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广播舆论监督节目——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经济生活广播的《天天3·15》节目,1998年3月15日创办之初,就采取直播间三方通话的形式解决听众热线、短信投诉。每年累计接听投诉近2000件,投诉类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监督力度大,影响范围广,一直都是经济生活广播的品牌节目。2002年以来连续五年被评为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十佳栏目。
首先《天天3·15》节目在开展舆论监督时,一定要树立广播意识,要大量运用三方通话的报道形式,并尽可能多用音响,让事实说话。
舆论监督由于具有公开性、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大的特点,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必须非常慎重。而广播因其覆盖的范围广、传播力度大,且具有过而不留难以更正的特点,因此行使舆论监督时更要加倍谨慎。这就要求记者深入到现场采访,包括采访被批评的单位和个人,听取他们的申述,让事实说话、让过程本身说话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从广播传播的特性来看,现场报道是值得大力提倡的。记者在新闻现场作报道,能使听众也产生了直接面对信息源的体验,犹如亲临事件之中,从而增强了听众对报道的信息可信度的认可。《天天3·15》节目今年推出的追踪批评报道《农业保险赔付为何这般低》就是较为成功的例子。整篇报道除了极度为简单的事实叙述外,都是由现场采访实录构成的,农民投诉无门的叹息声;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含糊其词、敷衍塞责的话语;乡长办公室里的嘈杂混乱等等丰富的音响使听众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剖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保险的现状。事实证明,报道所产生的效果也相当不错,报道播出后不久,我区有关部门就对这家保险公司的赔付手续进行了查处,并对全区农业保险市场进行了整顿。
其次,在利用广播开展舆论监督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热线等形式,让听众参与进来,促使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当前,受众对信息都具备一定的判断反省能力,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继续做一个单纯的信息接受者,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对信息的创造、阐释和评价中来。广播要获得发展,就必须顺应这种形势。笔者认为:广播热线是实现听众参与、开展双向交流的一个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广播热线,让听众的声音直接在电波中传播,多种声音的汇集、碰撞使“广播是声音的媒介”这一基本特征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拓展。就舆论监督而言,听众的参与还可以把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直接促进问题的解决。《天天3·15》节目在这一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批评报道《呼和浩特市部分小区自来水有异味》播出后,随即在节目中就此问题开展了5天的讨论,让听众广泛参与进来,最终促使有关部门拿出了自来水改进工艺等应对办法。更重要的是引起职能部门对“自来水有异味”这一问题的关注,进而引发了人们对如何保护水资源问题的思考。
再次,《天天3·15》开展舆论监督时,要特别注意采访不同层次的人。
在广播热线中,就要兼顾让三个不同层次的听众参与进来:一是普通老百姓,这是获得到广泛性效应的重要因素;二是舆论领袖和专家,这是权威性的体现;三是政府部门负责人,这是进行舆论监督的策略,他可以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如果在热线节目中,能让这三方面的听众都参与进来,那就是成功了一半,舆论监督势必也会很有效。2010年4月15日上午,8名呼和浩特市出租车司机将写有“‘人民电台为人民”的牌匾和“为民排忧、心系百姓、情系听众、服务万家”的锦旗,送到了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天天3·15》节目组。这是他们代表呼和浩特市5000多辆出租汽车驾驶员,感谢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能够对2010年呼和浩特市出租车计价器调整中出现的问题,直言不讳、快速反应,并通过法律帮助和舆论监督,保障了广大司机的权益。
舆论监督,任重道远。虽然目前《天天3·15》节目的运行是比较成功,但是在如何进一步发挥广播特色,进而把这档广播舆论监督节目的威力发挥到极致,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作者单位: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
首先《天天3·15》节目在开展舆论监督时,一定要树立广播意识,要大量运用三方通话的报道形式,并尽可能多用音响,让事实说话。
舆论监督由于具有公开性、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大的特点,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必须非常慎重。而广播因其覆盖的范围广、传播力度大,且具有过而不留难以更正的特点,因此行使舆论监督时更要加倍谨慎。这就要求记者深入到现场采访,包括采访被批评的单位和个人,听取他们的申述,让事实说话、让过程本身说话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从广播传播的特性来看,现场报道是值得大力提倡的。记者在新闻现场作报道,能使听众也产生了直接面对信息源的体验,犹如亲临事件之中,从而增强了听众对报道的信息可信度的认可。《天天3·15》节目今年推出的追踪批评报道《农业保险赔付为何这般低》就是较为成功的例子。整篇报道除了极度为简单的事实叙述外,都是由现场采访实录构成的,农民投诉无门的叹息声;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含糊其词、敷衍塞责的话语;乡长办公室里的嘈杂混乱等等丰富的音响使听众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剖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保险的现状。事实证明,报道所产生的效果也相当不错,报道播出后不久,我区有关部门就对这家保险公司的赔付手续进行了查处,并对全区农业保险市场进行了整顿。
其次,在利用广播开展舆论监督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热线等形式,让听众参与进来,促使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当前,受众对信息都具备一定的判断反省能力,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继续做一个单纯的信息接受者,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对信息的创造、阐释和评价中来。广播要获得发展,就必须顺应这种形势。笔者认为:广播热线是实现听众参与、开展双向交流的一个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广播热线,让听众的声音直接在电波中传播,多种声音的汇集、碰撞使“广播是声音的媒介”这一基本特征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拓展。就舆论监督而言,听众的参与还可以把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直接促进问题的解决。《天天3·15》节目在这一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批评报道《呼和浩特市部分小区自来水有异味》播出后,随即在节目中就此问题开展了5天的讨论,让听众广泛参与进来,最终促使有关部门拿出了自来水改进工艺等应对办法。更重要的是引起职能部门对“自来水有异味”这一问题的关注,进而引发了人们对如何保护水资源问题的思考。
再次,《天天3·15》开展舆论监督时,要特别注意采访不同层次的人。
在广播热线中,就要兼顾让三个不同层次的听众参与进来:一是普通老百姓,这是获得到广泛性效应的重要因素;二是舆论领袖和专家,这是权威性的体现;三是政府部门负责人,这是进行舆论监督的策略,他可以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如果在热线节目中,能让这三方面的听众都参与进来,那就是成功了一半,舆论监督势必也会很有效。2010年4月15日上午,8名呼和浩特市出租车司机将写有“‘人民电台为人民”的牌匾和“为民排忧、心系百姓、情系听众、服务万家”的锦旗,送到了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天天3·15》节目组。这是他们代表呼和浩特市5000多辆出租汽车驾驶员,感谢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能够对2010年呼和浩特市出租车计价器调整中出现的问题,直言不讳、快速反应,并通过法律帮助和舆论监督,保障了广大司机的权益。
舆论监督,任重道远。虽然目前《天天3·15》节目的运行是比较成功,但是在如何进一步发挥广播特色,进而把这档广播舆论监督节目的威力发挥到极致,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作者单位: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