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具有工具性和基础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但是一直以来,计算教学却得不到师生的青睐. 据我们统计,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了,口算的速度减慢了,等等,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没有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现象,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不良现象
  1. 重多样化,轻优化
  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算法的要求只求量上的“多”,忽视了计算速度、简洁、准确的强化. 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方法,老师只是一概地叫好,而不管思维层面是否有质的提升. 有的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算法多了,也不及时优化,老师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方法都没有掌握. 于是,出现一些不当甚至错误的方法.
  2. 重情境,轻计算
  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计算教学一定要有情境做铺垫,离开了情境,非新课程矣. 有的情景牵强附会,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了一番不着边际的看情景图提出问题,等到列出算式,已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影响了教学进程. 忽视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及算法的掌握,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培养.
  3. 重算法,轻技能
  主要表现在,学生知道计算有几种方法,但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计算的速度不快. 忽视口算的正确率及口算的速度,教师和学生的口算意识淡薄,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 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乘法口诀不能脱口而出,何谈计算能力,影响了计算速度. 造成口算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时间不够.
  二、应对策略
  1. 引入形式多样化
  数学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如果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情境开展学习,学生能把计算当作一种工具,通过计算解决一些问题,体会计算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因此,计算教学从情境入手,是可取的.
  综观计算教学,绝大多数新知是原有知识迁移、变化、综合而成的,因此,计算可以由情境引入,同样可以单刀直入,许多时候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通过情境来计算. 在计算教学中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充分激发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已掌握的解题方法,迁移,内化,大胆尝试,如在学习多位数乘除法时,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两位数乘除法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尝试,即使暴露出了错误,那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融错”,抓住契机,挖掘潜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2. 思维活动深层化
  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试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能否简便计算,从而合乎逻辑地进行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以确保计算的正确、迅速与计算方法的合理运用,以便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计算要经过观察、比较、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过程体现了思维过程的顺与逆,思维水平的高与低. 为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做到在算法多样化的前提下适时优化,提倡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个体的需要,是为学生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但多样化不等于不优化,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未经学生充分思考得出的方法,就需要具体的指导. 学生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要理解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策略的发展. 提倡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一想自己的操作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帮助学生实现“实物操作”向“算法操作”的自然过渡,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计算教学可以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策略的形成. 如,“比较策略”和“相等策略”.
  3. 训练内容多元化
  一方面重视口算、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口算是笔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每天都要进行不同形式的运算,但每种运算都可以分解为若干步口算来完成,笔算和简便计算是口算的发展. 在口算教学中,重点是理解算理,形成正确的思路,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 加强基本的口算训练是形成计算技能的有效手段,要持之以恒地进行日常的口算训练,对一些常用的特殊数据要让学生像背乘法口诀那样熟记在心. 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 要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教给估算的简单方法,提高估算的能力. 把估算、精算、验算相结合,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迅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与能力.
  另一方面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演算的习惯、耐心检验的习惯.
  总之,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久而复杂的过程,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与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 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率. 在教学中还需总结经验,不断地改善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和提高. 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其他文献
“问题解决”是指如何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那些其答案并非直捷了当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数学问题解决,是指学生在新的情景状态下,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采用新策略和方法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通过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我们组织日常教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数学教学中首
从经济学的角度,客观地对林业人才就业制度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林业落后的人事管理体制以及激烈的人才竞争局面,林区社会条件和艰苦环境的影响以及思想观念
义山诗和梦窗词都具有朦胧性,这主要表现在艺术结构上。其特点是都注重章法细密、深厚的情思贯穿于密集并置的意象组合之中,都遵循诗人的情感逻辑,创作思维具有跳跃性。义山诗和
巴赫金和洛谢夫同为俄罗斯学者,他们具有相同的人生轨迹,然而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上,既有相异性,又有相同性。其中,相异性主要体现在两人哲学观点的差异:巴赫金是一位康德主义的坚
人体整体运动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仪器,根据肌肉神经控制理论,克服了传统关节力量测试仪器的单一性,从人体多关节(特别是脊柱多环节)的整体运动出发,结合神经系统控制来测试有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协作”“沟通”“自主探究”的过程.数学老师的任务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和探究,提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普通高中生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建议.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