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模式决策及其分析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了解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状况和特征,就必须关注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并且从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决策出发,重点考查教师做了什么,不同的教师为什么有不同的表现,哪些因素影响到他们这样的表现。教师各种各样的课程决策主要体现在备课或教学设计和课堂运作阶段。在备课阶段,应该特别关注教师在内容处理、资源选择等方面的决策过程和结果。在课堂运作阶段,要特别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模式、方法以及教师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的决策。
  
  一、信息技术课堂采用的教学模式
  
  1.对教学模式的理解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相关教学理论与实践框架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教学目标而建构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它是将相关教学理论转化为具体教学活动结构和操作程序的中介,是将相关教学理论与实践框架同具体教学情景相结合的结果。”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包括五个基本构成部分,即理论基础、目标倾向、实现条件、操作程序和效果评价。教学模式既表现为一种结构,也表现为一种程序。结构展示的是空间关系,程序展现的是时间关系。结构和程序是教学模式的两个重要要素。相对来说,结构是静止的,程序是动态的,它与教学的情境特点和师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有关。
  教师在将计划的课程转化为课堂中运作的课程时,教学模式的设计和选用承载着教师诸多的课程决策行为,体现着教师的学科课程理解、教育理论知识、教学信念和专业能力,也决定了学生能够体验到怎样的课程。因此,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必须关注教师对教学模式的设计与选用问题。
  2.信息技术课堂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及分类框架
  笔者从两个层面考查了教师在教学模式设计与选用决策方面的特征:一是在课程准备阶段,教师是如何设计教学模式的;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实际的做法。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总结出,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初级阶段,从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教学过程特点的角度分析,信息技术课堂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有五种,包括基于设计项目的个人活动为主式、基于作品制作的小组合作式、小组合作主题活动式、学案自学和任务驱动结合式、讲授与学生操作体验结合式等,情况如表1所示。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操作体验,以基于任务的探究为主,突出体现了自主探究倾向。师生关系主要是师生双主或学生主导。同时,教师运作的信息技术课程重在掌握技能与方法、运用和解决问题,实践性和实用性是主要的课程特征。
  那么,教师为什么做出这样的教学模式决策呢?又是如何做出这样的决策的呢?分析访谈与课堂观察的数据发现,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专业知识与能力、个人经验和教育信念与之密切相关。
  
  二、教师课程理解与教学模式决策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和目标。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是信息技术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这种理念、目标的落实与达成,需要对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做出变革。研究发现,信息技术教师对课程理念、目标有着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较高的认同感。这对教学模式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访谈中,很多教师都认为信息素养目标的达成,必须坚持选用多种教学模式,特别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在一些信息技术课堂上,选用学生主导的主题活动教学模式成为主要的决策之一。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原理性的内容我也不会自己讲,通过主题让学生主动学习。从中可以看出,这种模式的采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培养的过程可能产生的效果,也反映出教师的课程理解对教学模式决策的影响。
  
  三、教师学科信念与教学模式决策
  
  1.对教师学科信念的理解
  教育学界对教师信念研究的一种结果是把其分为五个方面,即学习者和学习的信念、教学的信念、学科的信念、如何学会教学的信念、自我和教师作用的信念。也有结果表明,教师信念是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受到学科背景、教学经验、个人生活经历和环境氛围的影响。很多研究都表明了教师信念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关联性,它通常会影响教师界定教学任务、选择教学策略、运用实践知识和处理教学问题,是决定个人行动的主要因素。
  就学科信念来说,每个教师对于自己所教学科都存在相对应学科认识的信念问题。他们对学科本身知识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对学科教育价值和学科课程属性的认识,在通过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后,会内化或转化为深深印记着个人经验色彩的学科信念,一旦纳入到教师信念系统中后,学科信念就会在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在他们进行课程决策时成为某种依据或遵循的指示。这种信念的影响是潜在的,需要在具体课程实践情境中体察得到。所以,在理解教师的课堂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体现出来的知识时,理解他们教育信念及其影响因素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可以从教师的课程活动实践中发现其所执行的信念和信念对活动行为的影响。
  2.教师学科信念与教学模式决策
  研究中发现,信息技术教师学科信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课程决策方面。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科价值的信念与关于学生某方面素养或能力状况的信念共同作用,支持了他们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哪些内容是重要的和值得学习的判断,以及如何才能学习到和掌握好的选择。所以,学科信念能够直接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选用,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或选择。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决策是常见的做法。个体或群体探究与讲解的结合,适用于多种课程内容,有利于达成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决策除了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外,更与教师的学科信念以及个人经验有关。例如,让学生先自学、体验,后讲解,这是某位教师设计采用的探究与讲授相结合的模式。这种决策既基于他对信息技术学科本身以及学科学习特点的认识、个人的经历与经验,也受他要学生对信息技术必须有“自学能力”才能应对未来的信念的影响。他认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操作性特点,以及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课程目标,决定了他在很多情况下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个体或群体探究与讲解结合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他实现“让学生先经历,老师后讲解最好”的信念。“我的课堂常常先不讲,只给方案,不告诉怎么操作,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遇到困难自己去摸索,然后我再讲。这是我小学六年级的一堂课给我的启发。”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的学科信念对教学模式选用的重要影响。
  
  四、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模式决策
  
  1.对教师专业知识的理解
  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知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由教师的角色决定。有很多关于教师知识的研究,其中对教师知识的本质的认识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师知识是在教学行为和对具体环境的回应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个人的、时间的和缄默的知识;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师知识是扎根于教师工作的具体环境之中,并集中研究教师工作环境的特点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知识;第三种观点来自于对教师知识领域的考察,认为教师知识是指教师的学科知识和向学生有效地表征这种知识的知识,后者称为学科教学法知识;第四种是教师知识重构的观点,即在实践中,教师的知识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它们常常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使教师能够定位自己的情境,并在情境中行动。这些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显示了教师知识的重要本质,即经验性、情境性、整合性、理论性和分析性。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在教师课堂行为中体现为一个整体,应该综合、整体地进行考查与分析;第二,教师个人的教与学的理念在他们的教学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理念受到个人生活经历、学习经历、教学经验、学术背景和专业发展的影响;第三,教学行为中体现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可以从学习处理和课堂中的课程实施两个主要相互渗透的维度进行考查。
  2.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模式决策
  某位教师是一位只有三年教龄的年轻教师。他的课程运作给人深刻的印象:生成课程观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决策让全体学习者感到轻松和充满希望。他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愿意接受改革挑战的专业态度、先进教育理念等等,这些奠定了他个性化的课程理解和创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让教室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显露生命的活力。尽管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基础方面差异很大,“非零起点”的课程假设不符合他所教学的“慢班”学生的实际,但是他做到了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他开发了数字化视频学案,并采用个体接受与个体探究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他的课程教学中,凡是有关制作技能学习的内容都选择了这种教学模式。
  另外一位教师是一位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也是一个指导奥林匹克竞赛并有着较好成绩的教师。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基于设计项目的个人活动为主的个体探究式。教学实施过程反映出他良好的教学技能,既有灵活运用的多种教学方法,又有完整的计划和评价监控,体现了很强的学科专业能力,学生都很信服他。同时,他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目标、任务内容都清楚适当,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了公正、参与、关爱、兴趣等感受,学生情绪饱满和高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其他方面的学习潜能。这是一节少有的学生自始至终对课堂内容感兴趣的一节信息技术课。
  以上的观课结果清晰表明,尽管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受到诸多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是在教师过硬的专业能力、高超的教学技能支撑下,可以有效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消解不利因素,调动积极因素,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让课程对学生的进步产生最有力的影响。
  从教师的课程理解、学科信念和专业知识对教学模式决策的影响关系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提升学校层面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水平,必须努力发展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而教师的课程理解、学科信念和专业知识应该成为教师决策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构建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5.
  [2]解月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个案研究——学校水平的特征与归因[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6.
  [3]解月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阶段的教师课程认同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
  [4]徐碧美著,陈静,李忠如译.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5]谢翌.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一所普通中学的个案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其他文献
介绍了《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标准图集修编的主要原则、内容,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
介绍了带式真空吸滤机在马钢三钢厂50t纯氧顶吹转炉除尘污水处理工程中设计和成功运转的情况,实现了除尘污水循环利用,不外排。证明该设备在此工艺上应用的高效性、可靠性、经济性
介绍了建筑冷热水塑料管的发展现状,并以PAP管、PE-X管和PP-R管为主要对象作了对比研究,总结出以上3种塑料管的应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