施ISO9000标准过程中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进行内部审核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2.开设ISO9000标准课程,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质量管理的原则,并能将其融合到即将从事的专业工作中去,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技术素质,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3.学习ISO9000标准,掌握一套国际化的高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为今后的晋升或自主创业打下基础,使自己在事业发展中成为优秀团队的工作者或高效的管理者。
笔者近年对桂林理工大学部分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进行跟踪调查,涉及11个专业、89家企业,有相当多的毕业生工作单位通过了ISO9001认证,统计结果见表2。
三、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开设ISO9000标准课程,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服务行业、外经外贸等领域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质量、懂用户需求、懂生产过程控制的人才,对加快各有关行业质量工作的发展、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都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掌握ISO9000标准,是高职毕业生的一种能力体现。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开展ISO9000标准课程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在卿.按过程方法理解标准和实施审核[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王秦平.提高质量专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J].电子质量,2002(8)
【作者简介】赵佐华(1968- ),女,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分析化学技术应用与研究。
(责编 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