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探讨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digy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五位一体”全面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通过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和举措的落实,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环境质量和自然生态状况都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态公益林项目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在调节自然环境、维持物种多样性、开展生物实验以及开发林业旅游资源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公益林种植效益的最大化,相关林业管理部门必须要做好基础抚育工作,探讨科学抚育技术的运用,切实提高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75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0.031
  在我国,生态公益林工程项目的建设更加注重其内在的生态价值,尤其是对一些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来说,通过人工培育生态公益林能够起到涵养水源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作用[1-3]。通过运用一定的抚育技术,可以实现对生态公益林植物种类的合理配置和林分结构的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能够持续地发挥自身的生态功能,从而体现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4]。基于此,从分析生态公益林的抚育价值入手,着重探讨生态公益林建设过程中应用到的各項林业抚育技术,为林业技术的推广奠定基础。
  1 生态公益林的抚育价值分析
  1.1 改善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
  生态公益林抚育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对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建设生态公益林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因此改变粗放型发展方式迫在眉睫。随着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解决生态问题成为当前阶段的重中之重,对生态公益林进行科学的抚育和养护,提高公益林的建设质量,打造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工程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通过抚育生态公益林可以有效地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使之健康地生长和发育,对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改善空气质量等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5]。
  1.2 提高植被覆盖面积
  生态公益林的科学抚育,重点还在于能够有效提高森林植被的覆盖率。根据相关的新闻报道,我国已经成为对全球植被覆盖率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功不可没。提高森林植被的覆盖率,不单单是要求在数量上进行植被的扩充,更需要在植物种类和林分结构上进行优化,这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抚育技术来实现林分质量的提高和优良树种的培育,从而提升生态公益林的自然选择和自我净化能力,真正实现数量和质量上的统一。
  1.3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科学抚育生态公益林还有利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6]。生态公益林的抚育过程严格来说就是培优的过程,这就极大地改变了过去林业生产单纯依靠自然森林资源的情况,通过人工培育优质树木和科学地抚育间伐,不仅能够完善我国的林业产业链条,实现林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同时又保护了自然森林资源,可谓是一举两得。
  2 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分析
  2.1 抚育前的造林技术
  生态公益林的抚育技术贯穿于公益林种植管理过程的始终,因此要分析和探讨公益林的抚育技术就要从造林准备工作开始。1)在造林前,林业部门应组织人员对造林地进行全方位的清洁和整理,主要包括平整土地、去除杂草等,注意杂草可以采用带状堆放的方法让其自然腐烂,从而有效提高土壤肥力。2)在完成清理工作之后,就要根据相应的造林密度要求来进行树坑的挖掘,在挖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前后左右的水平距离,并且挖掘工作最好是在正式植树之前的3个月进行,这样能够让树坑中的土壤有一定的熟化时间,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2.2 树种的选择与培育技术
  在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过程中,树种的选择和培育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结合造林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原有的植被覆盖情况,对公益林植被的种类和结构进行科学配置,这样才能够起到最佳的抚育效果。一般来说,生态公益林都是采用混交林,这样才能够保证林分结构的稳定,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树种的生长速度以及具体的生长需求,实现多元化、立体化和层次化生态公益林种植,这样才能够发挥生态公益林的最大价值,也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完善。另外在公益林树种的培育上,当地的林业部门一定要与林农或林木培育基地展开良好的合作,控制好公益林幼苗的质量,从而提高公益林抚育效率,提高树木成活率。
  2.3 公益林幼苗抚育技术
  在完成生态公益林的土地整平、树坑挖掘和树种选择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生态公益林幼苗的种植,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抚育技术,如除草、施肥、追肥以及灌溉等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对公益林幼苗的抚育一般应当持续2~3年的时间,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在当年完成栽种之后,要进行春季抚育和秋季抚育,并结合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除草和施肥,施肥尽量采用有机肥料,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在种植后的次年春天进行二次追肥,同时进行化学除草,降低杂草的发芽率。在实行秋季抚育时一定要选择在杂草接种期到来之前进行清理,从而达到最佳的抚育效果。
  2.4 公益林的抚育间伐技术
  在对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的过程中,抚育间伐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培育手段。通过实行抚育间伐,可以有效地降低林分密度,解决树木在生长期间随着高度以及树形的变化带来的生长空间不足的问题,从而给生态公益林树种创造更加优质的生长条件。另外实现抚育间伐技术还可以对生态公益林的劣质林木进行清除,只保留优良树种,全面地提升林木的品质。一般来说,抚育间伐技术包括透光抚育和生长抚育两种,透光抚育就是在公益林郁闭之前,及时清理其他影响林木生长的乔灌木,给予其更好的光照,在公益林木枝叶郁闭之后,要进行树种的适当调整,解决种内竞争问题。生长抚育就是在公益林树木成年之后,为了降低林分密度所进行的一种间伐手段,通过运用抚育间伐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公益林的科学管理。
  2.5 公益林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技术也是公益林抚育的重点技术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林木的质量,需要配合一定的病虫害防治手段。1)建立相应的病虫害监测平台,对公益林的病虫害进行量的控制,一旦发现病虫害就要立即采取措施。2)在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上,尽可能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比如天敌防治、微生物防治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这样才能够保证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性。
  3 结语
  随着生态公益林覆盖面积的不断扩大,要更加强调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质量,通过对上述抚育技术的分析能够对我国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在应用的同时还应实现技术升级和创新,提高生态公益林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蒋欣萍.生态公益林造林及抚育技术措施分析[J].绿色科技,2019(7):75-76.
  [2] 陈洪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2018,12(17):74-75.
  [3] 李生莲.生态公益林造林及抚育技术问题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9):184.
  [4] 刘云.生态公益林栽植及抚育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5(17):32.
  [5] 李英华.谈生态公益林造林及抚育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1):38.
  [6] 金彦鹏.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园艺,2013(10):45.
  (责任编辑:刘昀)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抵抗素结合多肽(RBP)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脂代谢及葡萄糖转运体4(GLUT-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抵抗素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3T3-L1前体脂肪细胞,获得稳定表达抵抗
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福建省南安市有着广泛的种植,因此深入研究水稻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南安市于2014年与2015年分别引进中浙优8号进行试种,水稻产量高、口感优、产
9月有“白露”和“秋分”2个节气。时至“白露”,气温开始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要抓紧中稻的收割和翻晒,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趁雨抓紧蓄水,满足秋冬种植和春播用水。时至“秋分”,气温普遍降至22 ℃以下,要继续做好抢晴收晒、理墒防渍工作,抓好晚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本月日平均气温21.5~22.7 ℃,雨量119~157 mm。重庆市农事重点是抓好在土作物的理墒防渍工作,抓紧大春作物的完熟完收,特别
摘 要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实施,对社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形下,环境污染现象频发,不利于民众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实施,有助于保障生态环境,为民众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结合现实情形可知,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实施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基于此,结合实际生产生活情形,对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现实
本文通过对合肥市中环城住宅小区进行实地调研,采用声环境测试的方法,对高层住宅的室内外声环境进行监控,分析测试结果,与现有的声环境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得出影响高层住宅室
摘 要 云南地区属于传统高原粳稻生产区,常年致力于推广高产杂交粳稻技术。随着滇型杂交粳稻研究试验的逐渐深入,其高产栽培技术成为主要研究方向。此次研究主要分析介绍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滇型杂交粳稻的发展现状,探究提高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的技术,希望能够全面提升滇型杂交粳稻产量。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景谷县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
文章以高校教学建筑"灰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高校教学建筑"灰空间"三种主要类型的作用和意义以及每种类型的设计要点,最后说明了"灰空间"在高校教学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通过对油菜品种84001-A35不同的N、P、K施用配比正交试验研究,中N、P低K处理产量最高,中N、P高K处理产量较高。而施肥效益则是低N中P、K处理最好。千粒重与N、P施用有正相关
伴随着我国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林政资源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良好的林政资源管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科学管理林政资源有利于事半功倍。虽