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剧《on air》的第一集就是星光璀璨的颁奖礼,其中一项奖,主办方为了顺得哥来不失嫂意,就准备颁发两个奖杯。其中一个领奖人大牌一些,得知自己要和别人共享,立马甩睑不干。舞台上,当颁奖嘉宾满脸堆笑把奖杯送到她面前,面对现场直播的镜头,她母仪天下般岿然不动,“其实我今天知道自己拿大奖,但负责任说是共同授奖……我还以为是我一个人拿呢,好像说我现在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不管怎么说,奖要像个奖,分享会有损它的稀有和神圣。所以今天我决定放弃这个奖一等我有资格的时候,我会一个人拿这个奖。”
太有种了!我看到这儿,惊讶得下巴都快脱臼了。敢在全国观众的注目之下,做出绝不妥协的姿态,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定力和智慧。“舍我其谁”的女王范儿立刻呼之欲出,连我家的破彩电都莫名其妙地笼罩着一层光辉。虽然在心里头,女王早就把主办方的里外上下都骂得千疮百孔,但搁在台面上的话却字字珠玑,有节有理,又不温不火。
中国有很多的颁奖礼,但是我们不会像美国的观众和媒体一样一看到奥斯卡的提名名单就那里兴奋地作各种猜测和预言,假设《看电影》的9月刊是华表奖的大预测,那么它的销量一定下滑至历史最冰点,并且沦为行业内的笑谈——且一直笑到年底。实在是国情不一样啊!在中国,
“到底奖项花落谁家?”的鼓点虽然密集紧凑,但台下的观众却没有一点悬念。
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说中国不需要颁奖礼。是谁规定了颁奖礼最重要的就是奖杯?人肉他!然后把他拉出去以泄露真理罪枪毙8分钟。中国人几干年前就表达了自己的娱乐立场:醉翁之意可以不在酒!
我们可以看红地毯啊。虽然它只是一个入门的仪式,但近年来大有喧宾夺主的意思—_主人不争气,宾朋只好自娱。男星清—色的黑西服,脸蛋好一些的,像殡葬馆的VIP接待,剩下的多半像打手和小喽哕,所以男星最没看头,女星才是红地毯的“女乔点”。
一线女星的一身行头恐怕比她的票房都值钱。当然,二三线女星也不可能钻一套HM鸡尾酒小礼服就跑出来自取其辱。她们找山寨设计师,掐头去尾抄袭一款国际大牌,然后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去滥竿充数。万一被时尚杂志捉到把柄也没哈,权当增加曝光率。再说了,那些摇笔杆的土鳖,多半也是从高梁地里钻出来没多久——所谓的“把柄”不过是大牌的公关眼尖,捉到翻版即刻向杂志检举揭发。
服装搞掂,就差首饰。《圣经》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红地毯一样没“新饰”,来来去去都是钻石——你有见过哪个女明星佩戴玉器松石木珠走过镁光灯阵吗?这不约而同的默契是因为大家都要利用钻饰的光芒去掠夺所有的注意力。但是在侵略其他星光黯淡的女星的同时,也要注意分寸。因为钻饰的多少往往和年龄成正比,即年纪越大,越要累累~,--因为即使打过肉毒杆菌的眼角也经不起高清镜头的推敲,为了混淆视听,她们戴满钻饰以遮盖粉底都藏不住颈纹和老人斑——珠光宝气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转移。
就像刚才说的,走红地毯是仪式,既然是仪式就不能跺着高跟鞋急急如律令地赶往会场。走红地毯的秘诀就在于突出一个“慢”字。地毯越短,你的步履越要零碎切割,三步一停五步一顿,让两边的记者有足够多的时间照顾到你,即使你身后站着国际章也请你务必从容。没准记者换镜头试拍的时候,就能把你摄入底片——走红地都是树立明星个人品牌的绝佳机会。因为颁奖典礼上就算大获全胜,匀给你的充其量只能是惊鸿一瞥——这一瞥还得小心别人抢镜。况且那么贵的行头,不让它充分曝光一下,岂不是锦衣夜行,暴殄天物?
有些女星长期以来半红不黑,痛定思痛,不如咬紧后槽牙勇敢豁出去。因为整个场面你要Hold住,因为要霸占第二天报纸的头条位置就要敢为人先剑走偏锋。比如走光,苏菲·玛索曾经连续两次在红地毯上演衣带滑落的“马赛克”一幕,整个红地毯就只看她一个人。当然我们不能质疑苏女神的动机,她的形象已经足够光辉,不需靠走光造势。
如果你实在没什么光可走,还可以考虑搞怪出位。gaga就不说了,段数太高只能高山仰止。但是袁莉的成功还是可以复制的,袁姐一身蕾丝透视LOOK让整个华表奖变成自己的发布会,连巩俐和章子怡都给硬生生地比下去。段数最高的还属吕丽萍和孙海英夫妇,两人的衣着不似赴宴,更像是去菜市场抄底,搁在一堆花团锦簇里面,就连绿叶都比他们有光辉。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亮点在于夫妻两人的同款墨镜和始终紧握在一起的双手,活脱就是相濡以沫的盲人按摩夫妻。
如果你觉得连搞怪都有难度,那,那,那你就来毫无技术含量的摔跤吧,保证第二天比获奖者更快地覆盖各大网络,纸媒头条,甚至还会截成QQ图像,无限传播。
太有种了!我看到这儿,惊讶得下巴都快脱臼了。敢在全国观众的注目之下,做出绝不妥协的姿态,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定力和智慧。“舍我其谁”的女王范儿立刻呼之欲出,连我家的破彩电都莫名其妙地笼罩着一层光辉。虽然在心里头,女王早就把主办方的里外上下都骂得千疮百孔,但搁在台面上的话却字字珠玑,有节有理,又不温不火。
中国有很多的颁奖礼,但是我们不会像美国的观众和媒体一样一看到奥斯卡的提名名单就那里兴奋地作各种猜测和预言,假设《看电影》的9月刊是华表奖的大预测,那么它的销量一定下滑至历史最冰点,并且沦为行业内的笑谈——且一直笑到年底。实在是国情不一样啊!在中国,
“到底奖项花落谁家?”的鼓点虽然密集紧凑,但台下的观众却没有一点悬念。
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说中国不需要颁奖礼。是谁规定了颁奖礼最重要的就是奖杯?人肉他!然后把他拉出去以泄露真理罪枪毙8分钟。中国人几干年前就表达了自己的娱乐立场:醉翁之意可以不在酒!
我们可以看红地毯啊。虽然它只是一个入门的仪式,但近年来大有喧宾夺主的意思—_主人不争气,宾朋只好自娱。男星清—色的黑西服,脸蛋好一些的,像殡葬馆的VIP接待,剩下的多半像打手和小喽哕,所以男星最没看头,女星才是红地毯的“女乔点”。
一线女星的一身行头恐怕比她的票房都值钱。当然,二三线女星也不可能钻一套HM鸡尾酒小礼服就跑出来自取其辱。她们找山寨设计师,掐头去尾抄袭一款国际大牌,然后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去滥竿充数。万一被时尚杂志捉到把柄也没哈,权当增加曝光率。再说了,那些摇笔杆的土鳖,多半也是从高梁地里钻出来没多久——所谓的“把柄”不过是大牌的公关眼尖,捉到翻版即刻向杂志检举揭发。
服装搞掂,就差首饰。《圣经》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红地毯一样没“新饰”,来来去去都是钻石——你有见过哪个女明星佩戴玉器松石木珠走过镁光灯阵吗?这不约而同的默契是因为大家都要利用钻饰的光芒去掠夺所有的注意力。但是在侵略其他星光黯淡的女星的同时,也要注意分寸。因为钻饰的多少往往和年龄成正比,即年纪越大,越要累累~,--因为即使打过肉毒杆菌的眼角也经不起高清镜头的推敲,为了混淆视听,她们戴满钻饰以遮盖粉底都藏不住颈纹和老人斑——珠光宝气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转移。
就像刚才说的,走红地毯是仪式,既然是仪式就不能跺着高跟鞋急急如律令地赶往会场。走红地毯的秘诀就在于突出一个“慢”字。地毯越短,你的步履越要零碎切割,三步一停五步一顿,让两边的记者有足够多的时间照顾到你,即使你身后站着国际章也请你务必从容。没准记者换镜头试拍的时候,就能把你摄入底片——走红地都是树立明星个人品牌的绝佳机会。因为颁奖典礼上就算大获全胜,匀给你的充其量只能是惊鸿一瞥——这一瞥还得小心别人抢镜。况且那么贵的行头,不让它充分曝光一下,岂不是锦衣夜行,暴殄天物?
有些女星长期以来半红不黑,痛定思痛,不如咬紧后槽牙勇敢豁出去。因为整个场面你要Hold住,因为要霸占第二天报纸的头条位置就要敢为人先剑走偏锋。比如走光,苏菲·玛索曾经连续两次在红地毯上演衣带滑落的“马赛克”一幕,整个红地毯就只看她一个人。当然我们不能质疑苏女神的动机,她的形象已经足够光辉,不需靠走光造势。
如果你实在没什么光可走,还可以考虑搞怪出位。gaga就不说了,段数太高只能高山仰止。但是袁莉的成功还是可以复制的,袁姐一身蕾丝透视LOOK让整个华表奖变成自己的发布会,连巩俐和章子怡都给硬生生地比下去。段数最高的还属吕丽萍和孙海英夫妇,两人的衣着不似赴宴,更像是去菜市场抄底,搁在一堆花团锦簇里面,就连绿叶都比他们有光辉。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亮点在于夫妻两人的同款墨镜和始终紧握在一起的双手,活脱就是相濡以沫的盲人按摩夫妻。
如果你觉得连搞怪都有难度,那,那,那你就来毫无技术含量的摔跤吧,保证第二天比获奖者更快地覆盖各大网络,纸媒头条,甚至还会截成QQ图像,无限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