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控制能力评估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che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尽管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的应急管理不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应急管理是对安全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应急管理原则。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进行相关分析,重点研究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应急 评估
  
  1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控制管理的原则及策略
  1.1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的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建筑企业安全应急管理的职能,把保护和保障企业员工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建筑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不同职责的系统,要实现同一目的,需要统一领导、分工协作,这既是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要求,更是应急管理综合性特点的本质要求。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企业及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明确机构设置、层级、权利与责任,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建筑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同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企业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件的综合素质。
  1.2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的策略
  1)全程化应急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应贯穿于突发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都要实施监测、预警、干预或控制等缓解性措施。在制度上预防,于过程中控制,完善后期評估与总结,进行全程管理。及时准确地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危险源、性质及危害程度,恰当地选择应急方案,是实现全程管理,消除建筑工程项目突发安全事件的关键点。
  2)全员的应急管理。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以增进企业全体员工的应急理念和提高面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勇气。在企业员工上下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情况下,共同抵抗突发安全事件冲击的能量是巨大的。
  3)整合的应急管理。要合理整合资源,实现跨组织合作对象的多元化,必须与企业之外的组织或单位维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彼此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提升企业应对建筑工程项目突发安全事件的实力。
  4)全面化应急管理。建筑企业组织要不断吸收外部的新知识,建立学习型组织,确保应急管理能够识别面临的一切危险源,能够涵盖所有环节中的一切危险源,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突发安全事件的预见性,防止其发生与发展。
  2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影响因素
  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特点以及安全事故类型的分析,并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的实践,可以在众多应急管理能力影响因素中归纳出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人员因素
  人员是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救援工作的主体力量,其素质的高低和应急能力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水平。生产设备的操作人员每天直接接触各种成产设备,其操作的规范性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由于事故处理的时间要求极高,是否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其疏散救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救互救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应急救援工作的效果。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2 管理因素
  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的有关情况和应急组织的有关情况。事故发生之后各种应急工作不会自动开展,要想使应急救援工作快速、有序的开展,就必须在事前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因此,应急预案体系是否完备,是否具有综合、专项应急预案,预案是否针对重大危险因素而制定,预案是否是周密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此外,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组织机构设置的是否合理,组织机构能否合理的配备应急资源、制定应急政策等因素都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2.3 环境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与外界环境无缝接合。通常情况下,一旦突发安全事件难以避免而最终发生了,建筑工程项目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完成繁重的应急救援任务,外部救援机构,如公安、医疗、消防等部门的辅助配合程度,外部救援机构抵达现场的速度,专家抵达现场的速度等都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因此,环境因素是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3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及建立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构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对被管理的对象进行系统分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将被管理对象逐步剖析,获取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影响因素。上一级的因素由更具体的多个下一级因素组成,借用层次分析法中的概念,它们呈现出递阶层次结构。为了适于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应具有以下特点:
  1)从上到下顺序的支配关系。这种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集合、子集合、元素间的属于关系。
  2)整个结构中层次数不受限制,层次数大小取决于系统目的的需要。
  3)层次之间的联系要比同一层次各元素间的联系要大得多。如果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中同一层层次内部元素的联系非常大,以至于难于忽略,则说明建立准则体系时分析的角度不正确,必须重新进行系统分析、再设计。递阶层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系统的有序性,它提供了一种深入认识和处理系统的方式,把看起来杂乱无章、无从下手的各种复杂的因素统一起来,按系统功能和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3.2 评价指标的选择流程
  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首先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构建一个完整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件系统化的项目,在评价指标的确定上需要考虑各方面的综合因素,以保证其建立的科学性、适用性,才能对评价目标做出更贴切的评价。评价指标的具体选择流程如下:
  1)首先以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的框架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与建议,增加评价指标全面性水平的构面,形成整体的结构框架。
  2)结合建筑行业的实际与专家的建议,参考其他行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情况,并结合现场调研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验证,组成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因素集合,保证指标来源的完整性。
  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集合内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筛选,剔除不适合作为指标或者不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保留适合作为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最终形成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也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评价过程,即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突发安全事件爆发前的日常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爆发中的应急响应能力评价以及爆发后的应急恢复能力评价,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水平。选取各级的评价指标,要对体现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影响要素的每一项具体指标进行分析,以确定指标与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相关程度,筛选掉某些信息较少的或不重要的指标,修改或添加对评价有影响的指标。
  4 小结
  以上建立的是三层次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三层的指标有些是原子指标,而有些指标是需要作为准则再分解成第四层或更低层的指标,由于研究主体和论文篇幅所限,在此只分析到第三层。
  
  
  参考文献:
  [1] 王卓甫.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及其应对[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23-128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公路交通对环境的破坏也到了极其严重的状态。本文从公路交通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几个方面叙述,并提出公路环境保护对人身及环境的有利之处。  关键词:公路交通;公路绿化;  一、公路交通对自然社会环境的影响  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新建公路对动、植物生活环境的影响、对占用土地造成的土壤流失的影响、对农作物环境的影响以及公路对水环境的影响,尤其
叶圣陶的编辑理念与他的作家身份有很大关系.在其主编《小说月报》时期,叶圣陶以文学的眼光和标准办刊,不仅通过开辟“创作专号”、开设“随笔”栏目等创新形式,发表了大量题
摘要:本文就高层建筑设计理论方面及几个应注意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注意问题  一 高层建筑设计原理  1. 高层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视角,和高层建筑使用亲近度,从宏观的城市环境到微观的材料质感的设计都要创造良好的尺度感,把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分为五种主要尺度: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