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让课堂充满活力,是当今课堂改革所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是我们数学课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积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努力渲染浓烈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让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教学“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教师让学生分别找出学校在市区地图上的位置和所在的城市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引入本节课题:如何用数字来精确表示地理位置。在初步介绍坐标概念后出这样一道练习:现在我们以座位的第二排为x轴(横轴),第三组为y轴(纵轴),请在x轴和y轴的同学站起来,这样就可以形成平面直角坐标系。请坐在下列位置的同学站起来:(2,1)、(3,0)(-1,-2),(-2,2),(1,-4),结果有的同学站对了,有的同学站错了,其他同学在思考判断他们的对错,最后回到地理位置上是怎样表示的呢?让学生用经纬度来表示所在城市的位置。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明显地加强,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创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满足这种需要,让学生在参与中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下面这个“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片断就是以此为依据来选择教学内容的展示方法,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a-b)2=a2-b2呢?
(2)引导学生计算
① (a +b)(a+b)= ②(a-b)(a-b)=
由学生发现(a+b)2=a2+2ab+b2 (a-b)2=a2-2ab+b2
(3)進一步提出:“你能用文字语言描述这两个公式吗?看谁的描述最简单!”鼓励学生尝试数学符号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并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如一位学生编出的顺口溜:“首平方加尾平方,首尾乘积的二倍中间放,符号与中间一个样。对于这样学生教师应及时表扬:“你真棒!”
(4)最后让学生通过运用知识来巩固,要求学生直接写出一下各式的结果
①(a+1)2 ② ( a-1)2 ③(6+x)2 ④(5-x)2
让学生用刚才的总结出得顺口溜轻松地写出答案,再次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各种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若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体会到数学的作用,从而产生要学好数学的强烈需求。
例如:在学生以经学习了线段公理后,出这样一道练习:如图,点A,点B分别表示两个村庄,现要在河边a上修建一个水泵站往两村输水,问水泵站应修在什么位置,才能使铺设的管道最短?请在图中画出水泵站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四,利用一题多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变式题进行教学是初中数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变式题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恰到好处地使用变式题,就会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变式题,是每位数学教师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学实践证明,一题多变可以增强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发散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E
如初七年级数学可以设置这样的一道习题:如图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
(1)如果∠AOB=400,∠DOE=300,那么∠BOD是多少度?
(2)如果∠AOE=1400,∠COD=300,那么∠AOB是多少度?
(3)如果∠AOE度数为x,∠AOC的度数为y,那么∠AOC是多少度?
综上所诉,教师应精心设计能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景,让每个学生“心动” ;应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辩论,让每个学生“脑动” ,要多联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与社会实践,使学生更多的“手动” ,要注重学生间的交流、表达,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让课堂充满活力,是当今课堂改革所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是我们数学课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积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努力渲染浓烈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让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教学“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教师让学生分别找出学校在市区地图上的位置和所在的城市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引入本节课题:如何用数字来精确表示地理位置。在初步介绍坐标概念后出这样一道练习:现在我们以座位的第二排为x轴(横轴),第三组为y轴(纵轴),请在x轴和y轴的同学站起来,这样就可以形成平面直角坐标系。请坐在下列位置的同学站起来:(2,1)、(3,0)(-1,-2),(-2,2),(1,-4),结果有的同学站对了,有的同学站错了,其他同学在思考判断他们的对错,最后回到地理位置上是怎样表示的呢?让学生用经纬度来表示所在城市的位置。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明显地加强,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创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满足这种需要,让学生在参与中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下面这个“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片断就是以此为依据来选择教学内容的展示方法,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a-b)2=a2-b2呢?
(2)引导学生计算
① (a +b)(a+b)= ②(a-b)(a-b)=
由学生发现(a+b)2=a2+2ab+b2 (a-b)2=a2-2ab+b2
(3)進一步提出:“你能用文字语言描述这两个公式吗?看谁的描述最简单!”鼓励学生尝试数学符号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并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如一位学生编出的顺口溜:“首平方加尾平方,首尾乘积的二倍中间放,符号与中间一个样。对于这样学生教师应及时表扬:“你真棒!”
(4)最后让学生通过运用知识来巩固,要求学生直接写出一下各式的结果
①(a+1)2 ② ( a-1)2 ③(6+x)2 ④(5-x)2
让学生用刚才的总结出得顺口溜轻松地写出答案,再次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各种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若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体会到数学的作用,从而产生要学好数学的强烈需求。
例如:在学生以经学习了线段公理后,出这样一道练习:如图,点A,点B分别表示两个村庄,现要在河边a上修建一个水泵站往两村输水,问水泵站应修在什么位置,才能使铺设的管道最短?请在图中画出水泵站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四,利用一题多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变式题进行教学是初中数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变式题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恰到好处地使用变式题,就会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变式题,是每位数学教师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学实践证明,一题多变可以增强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发散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E
如初七年级数学可以设置这样的一道习题:如图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
(1)如果∠AOB=400,∠DOE=300,那么∠BOD是多少度?
(2)如果∠AOE=1400,∠COD=300,那么∠AOB是多少度?
(3)如果∠AOE度数为x,∠AOC的度数为y,那么∠AOC是多少度?
综上所诉,教师应精心设计能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景,让每个学生“心动” ;应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辩论,让每个学生“脑动” ,要多联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与社会实践,使学生更多的“手动” ,要注重学生间的交流、表达,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